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醫療資訊化大方向 提升市場接受度 智慧應用 影音
蔡司
參數科技

掌握醫療資訊化大方向 提升市場接受度

  • DIGITIMES企劃

利用NFC即放即傳的特性,配合RFID標籤,可減輕醫護人員操作資訊設備及應用軟體的時間。DIGITIMES攝
利用NFC即放即傳的特性,配合RFID標籤,可減輕醫護人員操作資訊設備及應用軟體的時間。DIGITIMES攝

醫療資訊化市場所形成的龐大商機,對ICT業者可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影響所及,尤其是無線寬頻、智慧裝戴裝置、巨量資料分析等新興ICT技術與新商業模式的結合,或是透過異業結合,提升ICT與醫療技術之間的關係,更是重要。

如英特爾(Intel)於2009年與醫療電子系統大廠GE Healthcare部門,合資約2.5億美元,投入遠距醫護技術的研發,以獨居老人與慢性病患者居家照護服務為目標,意圖加速家庭醫療護理技術的創新和商業化服務。

Intel的Digital Health Group與GE Healthcare的Home Health Division在2010年底更進一步合資成立Intel-GE Care Innovations,希望能利用科技,將更有效率的醫療保健解決方案送到每一個家庭,開發並行銷各種健康獨居生活(Independent Living)與輔助技術(Assistive Technologies)等領域的產品,來協助改善銀髮族與慢性病患者的生活品質。

就在2014年的5月,iHealth也正式宣布與Intel-GE Care Innovations成為合作夥伴,iHealth實驗室總裁Adam Lin表示,雙方合作將可讓iHealth監測設備蒐集的資料更有價值,使其更容易捕捉、上傳和記錄重要的生理信號資料,並通過單一的共用平台,分享給臨床和非正式的護理人員。

Intel-GE Care Innovations則將專注於提供更聰明的「Care Innovations Connect Remote Care Management」服務來管理身體健康。雙方的夥伴關係將可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給各個醫療場所,通過護理創新的平台,直接連接消費者與其護理團隊。

可以預見的是,醫療的各個細分領域,從診斷、監護、治療、到給藥都將全面開啟一個資訊化的時代,全新的醫院、患者、保險的多方共贏商業模式也在探索中爆發。

掌握資訊化重點方向

一般而言,醫療資訊化的主要方向,主要包含電子病歷、醫療影像傳輸、電子處方、醫療資料庫加值應用、遠距健康照護等。在電子病歷方面,主要是讓為患者進行診斷的醫生,可以透過資訊系統瞭解病人過往病史和過去的診斷結果,包括X光片、化驗結果、用藥記錄等,免除重複診斷、化驗過程所浪費的人力與資源,進而節省救治時間,還可以降低診斷費用。

但由於電子病歷初期建置成本高,且效益無法立即可見,再加上院所資訊人力及經費不足,且對電子病歷實施步驟及相關技術並不熟悉,也導致大部分的醫療院所實施電子病歷及配合的病歷互通意願不高,如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和前總統布希兩人都承諾,要讓電子病歷在2014年之前於美國廣泛應用,但目前美國仍僅有少數醫生能使用功能完善的電子病歷系統,想要達到全面普及的狀態,顯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若想說服醫療院所實施電子病歷及病歷互通,需要更多的誘因。故此外,電子病歷也會碰到資訊安全的議題,如大多數醫療院所即使接受電子病歷,多半會希望僅止於院內使用,也讓電子病歷的互通整合有困難,而避免病患個資在傳遞過程中洩密,或是被有心人士不當使用,都是攸關電子病歷能否順利推動的重要課題。

醫療影像交換及判讀方面,除了要有充裕經費建置相關資訊系統及放射科設備外,由於各院PACS廠牌及設定不盡相同,院際間的資料交流進行不易,是建置系統時,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此外,醫療影像交換及資訊共享,固然能夠降低醫療成本,但在個資保護及資訊安全等問題,醫院要建立適當的管理機制,避免病患權益受損。

用RFID取代條碼,作為醫院安全關懷的管理機制,舉凡住院病人的RFID手環、藥包的RFID標籤、護理人員的其他裝置(PDA)、醫院建設發射器等,已有愈來愈多醫院開始採用,經費問題可能是推行醫療RFID計畫最大的阻礙,小型醫療診所目前仍無力打造無線資訊環境,只有大型醫療院所才有機會推行。此外,醫院若希望RFID技術能與醫院健康資訊系統整合,也需提供醫院健康資訊的系統廠商配合才能完成。

遠距照護方面,若由醫院負擔所有費用,恐力有未逮,若醫院、業者及使用者3方都願意負擔付費,反而才有長期運作的可能,但要如何說服3者接受,是目前的重要挑戰與契機所在。此外,因遠距照護多為異業結合,不同產業特性不同,需考量異業結合的成效穩定性,以及結合產業的特性、磨合期長短,方能達良好成效。

醫療設備的週邊裝置商機須注意

因應資療資訊化,目前也已有不少在醫療領域、醫療院所場域出現資訊醫療相關產品,如針對醫療院所場域專用的工業級電腦產品,包括醫療照護電腦、行動醫療照護車、醫療用手持式平板電腦、醫療照護資訊終端系統、病床照護系統、醫療迷你電腦、醫療級影像顯示螢幕、藥局資訊系統、病床資訊系統、病房巡房系統等產品,可應用於手術室、診療間、病房、X光室與遠距醫療系統等環境。

除了專業醫療用途外,針對院內公共空間、診間、藥局、病房等使用情境,也需要各類資訊系統,才能提供良好服務,如掛號自助查詢機、公共空間播放系統、診間報到系統、用藥資訊查詢系統、床邊衛教資訊系統、行動醫療護理車等產品。

支援前述醫療資訊系統的各種週邊裝置,如條碼掃描器、RFID掃描器、門禁對講機、耳機等產品,也是商機所在。由於近年來以病人為中心的觀念提升,且醫療儀器硬體及技術也日新月異,所要收集的醫療資訊比過去複雜得多,過去的蒐集方式,都是要將設備連結到病人身上,藉由感應器(Sensor)將病人的相關生理參數如心跳、血壓、呼吸及溫度等,顯示在儀器上,再傳送到醫療資訊系統來整合。

此類蒐集醫療資訊的作業過程,其實對一般病房日常護理作業,已經構成相當程度的負擔,某北區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力成本研究中就顯示,每日護理活動頻率排行前10名中,量體溫、脈搏、呼吸居首位,量血壓與單一劑量口服給藥名列第2及第3。在護理活動平均花費時間10大排行中,巡房居首,量體溫、脈搏、呼吸次之,也顯示了護理工時耗時甚多。

當所蒐集來的醫療資訊變得更加複雜後,不僅日常的護理照作業分量變重,文書作業的負荷也變得十分吃重,也意味著醫療人員每天可以用在病人身上,反而可能因此變少,而且只要導入一種新設備,醫療人員就得重新學習新的操作方式,嚴重影響到直接護理的工時,進而影響到臨床照護品質。

為了減輕前述負擔,已有醫院導入行動醫療車,提供護理人員查房使用,但在上傳醫療資訊時,如果又得先在電腦上確認醫囑,並選取病人的床號等資訊後,才可以正確地將生理資料與病人媒合加以整合,才能上傳到醫療資訊管理系統,雖可減少護理人員的人工抄錄作業,但同時也增加了設備操作時間,負擔並沒有明顯減輕,而且護理人員因為程度不同,可能會有資訊落差的現象,尤其是對較年長或資訊接受度不高的護理人員,更是另一種的工作負擔。

因此,業者若能加強週邊裝置的設計,減少護理人員連續使用的負擔,如利用NFC的即放即傳特性,可以在RFID標籤的配合下,在確認病人身分及傳遞資訊時,不用再經過多次操作確認或與醫療儀器連線擷取資料,節省操作資訊設備及應用軟體的時間,不管是提升工時效率或照護品質,都會有不小的幫助。

掌握需求 產業轉型

面臨全民健保與電子病歷等醫療資訊應用趨勢,雲端服務將會成為醫療資訊化的重要角色。由於中小型醫療院所受限於其規模,若需加強資訊能力,勢必得由系統助業者提供SaaS之相關醫療資訊應用解決方案,以加快其醫療資訊化之腳步。

因此對於軟體與服務市場發展趨勢的掌握,已成為ICT業者進行策略布局的關鍵。對台灣產業而言,隨著硬體產業的微利化,未來營收與獲利成長受限,掌握醫療資訊服務商機,絕對有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