Asia Supply Chain 250 智慧應用 影音
前言
自美中貿易戰及新冠疫情後,供應鏈安全變成產業與政府的關鍵課題。亞洲不僅是全球科技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也是重要的市場所在。為協助讀者掌握亞洲供應鏈格局的變化,DIGITIMES自2021年發布ASC 100,以上市公司年度營收為依據,挑選出亞洲最重要的一百家科技相關公司,2023年為提高對產業變化情況的掌握度,將排名從100大擴增為250大,提出Asia Supply Chain 250(ASC 250)。
Findings
Finding 1: 2022年亞洲科技雙驅引擎:電動車業與晶圓代工產業
從前20大企業的數字可發現,在科技產品產業鏈中的下游科技產品及設備(Tech Products and Equipment)、消費性電子(Consumer Electronics)的企業多數落入衰退,僅上游晶圓代工的台積電營收成長顯著。
進一步觀察20大中,有7家汽車製造廠上榜,其中傳統汽車大廠豐田、本田,以及中國的上海汽車集團等2022年營收均衰退,反觀較早涉足電動車領域的業者如比亞迪、現代汽車、起亞汽車的營收均繳出成長,尤以中國電動汽車龍頭比亞迪營收成長逾80%最為亮眼,與全球汽車龍頭豐田形成鮮明對比。
Finding 2:中國受惠電動車產業興起,成長性超越東亞四國
ASC 250上榜公司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日本、台灣、南韓,共計238家企業入榜。
中國上榜家數高達107家,總營收規模1.42兆美元,較2021年度成長9.2%,其規模及成長速度均為東亞四國之冠,其中包括多家電動車與電池業者,如比亞迪、理想、小鵬、蔚來、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2022年營收成長率均超過20%,反觀中國科技產品代表業者聯想、小米因產業步入成熟期,加以2022年總體經濟衝擊需求面,而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凸顯近幾年中國挾其龐大的內需市場,搭配官方政策的持續推展下,電動車、電池、儲能等產業已成為中國產業版圖重組與升級的主旋律。
儘管日本上榜家數74家緊隨其後,惟總營收衰退3.9%,為東亞四國之中唯一負成長的國家,上榜比重也降至30%以下,衰退主因其汽車產業近年深受半導體零件短缺、電動車產業興起,使傳統車廠營運走緩,伴隨消費性電子需求反轉,使2022年日本企業多數面臨營運逆風。台灣、韓國入榜企業營收規模分別較2021年成長2.3%、2.6%,其中台灣成長主要來自晶圓代工廠的台積電、聯電,南韓則受惠現代汽車、起亞在電動車市場有所斬獲,同步帶動電池產業發展。
印度、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上榜家數總計僅12家,主因當地市場仍處發展初期,缺乏較具規模的代表性企業,其中以印度上榜7家為最多,馬來西亞及泰國分別上榜2家、印尼上榜1家。
若以產業別來看,則可觀察到多數國家上榜的企業以汽車製造(Automotive Manufacturing)產業為主,例如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塔塔汽車(Tata Motors)、馬恆達集團(Mahindra & Mahindra)、風神鈴木(Maruti Suzuki India)受惠車用晶片短缺舒緩,2022年汽車銷售普遍明顯成長,尤以馬恆達集團、風神鈴木2022年營收成長均逾20%,最為亮眼。根據印度汽車製造商同業公會(SIAM)統計,印度2022年新車銷售約425萬輛,甚至超越日本2022年新汽車銷售約420萬輛。未來印度汽車市場的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Finding 3: 科技硬體產品需求下降,晶圓代工獨撐大局
2022年通膨、烏俄戰爭、中國封控、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導致終端消費急凍,宅經濟需求於第一季見頂,尤其NB、Smart phone、TV等消費性電子應用受景氣波動影響的程度高,相關業者逐季下修出貨目標,進而衝擊IC封測、IC設計及其他電子零組件等上游產業鏈的營運表現。
根據ASC 250結果顯示,在科技產品產業鏈中,相對靠近終端市場的科技產品及設備(Tech Products and Equipment)、消費性電子(Consumer Electronics)的總營收分別衰退1.3%、4.5%,另電子零組件(Electronic Components)下跌5.7%,僅半導體營收成長11.7%,進一步分析半導體產業中,又以晶圓代工廠的台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營收均成長逾30%,表現最為亮眼,主因位處產業鏈上游,所受影響滯後,且疫情期間所積累的訂單交付,使2022年營收逐季走高。但就營運狀況而言,台積電、聯電以及中芯國際於2022下半年產能利用率均出現鬆動,主因PC、Smart phone的需求走低,其中台積電N7產能利用率於4Q22降至60%,在需求展望轉趨保守下,台積電亦將2022年資本支出下修至360億美元(原為400到440億美元)。
比較近年亞洲各國電動車發展,以中國、韓國政策最為積極,日本雖有著墨,但成長相對遜色。以ASC 250分析來看,中國、韓國在汽車製造(Automotive Manufacturing)產業中影響力擴大,2022年營收成長率分別為10.4%、8.2%,日本則小幅衰退2.4%。值得留意的是,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鋰電池材料、鋰電池、儲能等產業高速成長,2022年電力零部件(Electrical Components;以電池為主)產業營收成長率甚至高達37.4%,相關業者如中國的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以及韓國的LG Energy Solution、Samsung SDI。
Tables
表1. 2022年排名變化(公司家數)
 汽車製造汽車零組件與設備電力零部件太陽能機械科技產品及設備消費性電子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總計
排名提升188161141448790
中國9411114832355
南韓1340000019
印尼1000000001
印度2100000003
台灣00100413211
日本3000010307
泰國0000010012
馬來西亞2000000002
排名持平72000511117
中國3100020107
南韓1100010014
台灣0000020002
日本3000001004
排名下降1121100213116924143
中國5250411101745
南韓0200002127
印度3100000004
台灣000001104924
日本3165017943663
表2. 營收規模(公司家數)
規模中國日本台灣南韓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總計
總計000000000
Loading...
表3. 營收成長率(公司家數)
成長率中國日本台灣南韓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總計
總計000000000
Loading...
表4. 淨利規模(公司家數)
規模中國日本台灣南韓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總計
總計000000000
Loading...
表5. 淨利率變動百分比(公司家數)
百分比變動中國日本台灣南韓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總計
總計000000000
Loading...
表6. 2022營收排行
方法及關鍵數據

ASC 250的研究方法說明如下:

ASC 250研究對象為亞洲主要經濟體的科技產業,包含中國大陸(含香港)、日本、南韓、台灣以及印度、東南亞等地,產業涵蓋科技產品和設備、消費性電子、半導體、電子零組件、汽車製造、電力零部件、太陽能板產業等近5,000家上市企業,依年度營收為排名基準,進行前250大的主要營運指標分析。

● ASC 250中,中國大陸佔107家(42.8%)、日本74家(29.6%)、台灣37家(14.8%)、南韓20家(8%)

■ Top 100中,中國大陸佔40家,比2021增加3家、日本則比2021年減少3家至31家。台灣及南韓上榜家數分別佔14、10家。

■ Top 101-250:中國大陸、日本、台灣、南韓所佔家數分別為:67(45%)、43(29%)、23(15%)、9(6%)。

● 2022年度總計營收為4.27兆美元/US$ 4,272.6B,比2021年4.16兆美元/US$ 4,157.8B成長2.6%

■ 中國大陸107家企業營收總計為1.42兆美元/US$ 1,424.8B,比2021年1.31兆美元/US$ 1,305.1B成長9.2%,占ASC 250整體營收比重從2021年31.1%提升至2022年33.4%。

■ 日本企業2022年度營收為1.36兆美元/US$ 1,361.7B,比2021年1.42兆美元/US$ 1,416.8B衰退3.9%,占整體營收從2021年34.1%減至2022年31.9%。

● 2022年度總計淨利為2,725億美元/US$ 272.5B,比2021年2,729億美元/US$ 272.9B衰退0.1%

■ 中國大陸上榜企業總計淨利為699億美元/US$ 69.9B,比2021年667億美元/US$ 66.7B成長4.9%,佔整體獲利比重提高至2022年25.7%。

■ 日本上榜企業總計淨利為797億美元/US$ 79.7B,比2021年920億美元/US$ 92.0B衰退13.4%,佔整體獲利比重則由2021年33.7%大幅下滑至2022年29.3%。

■ 台灣37家上榜企業2022年度淨利總計581億美元/US$ 58.1B,比2021年527億美元/US$ 52.7B成長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