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智慧城市標準及發展 智慧應用 影音
台灣玳能
世平興業

國際智慧城市標準及發展

  • DIGITIMES企劃

BSI英國標準協會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蒲樹盛。
BSI英國標準協會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蒲樹盛。

所有的城市都會在十字路口設計紅燈停車,但不管橫向車輛數量有多少,紅燈等待時間通常都不會改變,以至於讓許多車輛只能停留在路口空轉,或是在許多地方排隊,如醫院候診排隊、假日塞車的等待時間等,如果能被事先告知還要等多久,相信會減少等待的焦慮感。

BSI英國標準協會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蒲樹盛指出,過去的城市經驗不夠智慧,是因為沒有想到以市民為中心,如搬家時,必須要通知很多單位新的地址在哪裡,造成很多的不便。

蒲樹盛指出,以前不能同步更新資料,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技術,但現在有了物聯網技術,可以將人跟物、物跟物、人跟人連結起來,才能讓智慧城市的未來概念-創新、智慧、永續、連結、開放(資料)、包容得以實現。

但蒲樹盛也強調,智慧城市需要具備的特色,不是做出很多很酷的APP,而是真的能夠提高效率、降低健康及環境的風險、創造價值,讓人類生活更美好。蒲樹盛以新加坡樟宜機場為例指出,如果待機太久,會指引旅客有哪些地方可去,現在也有許多遊樂場會提供遊樂設施目前的排隊狀況,讓遊客知道還要等多久等資訊,減少排隊雍塞的困擾,提升遊客的滿意度。

廠商只要能夠掌握智慧城市的元素,就可以從其中找到發展的機會,尤其是能夠幫助生活提升效率、降低風險的元素,更為重要。蒲樹盛以台北市為例,許多教育及知識資訊,都已開放民眾自由取用,交通及醫療領域都有很大的商機。

從技術的觀點,智慧城市一定要廣設感測設備,如倫敦幾十年來裝了非常多的CCTV,犯罪率大幅下降,但蒲樹盛強調,智慧城市還需要數據分析師,分析感測設備蒐集到的數據,如超商掃描的顧客資料,分析年齡、性別等,進一步做資料交叉分析,才能找出資料更多的價值,如果能再透過開放資料分享,讓更多人可以使用感測設備所蒐集的資訊,還可因此產生跨業別的服務。

從資料流的觀點,不管是收集、傳輸、儲存、分享或資料分析,蒲樹盛指出,很多步驟都跟安全有關,如身分鑑識在智慧城市提供服務,就有非常重要的功能,但以前使用ID及Password來辨識身分的方式已經落伍了,現在必須改用生物辨識,如指紋、視網膜及臉型,視狀況採用哪一種辨識,而這些辨識技術其實都有標準可以依循,讓城市治理者可以迅速建立身分辨識的機制。

但智慧城市同時也正面臨許多挑戰,包括如何凝聚各方意見,形成共識,設定目標和和衡量進展情況,眾多異質設備和系統間的溝通如何進行,以及如何管理風險,確保市民的安全等。

蒲樹盛認為,熟悉並導入智慧城市的國際標準有其必要,如PAS 180:2014(SC)針對各種名詞加以定義,如存取權限(access rights)、巨量資料(big data)等,建立共通語言,有助形成共識。

PAS 181:2014(SCF)則是提供一個策略規劃的框架,可以做為決策參考。如首先要先有願景,並建立起收集市民資訊及想法的神經中樞,資料不但要數位化,同時還要能做到開放及分享,要讓誰來整合這些設備及廠商,如何蒐集利害關係人的想法,確保走的方向是正確的,才能避免城市治理者只做容易做的亮點,卻不見得是市民想要的,同時確保利益會被實現,以迎接未來的挑戰,實現未來的希望。

PAS182:2014年(SCCM)則是提供資訊互動操作的模型框架,可以將不同來源的資訊進行適當的分類及使用,不但可以讓更多資訊得以被發現,同時也讓民眾可以更容易透過這些資訊,發現自己的需求。

蒲樹盛認為智慧城市推動的關鍵成功因素,包括清晰的策略、領導能力、關注使用者需求、更多利害關係人的參與、整合及規劃的能力等。如台灣城市之間的供應鏈的問題就相當值得關注,如食安問題其實就是食品供應鏈有問題才會發生。

蒲樹盛最後強調,遵循智慧城市的國際標準,可以確保資料有可用性,訂定具體的量測指標,才能定出願景及目標,如知道人口成長的狀況及運輸。目前智慧城市已經有著各式各樣的標準可以依循,包括環境面(水、能源及碳管理)、績效面(財政、反貪腐)、安全面(基礎設施、資安等),是智慧城市應該優先參考的標準,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才能用技術力改善人民的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