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18)—廈台智能製造合作 智慧應用 影音
台灣玳能
ST Microsite

【大陸海西系列報導】之(18)—廈台智能製造合作

  • 黃子非

受到產業大環境的變化,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成了全球重要趨勢,不論是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國家製造創新網路」、日本的「工業價值鏈」或是大陸的「中國製造2025」,本質上都是為了因應面對全球製造業往智能化發展的趨勢演進。相關的機械設備業者,勢必需要優先進行轉型升級與投入。

日前廈門舉辦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上,也特別針對此一產業趨勢,新增了「智能製造及裝備產業合作推動小組」,希望藉由兩岸產業的交流互補,尋找出最佳的合作途徑。

峰會「智能製造及裝備產業合作推動小組」台方副召集人、友嘉實業總裁朱志洋表示,製造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而智能設備產業則是製造業的基礎,如果沒有智能設備產業,就無法形成一流的製造業;由於智能製造是強化國家製造產業的重要發展項目,目前也成為已開發國家產業發展的重點與趨勢,因此更彰顯了智能設備產業的重要性。

特別是目前大陸在政策的發展上,希望「由大轉強」由現階段的製造大國,轉型成為引領市場的製造強國,因此對智能製造與設備產業更是關注。

經過長年累積發展,大陸在許多設備製造業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則仍存在著一定差距。

在論及現階段大陸工業機器人的發展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兼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指出,雖然目前大陸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出現高速成長,不過在市場上,外企工業機器人的銷量也同步大幅成長,外企工業機器人的市場佔比仍遠超於大陸本土品牌。

現階段,儘管大陸市場對智慧製造的設備擁有一定需求,但是整體供應,卻仍多半倚靠外企品牌。因為大陸本土品牌的企業自主創新動力不足,基礎製造水平和配套能力發展相對緩慢;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核心關鍵零組件依然多掌握在國外業者手中,進而限制了大陸智能設備製造業的發展。

對於大陸發展的弱點,理應加快結構調整,增強內生應變能力和成長動力,尤其是著力於提高基礎製程、基礎材料、基礎零組件等基礎製造能力,重點發展高階設備以及成套設備中的關鍵設備,加快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以解決長期以來制約設備製造業發展的關鍵設備和關鍵零組件仍須依靠進口的問題。

朱志洋分析指出,過去台灣地區在資通訊產業擁有先發優勢,在智慧密集產業上的發展,較大陸早起步,因此在推動產業升級、智慧機床、智能工廠到智能製造方面都已建立基礎,若能兩岸合作可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福建省威諾數控總經理翁強則指出,兩岸在智能製造及設備產業的合作發展上,不僅可以進行客戶資源的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結合雙方優勢,進行智能化技術與應用的共同研發,立足大陸龐大市場,更有機會共同開拓國際市場空間。

據悉,福建省於2018年將智能製造列入全省工作重點之一,而廈門市為了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提升製造業發展智能化水平,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智能製造十條措施》。

目前廈門的機械、電子產業佔全市工業規模的比重達到一半以上,在產業轉型升級和高階智造上取得一定成效:平板顯示、計算機及通信設備、工程機械、客車、船舶等重點領域的龍頭企業均具有較強的數位化設計能力;客車、工程機械和船舶等高階機械設備關鍵生產製程全部採用數控設備;龍頭企業的網路化和信息化管理能力也已具備較好基礎。

未來廈門市將不斷以智能製造推動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本地機械設備製造、優勢特色的深度融合和創新協同,促進產業向價值鏈中高階邁進,台灣相關業者將有更多的商業機會。(DIGITIMES黃子非整理報導)

關鍵字
議題精選-大陸海西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