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提升醫療品質 更可減少醫療糾紛的智慧醫院
當資訊科技融入到醫療產業時,便湧現出許多新的應用模式,如電子病歷、雲端數位化診療服務、遠距醫療照護、行動醫護系統、及最新穿戴式裝置與醫療照護等,迅速帶動智慧醫療產業的蓬勃發展。
許多醫院近年來更積極結合物聯網、雲端運算人工智慧,發展出具備疾病預防、診斷與實證研究的智慧醫療系統,將醫療設備從基本的醫療與照護,進展到醫療系統數位化與自動化,進而提供更有價值的醫療服務。
醫院的營運價值,當然是來自到院就診或住院的病患,雖然隨著遠距監控等技術興起,輕症或只是要檢查的病人不一定要到醫院就能進行診斷或治療,但醫院也因此更需要導入各種科技,才能進一步照顧重症病患的身體及周遭生活圈各種狀況。
但從台灣的醫療照護現實環境來看,仍是高度依賴護理人力,而且人力嚴重缺乏。根據國外研究,一個護理師照顧6個病人已是極限,若增加到8個,死亡率將增加三成;但根據衛福部試評鑑數據統計,台灣200家醫療院所的不及格率竟高達七成五。
臨床上,小夜班一個護理師要照顧15~20個病人,大夜班一個人更要照顧20~30人,發生打錯針、開錯刀、給錯藥等「醫療錯誤」的可能性也就在所難免。
以給藥錯誤為例,根據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的統計,從2008年開始藥物事件便躍居通報案件的第一位,每年約有1.9萬件,其中有560餘位患者遭受中度以上的傷害,900餘位患者遭受輕度傷害。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藥物事件的錯誤有43%發生在醫囑開立階段,27%發生在給藥階段,16%發生在藥局調劑。
醫院導入醫療智慧化和自動化,不僅是為了減少對人力的依賴,也是希望能藉由醫療服務與資訊科技的整合,為傳統醫療服務帶來革命性轉變,也為資通訊產業帶來新商機。
就診、照護及手術都須數位化
智慧醫院系統,至少應以智能就診服務、優質護理照護、數位一體化手術室等三大發展目標為核心,整合多種以病人需求為出發點的解決方案,為醫療院所提供更高附加價值的應用服務。如員林基督教醫院全院已導入智能醫院規畫,涵蓋包括智能櫃台、智能就診、數位多媒體、智慧病房與綠色醫院等應用。
如台中榮民總醫院過去單日看診繳費人次最高達6,500人次,病患往往因為不耐看診久候或是飽受排隊繳費之苦。但台中榮總在2014年啟用具掛號及批價繳費功能的行動App系統後,只要以智慧型手機下載系統,輸入病患銀行帳號與身分證字號,用手機掃描繳費單上的條碼,一秒鐘就可完成繳費,讓更多民眾免於排隊批價之苦;該服務也提供查詢3個月內線上繳費明細查詢,萬一忘了繳費,3個月內可透過查詢帳單功能補繳費;沒智慧型手機者也可登錄在家人手機中協助繳費,大幅改善看診及繳費久候問題。
台中榮總也是全台第一家實施電子病歷的醫院,包括護理記錄、給藥及執行治療記錄。以病患的呼吸監護為例,台中榮總將呼吸治療科儀器連線,並產生電子化表單,改善傳統手填式呼吸監護記錄單的缺失,可減少人為發生錯誤的機率。另外,台中榮總也已導入無線傳輸生理量測系統(WiDAS),可與現階段大部分的醫療儀器連接,透過數據傳輸,大幅減少護理師花費在抄寫數據的時間,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和正確性,減少護理師不一定必要的工作投入。
至於數位手術室方面,除了已經被廣泛應用的醫療機器人外,智慧穿戴裝置也已成為許多醫生在進行手術的重要工具。在各項穿戴式裝置中,又以可協助醫生獲取即時資訊、又不用使用到雙手的Google Glass,已在手術治療、醫療教學等許多領域有實際的應用。
如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心胸肺外科部門,已開始在較為複雜的手術中利用Google Glass讓住院醫生鍛鍊開刀技術,當負責開刀的醫生在進行手術時,他所配戴的Google Glass所看到的景象,都可傳送給其他配戴Google Glass的住院醫生。印度也有骨科醫生以Google Glass協助進行足部手術,還能同時檢視X光與核磁共振的圖像,並用網路即時轉播手術過程。
管理層面須多加注意
世界正面臨人口老化、慢性疾病增加、國家醫療支出增加、醫療品質提升、遠距醫療、電子病歷、居家照護等相關醫療照護問題,因此運用物聯網、嵌入式電腦、自動控制的核心能力,全面推動醫療產業智能化,並運用雲端科技建構新一代醫療服務體系,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解決方案,已經成為所有醫院未來努力建設的目標。
但由於智慧醫院相關軟硬體建設業界標準還在推動中,導致管理層面相當複雜,因此如何透過先進資訊技術,整合醫療資訊、簡化流程與節省人力,以增加醫護人員照顧病患時間,提高人性化醫療服務品質,便成為掌握智慧醫院未來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