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AI分析技術 孕育監測與診療新應用 智慧應用 影音
DTIOT
世平

結合AI分析技術 孕育監測與診療新應用

  • 賴威霖

左起:捷絡生技技術長林宇捷、亞堤仕生醫總經理呂紹瑋、聿信醫材營運長鄭淵仁、分子智藥執行長田耘政、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
左起:捷絡生技技術長林宇捷、亞堤仕生醫總經理呂紹瑋、聿信醫材營運長鄭淵仁、分子智藥執行長田耘政、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

綜觀「Startup X 新創x企業交流會-智慧生醫」活動,不僅涉及較深的醫學專業、較高的技術含量,亦與當今火紅的人工智慧至為相關,比方說分子智藥利用AI深度學習技術進行化合物的毒性與代謝分析,聿信醫療則運用AI打造出能監測肺音的智慧聽診系統。

分子智藥

分子智藥執行長田耘政表示,以新藥開發而論,一般會採用到AI技術,多是為了探索具有藥效的化合物、以利後續開發,該公司則側重於毒性分析,在早期化學合成階段找出構型、進行模擬試驗,分析出具毒性的化合物。環顧整個市場,普遍缺乏毒性分析的整合軟體平台,顯見分子智藥甚具競爭利基。

值得一提,常見的深度學習分析都立基在卷積神經網路(CNN),藉此達到自動化特徵萃取、性質預測;但分子智藥認為CNN較適用於影像分析,不適合執行非連續性分析、譬如毒性分析,所以該公司利用點、線關係建構神經網路,可以更準確地模擬化合物的特質。截至目前,分子智藥的服務領域包含小分子新藥開發、化學品非測評估,亦有能力製作客製化預測模型。

聿信醫材

聿信醫材營運長鄭淵仁指出,人之所以死亡,不外乎因為腦死、心不跳、不呼吸等三種現象,唯獨「不呼吸」長期缺乏對應的監測機制,只能仰賴屬於檢測性質的聽診器來判斷病情,無奈聽診器儘管存在於世上超過200年,但迄今仍有共識率低、正確診斷率低等通病,亟待改善的空間相當大,促使該公司決心利用AI技術嘗試克服這個重大挑戰。

於是聿信醫材發展出一套立基於AI的六聲道智慧聽診器,它猶如貼片、可以貼附於人體,據以監聽連續性肺音,把傳統的單時間點的檢測診斷、轉換成為連續性的監測儀,以利於準確判讀人的呼吸是否處在正常的頻率上,幫助醫生及早掌握到病患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徵兆,從而爭取黃金時間、儘快展開治療。

亞堤仕生醫

亞堤仕生醫總經理呂紹瑋說,小孩與長輩的健康奱化,往往與大腦狀況息息相關;舉例來說,一位就讀幼稚園的孩童,若在上課時一直坐不住,且習慣性摀耳朵,很容易讓人懷疑是否有自閉症前兆,如果要做醫療檢查,至少須歷經復健科、心理科、物理治療科等評估程序,十分繁瑣;反觀如果借助該公司所發展出的非侵入式腦電波圖(EEG)系統,便可快速得知結果。

比方說亞堤仕生醫與北醫合作,針對一歲半到兩歲半的孩童實施腦波檢測,僅需5分鐘,便可準確判斷此孩童的聽力發展狀況。而其EEG係由腦波量測設備,加上認知功能評估系統(含遊戲化測驗、腦功能數據化等特色)、神經回饋訓練系統等腦訊號分析機制所組成,最終可為受測人產出腦功能發展評估報告。

捷絡生技

捷絡生技技術長林宇捷表示,長期以來腫瘤病理影像檢測一直停留在2D格局,不足以幫助醫生精準判斷癌變脈絡,因此該公司研發3D腫瘤影像系統,好讓醫生更能掌握病理組織的全貌。

論及癌症檢測流程,通常先做初診,即是照超音波、X光與CT,以決定是否切片取樣,後續醫師便依據切片結果定義患者處在癌症第幾期,再評估是否採用何種藥物來抑制。但諷刺的是,前端造影技術皆已進步至3D,後端的病理治療卻停留於2D,恐讓精準醫療的發展為之受限。藉由捷絡的3D影像系統,即可促進癌症病理的大幅精進,讓醫師看得更多,減少誤診機率。更容易釐清癌變原因,繼而找出最精準有效的療程,提升病患存活率。(賴威霖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