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機房重整工程經驗分享 智慧應用 影音
太陽誘電microsite
ST Microsite

教育部機房重整工程經驗分享

  • 楊迺仁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數位平台組組長 林瑞龍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數位平台組組長 林瑞龍

建置1個全新的機房不簡單,要重建1個已建設數十年之久的機房,恐怕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標。但攸關全國學術網路運作的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仍然在3個月之內,於2010年1月成功的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數位平台組組長林瑞龍指出,由於全球人口不斷的成長,全世界能源需求預計會在2050年翻1倍,加上溫室效應造成氣候變遷加大,進而影響用電(能)上升,碳排放增加,更造成全球暖化,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行政院也已訂出國家節能目標,希望每年提高能源效率2%以上,讓能源密集度可以在2015年較2005年下降20%以上。

因此林瑞龍表示,站在IT人員的角度,如何思考抑制能源上升,自然需要提升節能及綠能的需要,包括主機虛擬化、綠色機房等,只要能提升用電效能,就可以降低用電(能),同時藉由這次機房重整,一方面導入機房能源管理監控機制,並將PUE值從改善前的2.5,降到2.0以下。

「其實只要有心導入,使用正確的方法,PUE要降到2.0以下並不難。」林瑞龍說:「以教育部機房的狀況而言,主要的規劃方向,就是藉由降低其他電力(含空調)的用電比,從60%降到跟IT設備一樣的40%,就相當於節省20%的電力。」

除了節能的目標外,教育部機房在改善前,雖然利用高架地板採用下吹式來冷卻機房,但因為設備不斷增加,線路混亂造成冷卻效果大減,不但機櫃背後的線路太亂,查線的效率很差,電力盤的位置也因為設備不斷的增加,而分散在各處,讓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大增,甚至可能發生在其他公司機房曾經出現的火災。

此外,改善前的空調系統冷卻水塔在22樓,遇到颱風時,不但出現搖晃危險,而且因為水位會因為強風吹襲而下降,也造成冷卻系統效能下降,都是需要改善的目標。

教育部機房的施工標的範圍包括,電力、空調、線路、消防及空間。林瑞龍指出,在申請電力時,一定要做好預估,因為過度申請也是1種浪費。而施作前的需求知識範疇,包括施工計畫、假設工程、新工法專業、新材料專業及規範、法規等,相關人員也都要做好準備,在重整工作開始前的規劃與討論,甚至耗時將近1年的時間。

而在規劃階段時,教育部就要求預算管控要更精準、施工範圍更明確、機房改造更完善、問題要事先發現及修正,並交由專業管理與監造人員處理。而在初期規劃階段時,也分別從高價設備品牌規格確認(至少3家)、管線及設備位置設計圖確認、市內裝修消防機電使用等證照申請、施工期許管控到動工許可確認後,才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

林瑞龍指出,為了能夠在不影響設備運行的情境下搬移,假設工程的預演相當重要,包括電力、空調、線路及空間動線,都在假設工程的範圍,才能預防設備斷線等問題發生。

由於教育部機房是使用既有空間來重整,因此教育部是先將既有的空間分成2個區域,先把設備全部集中到靠近門口的位置,再使用較裡面的位置作重整。而系統在做線上轉移時,包括線上系統確認、設備負責人員、環境備妥、移機安排、系統測試都要一一處理,如果發現系統損壞,必要時還要進行報廢處理。

而在實際施工時,由於施工地點就在機房暫存位置的附近,不只是要求工程品質,還得做好落塵防範、噪音管控、人員管理、環境清潔等項目。如冷卻系統的效能太高時,就可能造成噪音問題,必要時還得加防噪套。

此外,林瑞龍建議,為了預防危機發生,除了要建立人員聯絡清單外,更要做好24小時監控,出入口也應該要錄影,並做好問題分權分工,確保危機發生時,能夠做好緊急應變處理,並讓重要業務能持續運作。

重整後的新機房,除了利用結構化佈線,不但讓網路及電源纜線配置可以更加彈性,也更有條理,擺放也更加整齊。林瑞龍指出,改善前的機櫃後方配線相當混亂,可能會影響伺服器風扇的散熱效果,重新佈線後對於設備的散熱效果,確實有不錯的改善。

而新的冷卻系統也加上防風罩,除了可以抵禦颱風外,更不用擔心水塔的水被吹跑,消防系統也因為採用氣體藥劑,不需要定期更換,可確保系統的可靠度,且不會產生窒息危險外,只要10秒就能將藥劑噴灑完畢,滅火效果也更好,且因為滅火藥劑不具導電性,適用於防護電腦機房或電器設備,還可防止設備二次傷害。

而在實際成效方面,林瑞龍表示,除了機房PUE值從改善前的2.63降到1.89外,透過虛擬化主機等節能設計,每年約可省下126萬元的電費,確實達到改善前設定的目標,堪稱是機房改善的典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