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中心雲端化為大勢所趨 企業如何跟上腳步? 智慧應用 影音
蔡司
參數科技

資料中心雲端化為大勢所趨 企業如何跟上腳步?

  • 鄭斐文台北

毋庸置疑,細數近年熱門辭彙,數位轉型肯定名列前茅,只因大多數企業都認同,若不趕緊擁抱數位轉型,便無法跟上商業景氣轉變,因而喪失營運競爭力;但不可諱言,企業要想加速實現數位轉型目標,一定要以數位化IT技術為基底,其中最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石,正是雲端技術。

換言之,企業若欲推動數位轉型,以達到優化營運成本、優化核心能力,或優化業務靈活性等種種目的,步上雲端,無疑是必然選擇。但令人不解的,明明企業身處嚴峻的競爭環境,理應儘快打好雲端基礎、早日推動嶄新應用服務才是,無奈在現實世界裡,對於上雲仍舊猶豫不決的企業,其實不在少數。

現有IT布局  如何無縫接軌公有雲?

究竟是何等緣由,讓這些企業仍自外於雲端化潮流?說穿了,就是上雲的抉擇太難,才讓企業如此舉棋不定。對於多數企業而言,單以IaaS公有雲而論,不管在靈活度、可擴充性、彈性或成本等方面,的確具有莫大吸引力,但公有雲服務某種程度像是美麗糖衣,一旦養成倚賴它的習慣,就無法再走回頭路,凡事只能被動依靠服務供應商賜予各種難以窺探箇中內涵的Offerings,許多事都操之不在用戶,如此必定讓後續精進的空間備受限制。

反觀私有雲,固然讓企業掌握較高發球權,也可望大幅提升資源利用率,但各種資源仍靠背後的固定機器支應,要想擴充,仍需歷經繁瑣採購流程,有延緩新業務Time-to-Market進程之虞。於公於私,顯然都有相當的困難性,可謂迫使企業對雲端化裹足不前的原因所在。

如何解開上述糾結,使企業現在就能平穩安心地踏上雲端旅程?其實首要關鍵,應是回歸基本面,先幫助企業固好城池,設法把現有On-Premises環境變得更加標準化、精簡化,再憑藉一致性的運行架構、一致性的原廠技術來源,營造一致性的無縫體驗,省卻整合上的Effort,大幅增進運作效能,也一併為未來的雲端化埋下良性伏筆;也就是說,企業挾著等同於資料中心的標準技術根基,乃至相同的效能體驗,即可無縫接軌步入雲端。

值得一提的,多數企業冀望前進的雲端樂土,並非在公有雲、私有雲之間選邊站,而能隨時視實際需求,藉由不同位置靈活建立雲端灘頭堡,譬如有些一次性專案的大量Workload,就可善用公有雲資源來運行,至於帶有敏感性、機密性的資料處理流程,或對於低延遲(Latency)要求極為嚴苛的應用服務,則適合在資料中心環境就近執行。

但問題來了,光是On-Premises環境優化,已是一項不簡單的任務,此外還須立基在一致的技術架構,預留未來朝向公或私有雲端的進化路徑,且不論場景為何皆可維持相同的優質體驗;不禁讓企業為之好奇,當今市場上是否已有格局如此完整的解決方案?

答案是肯定的。匯聚SPARC、x86、虛擬機、Linux、Solaris、Data Center Fabric、儲存、磁帶管理等多重能量的甲骨文(Oracle),不僅針對On-Premises優化需求打造最佳組合(Best of Breed)方案,亦將核心能量延伸到了公有雲、雲端機器(Cloud Machine)等另外兩大途徑,協助企業在守護On-Premises城池之餘,也確保今後可在公、私雲等不同場域100%實現無異於On-Premises環境的優良體驗,完全不需擔心出現轉換風險。

六種雲端旅程  適用不同Use Case

甲骨文根據On-Premises、公有雲、雲端機器3種發展模式,勾勒出6項雲端旅程,協助不同產業用戶各自鋪陳數位轉型大業。首先對於遭逢應用瓶頸的企業,宜先進行資料中心標準化,日後可憑藉相同技術遷移至甲骨文公有雲。

其次則導入公有雲(IaaS+SaaS)、資料庫或大數據等不同應用屬性的雲端機器,結合伸縮自如的Subscription計價模式、Self-Contained資安可控性、Oracle代管服務,讓企業不但享有公有雲「私有化」好處,爾後也可無縫邁向甲骨文公有雲。

其餘4條雲端進化之路,包括了企業可將適合的Workload移至甲骨文公有雲執行;利用甲骨文公有雲上完備的IaaS與PaaS資源,打造高效率DevOps環境,藉此發展嶄新數位應用,再部署到On-Premises、公有雲或雲端機器不同場域。

透過甲骨文公有雲上完整的軟體Stack、及無縫整合的資料模型,使企業得以建構現代化SaaS應用環境;最後則是讓新創公司一步到位,直接透過甲骨文公有雲興建IT營運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