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神助攻 瑕疵檢測、預防維護效率大躍進
所謂智慧製造,係指具有資訊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等完整機能的先進製造流程、系統與模式之總稱;意欲實現上述的自主感知、決策與執行能力,必須倚靠完全數位化的智慧製造生產系統,箇中需要融入諸多新一代資訊科技,除了雲端、物聯網、大數據等項目外,當然也包含了當前最炙手可熱的人工智慧(AI),尤其像是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等以演算法分析為主的AI技術。
持平而論,AI風潮在近幾年火速蔓延,影響力已伸展至各個垂直應用領域,例如零售、金融、醫療等等,也包括製造業,儘管AI已呈百花齊放格局,但有專家認為,製造業應是AI在台灣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領域。
主要是因為,製造業一向是支撐台灣經濟發展的大宗產業,發展歷程久遠,也從中孕育了許多在全球獨樹一幟的商業模式,連帶累積大量的獨特資料,可望為AI應用的發展,供應豐沛的養分,另一方面,由於製造業產值很大,所以若能藉助AI力量帶動產業升級轉型,開創更上層樓的競爭力,後續效益十分可觀。
至於AI適用於哪些製造業應用場景?其實選項相當多,不過如果以解決產業的痛點為前提,則有四種應用場景較為熱門,分別是瑕疵檢測(檢測範圍含括短路、空焊、極反、缺件、浮高、跪腳、撞件、錫球、墓碑等等)、預測性維護、自動流程控制,以及原料組合優化,而這些不同的應用面向,個個都蘊含莫大的AI發揮空間。
靠AI執行瑕疵檢測 使漏檢率應聲大降
一個真實的例子。某製造型企業擁有23條產線,原本走傳統人工的瑕疵檢測模式,配置4位目檢人員,搭配AOI設備每小時影像輸出量計算,每人每日可檢視30萬張影像,推算該企業每天的目檢總產能為120萬張影響,平均漏檢率為5%上下。
為了增進視覺檢測速度,同時壓低漏檢率,該企業決定導入AI技術,花了新台幣10餘萬元引進中高階桌上型電腦與NVIDIA GPU等硬體配備,另採用開源軟體工具、及具有高度調校性的深度學習模型,藉此取代人力執行自動化視覺檢測。
導入AI後,過去每天得看30萬張圖片的目檢人員,如今只需要看1.5萬張不到,工作負擔大減95%,但更值得欣喜的,漏檢率從原本的5%左右驟降至0.01%以下微乎其微水準,且以AI系統每秒判讀166.67張影像的速度來推估,每日的視覺檢測產能高達1,440萬張,足足比過去激增12倍。藉由此例,理當不難體悟到AI確實威力無窮。
同樣關於瑕疵檢測情境,另一個實例所展現出來的成效,雖不如前例來得壯觀,但也有可觀之處。某公司擁有近10名目檢人員,共計每天約可檢查300萬張圖片,漏網率高達12.9%以上,後來也開始採用AI深度學習技術,結果讓漏網率減少至不到1%,而每天合計的檢測總產量達864萬張影像,增幅達到1.88倍之多。
此外某製造商原先透過傳統人工模式,賴以控制設備參數,就長期來看,大致能將良率維持在61%左右水準,雖然跟同業相比不算是太差,但仍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該公司認為倘若繼續沿用人工處理方式,良率已頂到天花板,提升的空間有限,假使要尋求突破,只能求助於AI,於是決定導入深度學習技術,建立以AI為核心的自動控制系統,成功將良率大幅推升到98%,足足比過去高出37個百分點,增幅至為驚人。
做好預防維護 遏阻停機風險
論及預防性維護,堪稱是驅動製造業者投資AI的最大誘因之一。業者透露,幾乎所有製造型企業都一樣,都很怕生產設備因失效緣故而無預警停機,一旦出現這類情事,輕則產出不良的加工件、墊高生產成本與時間,甚至影響訂單達交的準時性,重則任由不良品流入客戶端,使得商譽與商機嚴重受損。
對業者來說,任一種後果都是難以承受之重;所以必須透過某些方式來遏止這般悲劇發生,要嘛透過定期性的人工巡檢,要嘛就是靠經驗值(譬如某類型CNC機床的刀具,只要加工達一定次數,就可能出現磨耗或斷刀),設定為告警條件,兩種方法的目的,皆在於抓到最佳的保養時機點,無奈現實的情況是,兩種傳統方法都有過猶不及的缺陷,甚難有效消弭生產設備無預警停機之憾事。
然而若能有效運用AI,即可巧妙建立持續運轉的振動監測分析機制,隨時診斷機器健康狀態;凡是生產設備因失衡、共振或不對齊等各種因素,導致振動值逾越正常範圍,則這個監測分析機制不僅會適時發出告警,還會採取降低轉速、或停止運轉等必要處置措施,而非像過去等機器真的壞了才叫修處理,能夠及早挽救後續可能發生的巨大損失;單看此例,即能輕易體會AI之於製造產業的價值著實巨大。
由此可見,機械學習(含深度學習)未來在製造業場域的發揮空間相當大,如同前例,可讓控制系統在發出告警報之同時,也順勢採取因應對策,某種程度上,若能做到這一步,即可呼應政府積極推動的智慧機械政策,催生可觀的產業價值。
更有甚者,企業亦可搭配運用諸如IBM IoT Equipment Advisor之類的自然語言問答系統,讓它能經由日積月累的大量資料分析、判斷,針對機器的修復或維護提出最佳建議。
此外談到原料組合的優化調整,AI也有助上一臂之力的空間,最明顯的施作場景,就在染整業。據悉,染整業對於核心的調色、打色作業,已長期累積許多Know-how,過去相關的配方都存在老師傅的腦海裡或隨身的記事本上,很難用系統性的方式推動經驗傳承;時至今日,染整業者可以把過去未能善用處理的寶貴資產,通通予以數位化,接著結合AI演算法,形成一套可供長遠運作的專家系統。
有了AI專家系統當靠山,業者不管執行任何的打色工作,都可輕易藉助光譜分析儀,自動剖析顏色,再交由AI演算法調優參數,就能快速產生新配方,致使打色成功率大幅提升,也讓整個顯色流程的進行速度提高不少,如此一來,業者根本不必擔心客戶會不耐久候(等待顯色結果)而跑單。總括而論,人工智慧正在顛覆全球製造業作業生態,相關業者務須審慎關注此一趨勢脈絡。
- 機器人、智慧自動應用正夯 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一次看懂
- 上銀機器人搭3D視覺維持高效率 每分鐘可完成120個餅乾包裝
- 機器人與自動化展聚焦本土業者 工業與服務型應用多元呈現
- 機器人、自駕車與AI等新科技 將推動運輸與物流產業大轉型
- 2018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 產學共襄盛舉辦多場論壇活動
- 協作型機器人正夯 UR及達明拚場較勁
- AI神助攻 瑕疵檢測、預防維護效率大躍進
- 人機協作大勢所趨 新式安全規範陸續上路加速普及
- IFR:亞洲機器人裝機量增速最快 大陸是最大買家
- igus為經濟型機器人提供模組化系統
- Sawyer高智慧協作型機器人將於機器人展強勢登場
- AI機器人勢如破竹 翻轉人類生活與商業模式
- 展出台灣工業手臂新亮點 新漢智能展現軟硬整合實力
- TSLG耐落防鬆技術Value Solution Provider
- 服務型機器人、無人搬運夯 工業4.0系列展大秀AI應用
- 打造完整設備連網架構 Moxa為智慧製造業解決重要難題
- 工業4.0系列展 基礎製造、AI應用8/29強勢登場
- 洛克威爾自動化展望 未來工廠美好願景
- 避免智慧嵌入系統危安 功能安全設計成關鍵
- 服務型機器人創新應用服務共創營 與你共創無限商機
- 勤業眾信透析工業4.0時代下的無人經濟發展趨勢
- 從戰略面向思考 讓工業4.0布局更精準
- 藝術家研製可模仿臉部表情的仿生機器人
- 英特爾的AI處理器戰略 強調優化特定任務的達成效率
- 工業4.0可用於提升軍事整備效率
- 全球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 2023年上看30億美元
- 多項機器人計畫提前告終 凸顯家庭機器人理想與實用的龐大差距
- 康佳特推出NXP i.MX8處理器電腦模組
- 大陸面臨勞動力短缺 服務業尋求以機器人填補不足
- 工業機器人OS研發商MOV.AI 種子融資募得300萬美元
- igus全裝配拖鏈確保大橋安全能量供應
- igus易格斯推出新一代智慧型電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