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感測前景可期 耗電與成本問題仍需克服
Apple在2017年推出內建人臉辨識的iPhoneX後,引爆了電子產業的3D感測熱潮,Android陣營也預計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相關手機產品,3D感測的龐大商機,讓國內外廠商開始積極布局,對於此技術的未來發展,聯發科技多媒體開發一處處長朱啟誠指出,3D感測將對智慧手機功能產生巨大影響,另外他也看好手機以外如自駕車、無人機的機器視覺相關應用。
目前3D感測在iPhone的應用主要是透過人臉辨識解鎖手機,不過朱啟誠認為未來應用絕不止於此,3D感測將改變手機與人、環境的關係,這兩年重新啟動的AI,就可與3D感測技術結合,從臉孔判別使用者的性別、年齡,藉以提供更精準的內容服務,另外「滑」手機這個動作也會因此改變,除了人臉外,3D感測也可以判別手勢,目前已有廠商推出與手機結合的VR產品,由3D感測判別手勢控制動作,不必再像現在必須以手指觸碰、拖曳等方式才能操作,手機與人、環境的互動由2D轉變為3D,就像是電視從過去的黑白轉為彩色,更多創意應用將會被發展出來,讓智慧手機進入新世代。
除了智慧手機外,朱啟誠表示與機器系統整合,也會是3D感測的潛力應用,例如這兩年另一個當紅議題的自駕車就是其一,自駕車系統需要精準判別車外的環境,才能運算出行進路徑,一般的2D影像無法判斷環境中物體的距離,並不適用於自駕車系統,而除了自駕車外,無人機、車用的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也都是3D感測近期可能的導入領域。
產業鏈完整 台廠優勢明顯
3D感測市場的熱絡,讓全球電子產業積極投入,面對其他國家的競爭,朱啟誠指出無論是上游的紅外線模組、光學鏡頭、繞射光學元件,或下游的IC設計族群,台灣都有廠商投入,並早有高品質產品,台灣的供應鏈不但完整且緊密結合,在3D感測市場中,台灣廠商仍有相當優勢。
不過3D感測雖然成為市場焦點,目前仍有幾個需克服之處,首先是耗電問題。朱啟誠指出,3D感測是透過大量雷射光點的投射與反射,判斷目標物的深度與距離,描繪出物體輪廓,再由晶片運算比對臉孔,此一作法對手機會有高耗電問題,iPhoneX的解決方式是先以低耗電感測器判斷目標物是否為人臉,判別為真時,再開啟高功率識別系統;Apple的解決之道是從系統設計面著手。不管是否採用與Apple相同方式,朱啟誠認為與系統廠商合作討論是必要做法,在此同時,IC廠商也要盡力降低本身產品的功耗。
第二個問題則是成本。現在的3D感測價位仍高,以iPhoneX為例,模組成本就高達27美元,是指紋辨識的13倍,要如何設計出低成本與高準確率兼具的產品,對廠商來說是嚴峻考驗。至於第三個問題則是體積,以iPhoneX來說,現在位於手機上方,置放3D感測元件的「瀏海」仍然太大,直接影響到外觀的美感設計。上述的三個問題在未來都會被解決,而能率先提出解決方式的廠商,就可取得市場先機。
觀察未來發展,朱啟誠對3D感測在手機的應用十分樂觀,不過他認為在行動支付部分,由於安全性仍有疑慮,因此臉孔辨識近期將不會被單獨應用,與現行的指紋、虹膜等辨識技術的搭配混用,會是安全係數較高的作法,也是可見到的應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