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運算應用-學研之星】博想醫學運用AI助民眾早期發現腦中風徵兆
腦中風為台灣民眾前五大死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腦中風之佔比就高達八成五。頸動脈狹窄被視為缺血性腦中風臨床上的重要早期指標,現行已有頸動脈超音波作為診斷及早期檢測頸動脈狹窄之工具,然而超音波設備需經由專業技師之操作,並搭配醫師來進行判讀與診斷,進而導致檢測必須到指定的檢驗場所進行。
檢測過程約需20至30分鐘,加上門診與預約排程的等待時間,民眾可能需花費一至兩個禮拜的時間才能取得檢測結果。現行的檢測流程便利性不足且耗費時間與金錢,使得民眾的檢測意願大幅降低;博想醫學科技(Pulxion Medical Technology) 針對目前檢測流程問題開發了創新的檢測技術,用以彌補現行檢測的弱點,能有效降低早期檢測的門檻。
博想醫學科技執行長許沛新表示,他們以動態影像分析技術為核心,打造一台容易操作,使用直覺化的非接觸式檢測設備,檢測流程僅需在LED光下錄製脖子區域影像20秒即可完成,未來可廣泛放置於連鎖藥局、診所或公共場域,有利於無心血管病史之民眾,提早發現身體異狀,相比於現有頸動脈超音波設備,博想醫學團隊提供更親民、便利的早期檢測專用設備以實現預防醫學的核心價值。
團隊透過臺大醫院醫師團隊的協助,目前已收集數百個受試者之頸部體表脈動特徵,並用以開發自動化影像處理、特徵擷取與分類演算法;同時也取得受試者之頸動脈超音波資料,建立超音波數據與頸部體表脈動關聯性資料庫。使用博想醫學科技所開發的創新演算法進行檢測之結果,與頸動脈超音波之檢測結果一致性高達九成以上。
此計畫的第二階段將導入AI技術,同時處理較大的檢測數量,且加速影像處理的運作流程。在此期間獲選TWCC嚴選新創計畫的名額,向國網中心申請TWCC (Taiwan Computing Cloud Service)臺灣AI雲的高速運算服務資源,目前初步計畫使用TWCC的虛擬運算服務,解決大量影像資料的即時處理工作,這是因應影像矩陣重組與計算數值分析,需要使用大量的平行運算效能,且同時會有多筆數據需同時運算,運算後採取跨平台之間進行相互資料傳輸,同時針對評估模型的建立與調整,使用高效能GPU 的運算資源反覆進行AI訓練,讓演算法能夠提高準確率,並達到快速產出答案的效果。
這個計畫使用TWCC在台灣的資料中心,將有助於醫材認證的需求,博想醫學預計於2022年取得台灣TFDA醫材認證,並也計畫接續申請美國FDA認證。這當中因為資安與個資法規的要求,必須將資料留在本地,所以TWCC的服務平台除了運算效能的滿足之外,滿足TFDA對資安規範的要求,也是重要的優勢。博想醫學的商業模式規劃,鎖定於健檢中心、醫療院所、連鎖藥局、與社區診所,提供一般民眾快速精準的腦中風早期指標檢測服務,實現「個人化行動醫院」之企業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