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林恩平保守看機器人、薄型手機 | 台灣須跟美國提升至「戰略夥伴」層次
早安。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政策再次峰迴路轉,PC相關晶片業者表示,其實這波關稅混亂中,一開始受影響最重的肯定是蘋果(Apple)、惠普(HP)、戴爾(Dell)三家美系品牌,尤其戴爾更是最早全面去中化,前往東南亞的業者,關稅打擊可以說是吃好吃滿。
而總統賴清德總統將台美關係定位為「緊密的經貿夥伴」,但DIGITIMES副總黃逸平認為應該進一步提升至「戰略夥伴」的層次。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連結,更應該包含戰略意義。而關於供應鏈業者在未來90天內可以採取的行動,對美投資是較為確定的方向;投資墨西哥並符合USMCA的規定,是進入美國市場一個相對穩定且低風險的供應鏈策略。
業者應將全球市場區分為美國市場、中國市場和其他市場,並針對不同市場制定不同的供應鏈策略。此外,台灣業者也可以協助美國製造業提高競爭力,例如透過台灣在智慧製造和數位轉型方面的經驗。供應鏈業者在這90天內有何策略可依循?請見完整報導。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機器人規格需求方面,林恩平表示,以機器視覺來看,目前所需規格並不高,反而手部動作因為未來將以觸覺取代視覺,所以需要更高規格之外,在機構件Actuator方面也要更精細。
而在布局層面,林恩平提到,機器視覺部分目前大立光以模組打包出售為主,手部除了含有Actuator之外也含模組。
美國防堵中國貨品透過第三地銷往美國的決心有顯著提高的趨勢。為防杜中國大陸出口低價傾銷貨品規避美國加徵關稅,繞經台灣偽冒台灣製造後違規轉運至美國,致損害產業利益,財政部宣佈將採事前預防、事中嚴查及事後嚴罰三道防線因應。
首先在事前預防方面,財政部要求高風險貨物需檢附輸出許可證或原產地證明書。此外,海關將篩選高風險廠商資料,函知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於核發原產地證明書時加強審核。
賭城直擊:關稅風暴中登場 Google Cloud年會三大趨勢
美國關稅政策持續震盪科技業,此時在拉斯維加斯登場的Google Cloud Next ‘25大會,高談雲端AI應用,讓人頗有平行時空之感。
雖然氛圍與他處迥異,Google在一系列活動中揭示了開放網路、AI代理(Agents)互通協定、開放多雲平台等願景,推動雲端市場朝「開放互通」的方向前進,而非單一公有雲各自為政的老路。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對等關稅逐漸演變成中美大戰,截至10日最新進展,川普對中國課徵關稅加到125%,且仍維持強硬立場。對仍以中國為主要生產基地的蘋果iPhone來說,無疑是記致命拳,不論是紅色還是台系,蘋果供應鏈位居海景第一排直面關稅海嘯。供應鏈布局如要大搬風,短期內是否真可行?
紅色供應鏈中,立訊表示不會再擴增越南產能,也不會主動投資印度,但不排除赴美生產。而台系供應鏈中包括鴻海與和碩,則在相對早期的布局中,包括在印尼、越南、印度、墨西哥甚至北美等地,近年持續加大投資,適時發揮調度能力。
隨著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雙方互相加徵高額關稅,全球產業鏈正處於重構的關鍵時刻。美國持續對中國科技產業施加打壓,中國則以「去美化」作為戰略回應,加速兩大強權國貿易脫鉤與本土替代。
這場激烈的博弈中,蘋果(Apple)供應鏈成為中國電子製造業中最敏感、脆弱的一環。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核心製造代工廠正面臨著轉型與生存的雙重壓力,過去幾年基地轉往東南亞,卻仍被川普(Donald Trump)課以10%普遍性關稅,對於代工廠來說仍是沉重負擔。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