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新創不再瘋狂砸錢搶市場 專注營運、管理的時代來臨
2015年,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來台演講,感嘆台灣在網路創業時代,相對中國缺少成功創業家與新創,因此決定投資新台幣100億,協助台灣創業者成長。在此機緣下催生的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2016年開始頻繁投資台灣創業者至今已逾六年,期間投資包括Appier、KKday等40逾間新創公司,總投資金額達60億台幣之多。
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執行董事李治平表示,未來每年也將持續投資台灣創業家,比起一般純投資機構或是CVC等方式不同,基金運作無投資年限,將賺回的金額繼續投入,除資金上的支援,亦會舉辦實體活動交流,協助鏈結阿里巴巴背後全球化的資源,建構真正「創業生態系」支持創業家。
新創圈六年變化?創業題目多由2C轉向2B
在投資領域上,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涉略領域廣泛如包括:綠能、醫療健康、Web3.0等產業。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執行董事李治平指出,目前旗下投資組合大多以人工智慧作為工具展開的商業模式,AI與現有的其他產業不太一樣,汽車、醫療、安防等產業都需要AI技術的加入,進而提升現有產業的價值,因此基金投資非以「產業領域」作為分隔點,而是創業家如何透過技術有效地解決目標客戶的痛點,且該技術市場有一定程度的規模。
近幾年台灣的創業者開始成功出場,及政府政策的支持與社會風氣的轉變,相較過去,「創業」對於年輕世代而言早已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可以付諸實踐的職涯選項。
談及過去6年觀察台灣創業圈的變化,李治平提到,過往台灣創業生態多以Me too為創業題目,多半援引國外創業成功的案例,嘗試能否於台灣市場實踐。相較於過去多集中於2C端的平台創業,近幾年台灣創業者開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出發,因此提供2B解決方案的新創激增,其嘗試更多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創新,也積極與企業或是異業結盟,來尋求更多可能合作機會。
在2C端不同市場有不同的交易模式、消費習慣、語言、文化等,對於創業者來說,每到一個地方都是新的學習,不可能以一擋百,即便一個「東南亞市場」,它都代表著十個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的生活與消費習慣。反之,2B的生意則相對單純,李治平表示,基於提高效率、節省成本的前提之下,單一產業別所面臨的困境、可導入的情境與需求大同小異,因此相比於2C落地國際市場所要考量的因素,2B生意更容易加速布局,受跨國企業的採納。
看投關鍵:核心技術與市場規模
要創業就不能害怕競爭!提及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的投資哲學,「過多競爭者」的新創類型,並非內部決定不投資的理由,某種程度上,高度競爭的市場亦代表日益成長的需求。對於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看投的條件,一為技術、二為市場夠不夠大以及團隊的執行力。以瑕疵檢測技術為例,市面上不乏許多AOI的檢測技術產品,而當一個團隊的AI技術能夠將檢測得更為精確,甚至提供數據背後的分析服務,即便該市場競爭激烈,仍然能找到其優勢,以補足其他競爭對手難以達到的效益。
再者,團隊的策略執行面,是否能將其核心技術與效能發揮在對的市場上。以Appier為例,其當初亦有考慮前往中國市場,然而其最早技術是可以辨別不同設備上的登入者是否相同,在「single sign-on」的中國當地毫無發揮空間,相反的,日本市場則是在急需這樣技術的情況下,國內卻沒有足以提供相關技術的公司,因此 Appier 轉而前進日本市場,從其中找到破口。
對於每位創業家,找到破口是前進市場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即便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或領域,只要找到自己差異化的優勢,便很有機會直搗黃龍,坐擁該產業中難以取代的位置。
從創業者轉為企業家角度 營運更有效率存活下來
即便全球疫情趨緩,新創接下來仍會面臨募資的挑戰,其中,中美對抗的地緣政治影響為最大主因。地緣政治使得從過去供應斷鏈,轉變為技術和資金合作上的斷鏈,李治平提到,這也會讓全球投資機構在決策時,考慮台灣的政經穩定程度,台灣新創更應做好準備,以迎接必然的資本寒冬。
李治平建議,新創應在「能拿錢時,儘量拿」,並應去思考怎麼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促使公司成長,比起過去以「砸錢」的方式來加速公司成長,面臨資金緊縮、市場保守的現狀,創辦人除了重視產品研發與市場開發之外,亦要更重視如何管理企業,及如何才能使企業營運更具效率?包括人力配置、工作效率提升、經營策略調整等,考量角度需從「創業者」轉為「企業家」,不再僅是拓展市場,而是要開始面對成熟企業如何「存活」下來的課題。
李治平強調,疫後世界,也許迎來的不再是一波的榮景,而是促使企業回歸到營運管理的本質,不只在乎營收怎麼翻倍,也不是先砸錢做了再說,而是如何用更少的資金、創造更穩定的收益,透過穩定現金流,達到企業永續經營的願景。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 Taiwan)首次發布《台灣新創趨勢調查與展望》,其從全球總體及亞太地區區域市場視角,採用量化統計搭配質化專家觀點,探討後疫情時代台灣新創趨勢,調查已於2023年1月13日正式出刊,可至官網下載完整報告,報告分享七大產業觀察、創投見解以及政府政策,期能帶給新創生態系的夥伴更宏觀且多元觀點,在資本寒冬時代,掌握最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