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發展關鍵:驅動IC、導光板、散熱技術 智慧應用 影音
vishay
DTechforum

LED發展關鍵:驅動IC、導光板、散熱技術

  • DIGITIMES企劃

前言:LED發展的關鍵除了自身的LED技術外,驅動IC、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以及散熱技術的發展,都與LED能否拓展應用範疇息息相關,因此關心LED的發展與市場動態,此3類技術的狀況也應該一併注意。

本文:
LED要能夠多元化的發展,相關的配合技術相當多,佔有關鍵位置的,有驅動IC、導光板,以及散熱技術。換言之,如果LED只想發光,本身的技術已足,但是要擴展多元化的應用,沒有前述三種技術的配合,可說寸步難行。

驅動IC

LED驅動IC目前按應用基本可以分為背光及照明兩大類產品。背光LED驅動IC主要應用於各類消費性電子產品的LCD螢幕,照明產品則主要包括家用照明、景觀照明、公路照明及汽車照明等,除此之外,戶外看板也是目前LED驅動IC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背光LED驅動IC通常是以電池為能源,一般為4.2?8.4V,因此低電壓、小電流的LED驅動器是目前量大面廣的產品,有3種不同的模式:電荷泵(Charge Pump)、恆流源(Constant Current)、電感升壓開關穩壓器(DC/DC Boost)。按照LCD面板大小尺寸的不同,所需的LED驅動IC顆數也不一樣。

LED驅動IC是典型的客製化產品,針對不同應用,驅動IC的性能也差異甚大,必須根據不同的產品進行設計。例如新一代LED驅動IC許多輸出耐壓將提高到60?100V,因為目前汽車電子、汽車燈具、高光照明等市場都要求高電壓的LED驅動IC。

未來LED驅動IC的技術發展主要是朝向高度SoC、多晶片封裝的技術方向發展,除著重穩定性與低功耗外,達成一致性亮度的恒定電流(ConstantCurrent)技術、整合亮度調整(Brightness Dimming)功能的脈衝寬度調製(PWM)整合技術、針對室內照明的耐高壓與車用的耐高電流等,都是LED驅動IC未來技術的重要發展趨勢。

2010年預計隨全球景氣逐步回溫,2009年出現衰退的車用、通訊用LED驅動IC市場可望回穩,工業、照明用市場亦有2位數成長空間,至於資訊用、消費性電子用市場,則將出現跳躍式成長,預估2010年全球LED驅動IC市場規模將擴大至34.1億顆,相較2009年的27.0億顆,成長幅度達26.0%。

導光板

LED TV對晶粒的數量需求相當驚人,且LED TV亦為背光模組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包括大尺寸導光板與散熱板的應用。目前LED TV的背光形式有直下式與側光式,直下式的做法就是將LED背光源直接放在面板後方,而側光式技術是將LED模組放在面板的上下、兩側或者四周,利用導光板將光源均勻投影至面板後方,不過LED TV背光源技術應用處於不斷演進中,直下式與側光式並存中,不過在超薄與成本的需求下,側光式的應用聲勢較高。

既然側光的應用發展快速,那麼導光板的需求就不會少,導光板的功能是利用透明導光板將由CCFL或者LED發出的純色白光,由透明板端面導入並擴散到整個背光板,當光照射到導光板背面凸出的白色反光點時發生漫反射,使光從光源入射面垂直的板面射出,讓光源均勻分布在LCD上。目前導光板大多利用塑膠射出成型的方式來製作,結構上大概為0.6~2公釐的壓克力板,而目前的技術困難度在於大尺寸與薄型化,長期要達到導光膜的水準,生產技術也要改變,如用噴墨或熱壓印成型的方式,生產新一代的薄型導光板,目標將厚度降至0.1~0.5公釐。導光板占背光模組材料成本約二成,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成為技術研發的關鍵。

LDE散熱技術

LED壽命與封裝的散熱設計有很大的關係,使LED失效的最大原因亦是溫度。提高功率LED的亮度最直接的方法是增大輸入功率,而為了防止有源層的飽和必須相應地增大p-n結的尺寸;增大輸入功率必然使結溫升高,進而使量子效率降低。LED散熱除了基板部分利用鰭片甚至動用風扇等主動散熱機制外,一般高功率LED常忽略封裝中熱源的部分來自環境溫度與表面粘著(SMT)製程,環境溫度為外在因素,無法掌控,因此須提高封裝基材本身的隔熱能力;粘著材料則須選擇導熱能力較佳的材質。

在LED封裝粘著膠材的應符合高反射的光學性質穩定材料、對基材有高附著性、為絕緣材料以避免短路、易塑性高以利於各式設計、熱傳導能力強以降低封裝熱組,以及高抗紫外線能力以適合戶外應用等特色。

關鍵字
議題精選-散熱冷卻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