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同步即時遠距照護之成本效益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Event

心血管疾病同步即時遠距照護之成本效益

  • DIGITIMES企劃

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主任何奕倫。
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主任何奕倫。

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NTUH Telehealth Center)主任何奕倫醫師,針對「心血管疾病同步即時遠距照護之成本效益」做專題演說,他先說明雲端巨量資料與可穿戴式裝置所帶來的革命。像是Google便透過大數據分析,挑選美國人最常搜尋的5,000萬個關鍵字,再與美國疾管局(CDC)做比對,因此於2009年冬季精準預測了H1N1的大流行。

在穿戴式裝置部分,美國AliveCor推出的iCard ECG與iHealth Technology推出的藍牙血壓計,可搭配iPhone使用,但由於每天量血壓與心電圖,但都無醫護人員回饋,使得這些產品並未造成如預期的大流行。因此未來趨勢應該推出微型化或貼片式的生醫感測器,以應用於個人化健康照顧與無所不在的雲端照護。

遠距照護的形成背景  降低醫療費用

高通與XPRIZE基金會祭出高達1,000萬美元的獎金,來鼓勵各界推出星艦迷航記(Star Trek)裡面的Tricoder(三錄儀,即「感知-記錄-計算」),讓可攜式健康偵測器產品能夠夢想成真。而台大參與的團隊(dynamical biomarkers group)也很榮幸地性晉級全球前10強。由此可見,未來能自我健康檢測的產品將越來越朝向智慧化發展。

以2010年中國心血管疾病報告可看出,罹患該病人口達2.3億,每年有300萬人死於該疾病,每3人就有1人罹患該疾病,由於病患增加量驚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在28年來明顯的增加了。

而住院費用增加率,自2004年以來,心肌梗塞、腦出血、腦梗塞患者住院費用,增加幅度為26?34%。至於18歲以上超重?肥胖人口則有2.5億?0.7億。血脂肪?高血壓患病人數各約2億。疾病不斷在消耗醫療資源,因此在考慮遠距照護的成本效益分析,也要分析支出的成本減少同時,是否也減少了臨床事件的發生。

在台灣人口老化、民眾壽命增加的未來,老年人若不能獲得安養,年輕人也無法好好工作。周刊也報導未來隱形照護,會導致每5人就有1人為了看護長輩從職場消失,因此現在就要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來讓老年人更健康;以減少年輕人因照顧老年人而從職場退出。

何奕倫主任引述多個國外期刊的研究,說明了他們在實施非同步遠距照護時,並無法改善病患狀況,反而還增加住院天數,甚至死亡率反而比沒有使用遠距照護的對照組還高;他指出這是因為其量測數據傳遞至雲端並非「同步即時」的。

同步即時遠距醫療照護,不僅做到「即時資料傳輸」、「24小時全天候」病況判斷與分析,同時具備「結合電子病歷並提供後送醫院與聯絡原主治醫師」的能力。

同步即時的遠距照護  建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環境

歐巴馬醫改法案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建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環境。只要病人不來醫院,醫療費用就可減少。因此可以將病人的家裡打造成跟醫院的環境一樣,這也是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推動的目標,讓病人在家裡,也能受到完整的照護。由於歐巴馬的健保法案推動阻力重重,所以台灣在醫療資通訊發展的契機出現,可望超越美國。

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的收案對象有兩類:1.危機處理、2.健康管理。前者就是昏厥、心律不整、狹心症、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中風、經心導管或開心手術等心血管重症患者、國外長期居留之心血管疾病患者、國內外之潛在性新血管疾病緩者與病房出院病人,以及特別的病人(如癌症、高齡、腎臟病人等)。而後者就是期望更健康者的健康人士、亞健康人士(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高風險併發心血管疾病患者)。

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的架構,就是提供生理資訊量測儀器,透過傳輸儀器,傳輸到其雲端照護平台,且醫師24小時待命。自2009年12月累積至2014年9月底的個案已超過2,461人,每日線上超過220人數、超過200萬次的上傳資料,該單位也獲得不少獎項。

該平台包含了個案居家系統、個管師交班系統、個案即時傳輸與管理系統、管理資訊系統、心電圖自動判讀系統、術後傷口照片感染判讀系統。在使用介面上,包含個案功能表、個案急診提醒、異常提醒、24小時即時監測。

何奕倫介紹其傷口擷取自動化的範例,並分享許多成功案例,以及照護前與照護後的比較,結果照護後的血壓與血糖控制都能有效改善。且加入遠距照護之後,可減少急診、住院與加護病房次數,節省醫療費用。最後他也呼籲大家,健康管理要及早,別等到重症後才來做管理,擁有健康的身體是無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