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正確策略與思維 確保企業數位轉型成功達陣
現今許多企業亟欲導入數位科技、加速推動數位轉型,期以提升競爭力。對此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理事長沈柏延強調,其實數位轉型絕非解決單一問題的資訊系統導入,而是企業主對於環境認知後,訂定企業將如何轉型成長的新境界,再進行一連串技術選擇及資源投入。
科技的進步,永遠是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大關鍵;回顧近20年來,技術變革速度甚快,因而大幅改變人類的生活、工作與商業模式。企業與其苦思南進或西進,不如藉由「本土上進」強化基底,善用科技進行轉型升級。
「AI、5T(IT、CT、OT、DT、ST)、5G技術,將為數位轉型帶來極大應用推力,對各行各業造成深遠影響,」他說,較值得憂心之處,在於台灣的產業多為中小型規模,對數位轉型概念仍待加強;例如中小型企業向來習於投入生產設備自動化、提升競爭力,但面對數位轉型相關的營運管理卓越、顧客體驗、合作生態的整合、商業模式再造概念,明顯有所不足。
欲做好數位轉型,企業需要改變思維。首先企業經年累月建立各種資訊系統,若沒進行跨流程串接,會形成資訊孤島,難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的整合服務,當務之急必須做好跨系統的整合串接,畢竟「數位轉型不是流行,做好整合才能成型」。其次,數位轉型不僅是資訊優化,絕不能只有資訊部門進行,尤其沒有老闆的投入是萬萬不行的。
沈柏延表示,數位轉型不僅是把企業的作業慣例資訊化,而是要利用數位化的資訊技術整合資源創造價值和收入;透過數位化來改善客戶體驗或營運流程,嚴格來說只是「數位優化」。至於「數位轉型」則更重視企業在創新商業模式和創新價值的脫胎換骨,兩者的內涵不同。
學者Teece提出動態能力框架,定義Sensing、Seizing、Transformation等先後相依關係,從感知變化、確認改變範疇提出策略、再執行轉型,頗適合用來對應數位轉型的階段性問題;企業經由技術環境改變的察覺、產生迫切危機感,接著訂定明確的轉型目標與策略,再透過組織資源重新配置、內部人才養成、外部供應鏈生態的整合與經營,乃至組織吸收能力與內化機制,逐步將轉型計畫付諸實踐。
值得留意的,在企業推進數位轉型的整段歷程,企業領導人是關鍵支持者,從頭到尾都不容許缺席,唯有他的投入,才能發揮整合綜效,驅使企業訂定共同目標,繼而循序建立處理資料孤島、鼓勵跨部門合作、打破本位主義、善用外部標竿、激勵完成任務等里程碑。
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是台灣所有資服軟體業者集合的團體,期望發揮數位轉型平台樞紐價值,透過銜接推動政府政策、擴大市場及會員服務、促進產業數位轉型,及擴大跨國合作、開拓國際市場等舉措,將台灣資服業、產業用戶的能量凝聚在一起,展現極致的數位轉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