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速傳輸技術起飛新紀元
前言:傳輸方式分為有線與無線兩類,而在這兩大主軸下又可細分為短距、中距與長距,預測2010年將有3種傳輸技術將要開始廣泛被應用,分別是SATA 6Gb/s、Bluetooth 3.0與USB3.0,這些技術在2009年大部分都已確立,然而新技術到實際應用需要一段時間醞釀,預估在2010年後,其他相關周邊達到可配合的程度,整體產界即將因應新的技術升級而為之改變,此次專輯收錄了傳輸技術業界的相關新技術與動態,期能引發技術創意聯想,帶動商機。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為電腦硬碟機的主流儲存介面,由Intel、IBM、Dell、Seagate等業者共同提出,2001年起由Serial AT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ATA-IO)國際組織為SATA介面訂定正式規範。
SATA目前提供3Gb/second及1.5Gb/second等2種傳輸速度,而最新的SATA 6Gb/second為SATA-IO依據SATA Revision 3.0規格研發的最新介面。
SATA 6Gb/s在2009年9月推出
SATA 6Gb/second遵循SATA-IO為DT和NB提供低成本介面之目標,保持前幾代SATA介面對於低成本和低功耗的要求,並且相容於SATA 3Gb/second介面的接頭、傳輸線及其他硬體。
SATA 6Gb/s在2009年年9月推出,傳輸速度達到6.0Gb/s。全球首款支援SATA 6Gb/s的主機板是華碩P7P55D Premium。全球首款支援SATA 6Gb/s的存儲設備是Seagate Barracuda XT硬碟。
Bluetooth 3.0於2009年4月確立
1999年5月20日,Sony Ericsson、IBM、Intel、NOKIA及Toshiba等業創立藍牙特別興趣組(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制定藍牙科技標準。
而後由於技術特性一直在與Wi-FI技術爭奪無限傳輸領域的領先地位,在2009年藍牙技術聯盟宣布推出Bluetooth 3.0,藉由傳輸速度的大幅提升,而有了最新拓展市場的利基。
此次Bluetooth 3.0版本的速度得以提升,主要歸功於無線區域網路的IEEE 802.11標準。透過802.11的協定轉換層(PAL),能將資料傳輸速度提升到24Mbps。
此外,只要符合藍牙3.0規格的行動裝置,均能透過內建的電源管理機制,還可大幅提升節能效果。Bluetooth 3.0規範實際區分為2個版本,分別為3.0(可選配EDR)與3.0+HS(EDR加上HS),這兩者的實際傳輸速率是有所差異的。所謂的HS是指High Speed,也只有它才能提供24Mbps傳輸速率,以傳輸1首MP3格式的音樂而言,大概只是2、3秒的時間而已,可見得其傳輸速度的提升。
2008年11月發表USB 3.0規格
USB是電腦週邊傳輸的介面標準主流規格,最初由CPU大廠Intel和軟體公司Microsoft聯手制定,目前主流規格為USB 2.0,少數產品仍停留在USB 1.1介面。USB應用廠商論壇(USB-IF)在2008年11月發表第3代USB傳輸介面USB 3.0規格。
預估USB 3.0最大特性,在於快速傳輸高解析度影像資料,其執行速度可是USB 2.0介面的10倍,達4.8Gpbs,實體層(PHY)傳輸速率則可達300Mbps,若以USB 3.0介面來傳輸25GB的高畫質電影,花費時間只需要70秒,然用現在的USB 2.0介面,則需用到14分鐘。
USB 3.0介面分成主機(Host)端和裝置(Device)端2部分,USB 3.0規格要普及,必須先有Host端的支持,週邊的Device端才能搭配,因此英特爾和超微2010年起都將支援USB 3.0為南橋規格,加上微軟2009年底推的新作業系統Windows 7,也確定支持USB 3.0傳輸介面,未來USB 3.0將取代USB 2.0成為傳輸介面標準。
USB 3.0 Device端控制IC晶量即將於2009年底量產
晶量半導體成立於2002年,主要從事積體電路產品設計及行銷,特別著重於提供資料儲存使用積體電路產品,例如USB to SATA橋接IC晶片、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晶片、IEEE1394晶片。就目前台灣晶片商而言,提出USB to SATA橋接IC晶片且自己擁有各式(USB、SATA)IP及PHY(實體層),解決方案的廠商並不多,而晶量即是這少數中可提供USB to SATA晶片組的廠商。
晶量主力技術在於提供各類傳輸控制晶片設計與製造,目前主力除了USB to SATA橋接IC晶片之外,也自行研發USB、SATA及PHY等各類傳輸控制IC。
相關產品製程已推進到0.11微米,未來將積極朝90奈米及65奈米等先進製程邁進。此外,晶量看好可攜式硬碟及隨身碟加密市場需求商機,公司今年也推出具備ASE 128或256位元加密橋接與控制IC,並已開始出貨。
而針對2009年USB3.0規格確定,晶量針對USB3.0 Device端推出相關IC產品,目前已經研發成功,預計2010年初量產,根據晶量總經理梁瑞娟表示,USB 3.0傳輸架構與USB 2.0完全不同,在許多架構上可以說是2種截然不同設計,但又有向下相容USB 2.0的基本需求,使得技術門檻大幅提高。
其中,傳輸底層為類比電路,控制器則為數位電路,要將兩者同時並行,有相對的困難度,就IC設計公司而言,USB3.0在電路設計上必須同時符合USB 3.0與USB 2.0的電路,而主機控制器也需要更高的效能,才能達到高速傳輸的效力。
在未來USB3.0應用上,目前相關電腦周邊只有固態硬碟(SSD),有足夠的傳輸效率可以跟上USB 3.0傳輸速度,傳統光碟與硬碟等儲存裝置能否跟上支援,除了透過多工串連,才有機會達到USB3.0的高速傳輸特性。
USB 3.0需要被更廣泛終端應用產品所採用,例如隨身碟與高畫質影像傳輸,有機會因USB 3.0普及率而使傳輸效率快速提升。以USB隨身碟而言,理想體積是越小越好,但就如前述所言,USB 3.0晶片設計難度相當高,除如何有效降低功耗外,並提出縮小晶片面積的設計方案,是影響隨身碟或其他可攜式電子產品是否能採用USB 3.0的重要關鍵。
因此,高畫質影像傳輸,一直都是USB 3.0可以切入的利基點,對於最大頻寬可達5Gbps的規格來說,就算是觀賞高畫質影像也有可能不需壓縮,而直接透過USB介面作為傳輸。
晶量期望藉由提供齊全且完整的傳輸介面產品給客戶,使客戶得到產品完整的解決方案,更期望未來能夠持續地研發,開展出可應用於電腦資訊相關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領域,進而擴大品牌知名度及市場佔有率。
USB 3.0 Host端產品搶先商機
雖然早在2008年11月,就已經發表USB 3.0新規格,執行速度可達5Gbps、實際測試實體層的傳輸速率則可達200MBps,但到目前為止USB3.0的相關產品並未出現在市面上。
USB規格最初是由英特爾與微軟(Microsoft)倡導發起,其最大的優點是即插即用功能,因此使用比PCIe匯流排方便,USB 1.0傳輸頻寬為12Mbps,USB 2.0的最大傳輸頻寬為480Mbps,而最新的USB 3.0規格,則可達4.8Gpbs。
通常USB介面分成主機(Host)端和裝置(Device)端2大部分,USB 3.0規格要普及,必須先有Host端的支持,週邊的Device端才能搭配,因此英特爾和超微2010年起都將支援USB 3.0為南橋規格。
但在過渡時期,台廠東碩資訊第一波USB3.0產品提供完整的Host端解決方案,讓使用者可以提升既有的硬體性能來享受USB3.0所帶來的高速傳輸效能。
除了推出Host端產品,東碩資訊也將陸續推出具USB3.0 介面的Device端的影音多媒體傳輸及儲存裝置
USB3.0 PCIe card,透過PCIe介面轉換USB3.0,插卡方式直接可以讓舊有的桌上型PC立刻升級為2 Ports USB3.0系統,而另一款USB3.0 Express card,則是針對NB提出的快速升級方案。
PCI Express,簡稱PCIe,是PCI電腦匯流排的一種,它沿用了現有的PCI編程概念及通訊標準,但建基於更快的串列通信系統,PCIe擁有更快的速率,以取代幾乎全部現有的內部匯流排。
目前PCI Express插槽速度可以分為Gen1與Gen2,Gen1介面大部分為舊款NB所使用速度只有2.5Gbps,採用此規格的轉換器雖然無法發揮USB3.0的全速效率,但也比現在的USB2.0快上許多倍。
Gen2已被部分的Mother board所採用,速度為5-80 Gbps,在未來高速傳輸佔有重要的角色。
除了推出Host端產品,未來將會針對影音多媒體的傳輸,在Device端推出與儲存裝置相關的USB3.0介面,USB3.0的技術直接傳輸甚至快過現在主流的影音技術,可以說是影音傳輸技術的新突破。
- 光纖之父獲肯定 諾貝爾獎得主高錕見證歷史
- 高速傳輸新紀元 銀燦科技搶佔USB 3.0商機
- 有線/無線網路主動式省電技術與低耗能網路解決方案
- HDMI 1.4連接埠的靜電放電防護解決方案
- USB3.0 紅火 祥碩出貨破 100K 大關
- 上億資訊推出USB3.0外接式硬碟儲存盒
- 旺玖科技推出全系列USB3.0控制晶片
- 靜電防護解決方案 晶焱科技
- USB3.0的普及化與技術發展趨勢
- PQI將於2010 CES展出USB3.0個人儲存裝置產品
- 希捷發表USB 3.0超快速介面可攜式外接硬碟
- 威盛集團推出市面上第一款USB 3.0 Hub 控制器
- Symwave獲得全球第一個USB 3.0裝置矽晶認證
- 祥碩參加2010 CES 發表最新USB3.0 產品應用
- 宇瞻推出2.5吋SATA介面隨身硬碟AC601
- PQI推出USB3.0 Cool Drive U366旅行碟
- 小型與高速化的連接器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 EqcoLogic以創新技術搶進IP監控市場 ─能以同軸電纜支援高速訊號傳輸
- 看準趨勢 連接器廠商紛搶食USB3.0市場大餅
- 建舜提供新一代高速傳輸各項產品
- 專家講座-數位影音整合與資料高速傳輸的規格與解決方案
- HSPA無線接取技術發展趨勢
- 2010年高速傳輸技術起飛新紀元
- 藍牙3.0為高速傳輸技術開啟全新的可能性和挑戰
- 美商睿思科技發表IC - FL1000 USB3.0 主端控制 IC
- 創惟科技USB 3.0產品2010年陸續量產
- 晶焱科技推出USB3.0的ESD保護晶片
- 高速傳輸訊號的解決方案
- 高速傳輸訊號埠的ESD防護
- 祥碩ASM1051通過PIL實驗室測試 可支援USB3.0 與SATA Gen 2橋接晶片
- 晶量半導體推出 INIC-3610 USB 3.0晶片
- DisplayPort專題研討會10月28日登場 VESA視頻電子標準協會積極推動新世代傳輸介面標準
- 聯陽發表全新DisplayPort方案 DP to VGA轉換器控制單晶片
- 美商睿思科技推出首顆USB3.0 主端控制IC
- 東碩資訊搭載NEC晶片 搶先Windows7上市前 推出USB3.0升級套件
- WD推出7200轉2TB硬碟機 搭配雙處理器、SATA3介面
- LucidPort全力搶進USB 3.0市場商機
- 聯陽半導體 推出全球第一個通過DisplayPort CTS 1.1 Source Device的產品
- 祥碩完成USB3.0實體層第一階段相容性測試與SATA 6Gbps實體層開發驗證
- USB 3.0高速介面產品開發新挑戰
- USB 3.0高速介面導入設計之限制與開發瓶頸
- PCMCIA 正式公布ExpressCard 2.0標準
- 祥碩科技推出超高速USB3.0 解決方案
- 產業瞭望─台灣業者與睿思聯手推出USB 3.0主端控制晶片 高速傳輸商機鳴槍開跑
- 睿思科技推PCI Express to USB 3.0主端控制器晶片
- 安捷倫數位量測實驗室 提供先期認證測試
- ST新寬頻放大器晶片TS617 高速、低雜訊、省電 提升多媒體網路傳輸速度
- 喬鼎資訊全新Vess系列產品突破SAS領域新思維
- 新創IC設計業者成功典範 湯銘USB Hub控制晶片獲市場青睞
- 湯銘科技開創USB Hub省電新疆界 控制晶片耗電僅同級產品50%~70%
- Symwave發表全球首款USB 3.0實體層方案
- I-PEX發表新一代極細同軸線連接器
- Littelfuse推出全新SEP系列SIDACtor乙太網保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