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手調整機房空調 節能提昇企業競爭力
隨著企業不斷發展,愈來愈多的企業及社會運作,對IT的依賴也愈來愈深,如網路銀行業務量和電子證券交易量不斷增加、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通訊和娛樂型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加上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服務陸續推出,個人資料與通訊過程也因為法令規定,必須以數位方式儲存,都在在讓電腦機房規模不斷增加。
由於企業對運算規模的強烈需求,電腦機房只能不斷提高伺服器和存儲設備的數量與密度。根據IBM和其他研究單位的預測,2000年至2010年,伺服器的安裝台數增加6倍,存儲規模亦將成長69倍,IT規模迅速擴展的結果是,也讓電腦機房因此成為耗電大戶。
電腦機房成節能焦點
根據Gartner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從2001年至2006年,每台伺服器的平均耗電量就提高了4倍,伺服器的平均數量也增加2倍,至2010年,上述數字預期將再成長50%。如此快速的成長,也已導致資料中心每平方英尺耗能,較普通辦公大樓高出100倍。
類似的狀況,在台灣也是如此。根據經濟部能源局在2010年的資料,國內能源大用戶各類建築電力消費量(EUI統計分析,其中以電信機房、網路機房為前兩名,平均單位面積年度耗電量比第三名的百貨公司足足超過2倍以上。
雖然IT設備耗電往往佔機房用電的大宗,但由於IT設備耗電的原因,往往跟其提供的效能直接相關,想要在不降低效能的前提下,大量減少IT設備耗電,其實並不容易。因此,想要有效降低機房用電,耗電量不亞於IT設備的散熱及冷卻空調系統,便成為主要的節能目標。
據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的調查顯示,國內電腦機房的設計,大致上仍延續早期室內空調的觀念,只是將一般辦公使用的中央空調供風系統引入電腦機房,並搭配加熱器,以滿足電腦機房對溫濕度的穩定需求,使用恆溫恆濕箱型冷氣機的機房也不在少數。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電腦機房都沒有考慮到冷熱通道的觀念,導致機房的冷熱氣流嚴重混合,也造成嚴重的能源損耗。由近年來相關的電腦機房空調環境研究可以發現,只要能有效改善電腦機房的氣流混合情形,或是提高電腦機櫃吸入口端的空氣溫度,至美國冷凍空調工程師協會建議的電腦機房空調條件範圍內,便可因調高空調主機的冰水溫度,而達到電腦機房氣流節能的效果。
因此,降低電腦機房的冷熱氣流混合情形,也就成為許多電腦機房,當前應該著手實施的節能改善工作,如將機櫃入風口端溫度調整至20?25℃範圍內,並調整出回風板塊排放位置,讓出風口位於冷通道,回風口位於熱通道,並使熱源分散平均,避免局部熱點產生。
此外,電腦機房也應該使用機櫃前端盲板,避免機櫃內部熱空氣短循環,應用電腦機房氣流節能設備,並將電腦機房與人員作業區域盡量區分為各自獨立的空調系統,因為IT設備及人員對於的空調溫濕度需求差異其實頗大,共用一套空調系統,效能目標難以兩全。
至於在冷卻空調系統及空間規劃方面,除了中央空調系統可採用除濕盤管預冷方式設計外,冷熱通道的建置必須明確,間距應間隔七個板塊。如果是下吹式高架地板空調系統,空調箱應擺放於熱通道兩端。
高環溫概念方興未艾
前述的建議,主要是適用早期的電腦機房設計。由於現今的硬體,比起以往的設備,已更能適應較高溫的運作環境,而採用較高運作溫度的資料中心不僅能降低冷卻成本,還能提高用電效率。因此英特爾(Intel)推出高環溫(High Ambient Temperatures;HTA)下運作的新概念,希望透過調高工作環境溫度的方式,有效降低對資料中心耗能上無謂的浪費。
為了推廣HTA資料中心的標準化與規格化,英特爾已與Green Grid、歐盟、ASHRAE以及其他機構共同合作,希望能帶領業者在市場上形成HTA的標準規格。日前更與中華電信合作,經過雙方實測評估,適當運用電源管理技術,將可降低約5至15%的雲端伺服器用電量,在停電時延長25%的營運持續時間,同時提升機架密度,增加資料中心的運算能力。
英特爾表示,目前全球的資料中心工作溫度,只要能提高5度,每年立即可以省下近21.6億美元的用電成本,這大約相當於西班牙、南非、澳洲、或台灣1個月的總耗電;此外,二氧化碳排放量則可減少170萬公噸,相當於4,300萬棵樹生長10年所吸收的碳排放量。
對於HTA這種新的資料中心設置概念,英特爾表示將會從電晶體的設計開始,一直到基礎的平台管理規劃,甚至連輸電網路都包含在整體的規劃內。目前包括惠普(HP)、NEC與戴爾(Dell)等業者,都將分別推出不同的硬體平台搭配,像是Facebook位於加州的資料中心、雅虎(Yahoo)的運算中心,以及英特爾本身在新墨西哥州的資料中心,也已經都是運用HTA概念所規劃成的資料中心運作實例。
用最小能耗 達最大效益
事實上,電腦機房的節能方式有很多種,除了不用或少用空調設備外,也可以選擇使用廉價的能源,或是設法導入創新技術來改進。
第一種節能方式,其實還涉及到管理和規範問題。如機房中的溫度設定並沒有隨著四季而調整,或是機房伺服器溫度不過才只增加了30%,冷卻空調系統卻全部開啟。凡此種種,其實只要加強管理和制度執行,用很少的管理成本,就可以取得很大的效果。
第二種方式與國家政策和地域氣候相關性比較大。例如充分利用尖離峰電價,採取熱量儲存等方法,可以讓電費明顯下降。如Google在彰化投資7億美元破土開工的資料中心,計劃採行一種新穎的節能特性-「熱量儲存」。原理在於利用台灣在夜間電費大幅下降的有利條件,於夜間運轉空調設備,大量製造冰塊,並在白天用來傾注設施及辦公大樓四周,發揮冷卻效用。
尤其是電價即將調漲的情況下,Google這種能讓企業在能源價格較為低廉時,多加使用並儲存的設計,不但可為企業節約經費,更因為將用電尖峰時間移轉到離峰時段,分散電力公司的壓力,也減少供電不穩甚至停電的風險。
對中國或歐洲許多地區而言,由於每年有很長時間氣溫是低於18℃,只要能充分利用自然冷源,採用經濟盤管、熱管導熱、空氣全熱交換或新風處理後進入機房等方法,以及一切穩定的低溫體,如自然水體,均可以取得很好的節能效果。
最後則是導入全新的節能技術,如提高壓縮機效率、改善冷凝效果、提高空調製冷迴圈工況、使用變頻技術、改善氣流組織等。
但由於技術改進需要大量投資,投資費用與節能回報率之間的關係,企業必須要考慮清楚。技術改進如同醫生看病,必須先進行診斷,然後對症下藥,如果節能改造的投資回報週期,超過設備使用期限,就意味著永遠不可能回收成本,節能改造也就等於宣告失敗。
但目前許多企業因為無法確實評估機房節能效果,因此遲遲無法確認是否要進行投資,企業必須充分掌握現行機房用電現況,了解造成其高耗能的主要原因,才能選擇最適當的節能措施,用最小的能耗,換取電腦機房最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