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上課新模式 機器人分身代替重病男孩上學去
根據路透(Reuters)報導,德國學童Joshua Martinangeli因病無法上學,但這位學生仍可利用替代機器人做為數位分身,與他的老師和同學互動。這個替代機器人坐在Joshua的位置上,為他發聲,當他有話要說時,替代機器人會發出眨眼的訊號。 德國柏林Pusteblume-Grundschule校長Ute Winterberg接受路透(Reuters)採訪時表示,孩子
架構你的智慧家庭 Google Home變得更聰明
根據The Verge報導,Google智慧居家開發者峰會上,宣布新工具可幫助開發人員架構Google Home、協助將新標準開源項目Matter以及任何與Matter-complaint生態系統更加容易兼容設備。這意味著很快的溫控設備Nest Thermostat也可以在Apple Home使用,無需家庭助手或其他方法。 將於2022年推出的Matter是個開放的智慧居家應
Snap:AR將成為線上購物新常態
擴增實境(AR)效果和濾鏡在Instagram和Snapchat等應用程式上皆很受歡迎。現在,各大品牌商如Gucci、Nike等,也加入AR行列來推廣產品。 據TNW報導,Snap歐行銷總監Jacqueline Rutgers表示,每天有超過2億用戶在使用AR。此外,使用過AR功能的用戶有94%很樂意再次使用。她認為AR將成為品牌之間的行銷新常態。 有部
AI幫減碳!Google優化以色列交通號誌效率
根據The Times of Israel報導,Google目前正在以色列測試人工智慧(AI)技術,希望能夠優化交通號誌的使用效率。根據早期研究,成功的解決方案使交叉路口的油耗和延誤時間減少了10~20%。接下來Google計劃在里約熱內盧州測試軟體。 這項計畫是Google為了應對氣候變遷和污染而試驗的項目之一。Alphabet首席執行長Sundar Pichai在部落格詳
靠汗水發電的電池 環保、節能且時尚
陳研旻/綜合外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創造了一種可以透過汗液供電的柔性電池。此新電池技術可為醫療穿戴式配備提供一種全新的供電方法,目前已用來檢測和監測疾病。 可穿戴的醫療配備變得愈來愈普遍。使用這種非侵入性且方便的技術,監測生命跡象或疾病狀況對人類的幫助方常大,而且這個可拉伸的電池結合了銀片,會讓汗水聚集在一起並產生電流。身體能直接為穿戴式配備供電
消費電子裝置高強磁 影響心臟調節器運作
陳研旻/綜合外電 Heart Rhythm的研究報告指出,患者可能會受到消費電子設備的電磁波干擾,包括智慧型手機和手錶或是侵入式醫療設備,研究指出需至少保持6英吋(約15公分)的距離,這項研究結果受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認可。 此研究是由隸屬FDA設備和放射健康中心的四名研究人員共同撰寫。研究人員提及,當心臟調節器進入磁體模式時,設備會持續調節,不會
可穿戴感應器 幫助追蹤肌躍性抽搐
陳研旻/綜合外電 根據medgadget報導,東芬蘭大學(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穿戴的表面肌電圖和立體加速計系統,可以測量肌躍性抽搐的嚴重程度。肌躍性抽搐可能會導致意外和跌倒,因此研究人員希望這個新的感應器可以幫助開發新的治療方法,以便患者追蹤情況。 了解症狀發生的方式、原因和時間,對於臨床醫師
Fitbit、LifeScan聯手打造糖尿病控管神器
陳研旻/綜合外電 2021年,Fitbit在App中添加血糖追蹤功能並且與LifeScan合作,為使用者提供自動捕捉和追蹤結果的功能。 LifeScan是一家旨在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疾病和硬體的服務商,其血糖儀幫助糖尿病患者可透過數據監測血糖狀況,甚至能夠跟App同步。 正如2021年初宣布的 ,LifeScan OneTouch R
預防中風 手套感應器可探測脈搏
陳研旻/綜合外電 根據Medgaget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可感應的手套,當穿戴者抓住某物時,可以沿著表面感受壓力的變化。手套上附有微小的壓力感應器,這些感應器上已被鑲嵌著微型柱,當微型柱彎曲和變形時會產生電信的變化。 這些裝飾擁有非常靈敏的觸覺壓力感應,手套甚至可以檢測配戴人的脈搏心跳。研究人員希望該技術可以幫助中風患者進
無限雷達感應技術 也能監測呼吸、心律
陳研旻/綜合外電 60GHz頻率的無線電技術通訊提供了許多好處,相較2.4GHz和5GHz,能夠分辨更高的訊號。 用於雷達系統時,60GHz頻率的大頻寬可提供非常準確的高分辨結果,有助於雷達應用在更多地方,例如人口統計、生命體檢測、健康監測以及非接觸式3D運動和手勢感應。這些綜合優勢讓60GHz頻率非常吸引人,為App開發人員提供許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