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協作型機器人讓產線人機互動更有效率
機器手臂是多數人對工廠自動化的第一印象,然而過去的機器手臂都是高負重、高速度,在製造現場運作時都必須用圍籬區隔,避免工作人員誤入造成傷害,2008年Universal Robots(UR)公司推出的第一款協作型機器人,則以可與人協同工作的特色,開發出工業機器人的另一種型態,UR優傲科技通路開發經理盧彥亨在「開始使用協作型機器人」演講中,就詳細介紹了此款機器手臂的各種特色。
製造業過去是勞力密集產業,後來在效能、品質與人員成本的考量下,開始往自動化方向發展。不過盧彥亨表示,現在企業的自動化思維有其盲點,認為採用機器人後,作業人員就可被取代,其實就目前的自動化技術來看,現在只有10%的工作可以完全自動化,絕大多數的製造環節還是需要倚靠人;在此同時,現在全球又有60%的製造業者面臨技術人員短缺問題。面對這兩大困境,協作型機器人會是最佳解決方案,透過此類機器手臂,產線將可提升50%的生產效率,因此如果製造業能順利導入協作型機器人,不但可以解決缺工與效能問題,在各國製造業優勢重新洗牌下,也可創造更強大的優勢。
在演講中,盧彥亨就介紹了協作型機器人的諸多特色。在產出方面,協作型機器人進行簡單流程的速度,與真人作業員相去不遠,不過機器人可長時間作業,而且維持穩定的產能與品質,因此在產線配置時,他建議可讓作業員從事高產值製程,至於大量且重複性高的部分就交由機器人處理。
在協作型機器人的機型選擇與導入方面,適用於臂長50~130公分範圍、荷重3~16公斤(含夾治具)的作業環境。在產線上工作時,協作型機器人雖可與視覺或其他感測技術整合,讓手臂調整角度夾取擺放位置散亂的工件,不過為求效能,先行編寫程式,讓手臂定點夾取流水線上的固定形狀工件,會是更佳的作業模式。
緊接著是與真人的協作設計,協作型機器人在上線前,業者必須先有明確的空間與互動方式定義,就如前文所敘,機器人會以高重複性、高危險性的工作為主,作業人員則負責精細製程或運作監督等工作,不過當機器人需要執行高速、高危險工作時,盧彥亨提醒業者必須安裝輕隔離或安全掃描器,當真人進入工作區域時,機器人會減速或停止工作。
由於協作型機器人導入更簡易、上線時間更快,產線配置也更具彈性,因此2008年Universal Robots推出第一款產品後,就迅速成為業界焦點,目前多數機器手臂大廠都有此類型產品,不過Universal Robots仍是此領域的領導品牌,市佔率達到50%,目前旗下也有多款不同產品,隨著自動化趨勢的加快,未來該公司將持續投入研發,為製造業者提供更多元的協作型機器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