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衍生智慧社區照護需求 居家監測技術重要性日增 智慧應用 影音
太陽誘電株式會社
ST Microsite

高齡化社會衍生智慧社區照護需求 居家監測技術重要性日增

  • 魏淑芳

副總統陳建仁參訪社區照顧咖啡館「有本生活坊」,並實地參觀,瞭解「有本生活坊」為社區銀髮族所提供的照護設施與服務。Wikimedia
副總統陳建仁參訪社區照顧咖啡館「有本生活坊」,並實地參觀,瞭解「有本生活坊」為社區銀髮族所提供的照護設施與服務。Wikimedia

由於醫療技術發展快速,公共衛生環境不斷改善,人類的預期壽命不斷提高,連帶也造成人口持續成長與人口結構變遷的結果。依據聯合國估計,世界人口於2010年已達70億,預計在2050年就會突破90億大關。

除人口增加外,世界人口結構也正產生區域性急劇變化,聯合國「2011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指出,從1950至2010年的60年間,已開發國家人口預期壽命增加11歲;中度開發國家增加26歲,低度開發國家增加19.5歲,人口老化及少子女化,不但導致下一代的撫養比提高、家計負擔變重,也進一步地影響醫療與社會福利支出。

智慧穿戴裝置未來在智慧社區照護可望扮演重要角色。Wikimedia

智慧穿戴裝置未來在智慧社區照護可望扮演重要角色。Wikimedia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65歲以上人口達全國總人口數7%以上,稱為「高齡化社會」。台灣雖非高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但卻是高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國發會推估台灣在2019年將會跨入「高齡社會」,甚至預估到2026年,台灣的老年人口將突破20%門檻,走向超高齡社會。

為了應付高齡化浪潮,長期照顧服務法(簡稱長照服務法)已於2017年上路,也明確定義了長照服務的發展方向,如照顧服務向前延伸至預防階段,向後延伸至安寧服務。除了長照1.0就已經提供的照顧服務、居家護理、復健服務、喘息服務、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營養餐飲、機構服務外,長照2.0還增加了失智照顧、原民社區整合、小規模多機能的照顧者服務據點。更重要的是,長照2.0在社區三級整合服務上,有更多的著力,包括社區預防照顧、預防/延緩失能、延伸出院準備及居家醫療。

換言之,長照2.0的重點就在於系統化建立社區整體照顧模式,使ABC各等級互相技術支援,使長照、醫療體系彼此串聯。如需要日間照顧、居家服務等多樣服務時,可以找A級的長照旗艦店;需要長照服務或日間托老時,A可以幫忙找B級的長照專賣店;需要預防失能、幾小時的短暫照顧,A就會幫忙找C級的長照柑仔店幫忙;而且還會有社區巡迴車在A、B、C之間來回穿梭。

為了讓民眾能在熟悉的社區與居家環境中獲得健康照護與預防保健服務,遠距健康照護(Telecare)、居家監測(Home Monitoring)等結合醫療照護、資通訊技術、電子化醫療器材等跨領域專業的醫療科技與服務產業,也就應運而生。

工研院IEK ITIS研究報告指出,近年來,全球健康照護產業型態發生變化,健康照護服務方式已從傳統醫院床邊服務,轉而以慢性病的居家照護或機構生活服務為主軸,關注的焦點也從急症治療轉而以預防保健的角度來思考健康照護體系的發展。

目前健康照護領域創新的服務模式,是利用居家監測之類的智慧醫療科技,目標是要建立兼具科技含量與醫材設備的完整生態系統(Ecosystem),可透過患者生理監測設備、穿戴設備、感測器和行動醫療(mHealth)等應用程序,使患者能在家中完整記錄生理及日常監測數據,再透過科技介入與監控技術連結數據至醫療機構或家人,甚至是保險公司之間來進行數據交換與運用,同時埋入許多創價與客製化的服務能量。

如Vivify health結合設備廠商三星電子、電信廠商AT&T,以及醫學顧問匹茲堡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的投資合作照護模式(Investment in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可透過雲端資料庫或平台儲存來自病患的行動、日常以及醫療生理數據,還可以提供相關疾病的衛教影片,以及客製化的自動或互動功能,來增加病患參與度與使用率,進而提高疾病的治癒率或降低再住院率。

ITIS研究報告更指出,智慧照護模式正從傳統病床周邊照護,轉向自行攜帶設備(Bring Your Own Device;BYOD)於社區或居住環境中進行監測。意即對病患除了要做到生理監測之外,同時也必須對於環境、行為等狀態進行監測,保險公司更期待透過客戶自主性、完整性的量測與監控,促進病患健康外,更能達到有效降低醫療保險給付費用的目標。

如在亞洲樂齡智慧生活展(Elder Care Asia)的日照中心展示館中,就可看到實景打造的客廳、廚房、寢室、衛浴等居家生活共同場域,包括銀髮族自立生活輔具整合、居家照顧環境規劃及改造、音樂照顧課程、助眠商品最新科技、趨勢的銀髮樂齡商品等,都是智慧社區照護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宅醫療學會賴曉虹醫師表示,對於需要長期照護的病人來說,「家是最好的病房」,在台灣長照的個案中多以失能與失智為主,以失智症照護為例,如何透過非藥物體驗及照顧者資源整合,提供銀髮益智遊戲,預防及延緩失智失能,甚至可能成為電玩業者可以思考的發展商機。

但即使將醫療照護資源轉移到社區,仍然需要醫院資源的配合,台北科技大學電子所特聘教授李仁貴指出,在醫療照護的發展上,醫生與病患兩端都有問題需要被解決。在醫生的部分,主要是在醫生接觸不到病患(家中情況)時,要怎麼收集必要的資訊?而醫生平時看診從病患收集到的資料,又要如何快速、方便的呈現給病患?

李仁貴認為,智慧穿戴裝置(如健康手環)可能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好選擇,因為穿戴裝置輕巧攜帶方便的特性,同時具有連續測量的功能,只要結合雲端以及大數據的分析,就可讓複雜的照護服務能更加完善。

未來如果能將量測儀器放進衣服中,讓居住環境的感測器和身體結合成一個完整指標,不僅可以讓病患可以更容易地掌握自己的生理狀態,還可讓病患並不會因為戴了手環而感覺被標籤化,但這樣的技術需要跨界合作,需要更多材料與電子、醫工及紡織專家共同投入,穿戴式醫材法規認證,也將成為智慧社區照護未來發展的重要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