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izon與日產合作測試 減輕V2X感測器運算負擔
Verizon已與日產(Nissan)完成了一項研究概念驗證,展示以邊緣網路處理來自汽車和周遭設施的數據,並以近乎即時的效率對車輛發送安全警示。 據 ZDNet報導,日產的矽谷團隊以許多不利於視線的場景做為實驗,用來測試駕駛能否在這些場景中應對行人或從障礙物背後迎面而來的車輛。若驗證順利,則可以部署在加州康縣的高車流量十字路口、退休人士社區或其他容易發生事故地區。
結盟大廠+三軸賦能 擴展iKala的雲端世界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企業數位轉型腳步,連帶拉升企業端對雲端的需求,期盼藉由雲端架構與數位科技帶動業務成長。根據IDC公有雲市場追蹤半年報,2021年台灣公有雲市場預計將持續成長至10.57億美元,年成長率達到21.4%。 新創iKala於1日宣布,旗下雲端事業群iKala Cloud成為亞馬遜(Amazon)AWS諮詢合作夥伴,以期在原有與Google的合作與
Blackberry IVY資深副總Sarah Tatsis專訪
加拿大公司BlackBerry和美國亞馬遜(Amazon)AWS在2020年底宣布合作開發汽車數據平台BlackBerry IVY。負責該計畫的資深副總裁Sarah Tatsis接受DIGITIMES專訪,分享其技術應用場景、對資訊安全保護的看法與未來願景。 問:能否分享一下兩家如此重量級的科技企業為何會決定一起合作的背景,以及以何種方式進行合作?
企業上雲協作更流暢 Google Cloud Next提解方
Google Cloud年度盛事Google Cloud Next已經展開,2021年Google除進一步替雲端開放式基礎架構賦能外,另對Google Workspace也推出新服務,藉此完善不同業務環節間的協同合作性;同時Google也續針對資安與永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Google Cloud表示,台灣有超過50%以上企業投入科技與製造業經營,因應疫情驅動數位轉型需求,已
多雲架構仍為主流 數據安全促「主權雲」概念興起
軟體業者VMware年度大會VMworld 2021於6~7日舉辦,本次大會聚焦於多雲架構、邊緣與資安等主題。VMware台灣總經理陳學智表示,多雲部署模式將會是未來的主流,因此未來VMware仍會朝著多雲市場需求拓展相關應用,以協助企業用戶應對市場潮流。 陳學智表示,多雲需求也逐步在台灣市場顯現,近來CIO逐步開始根據企業所需分配工作負載,相較過去而言思路更為清晰。因此,對
波蘭新創Renderro打造無時差與地理限制的影音後製平台
波蘭新創公司Renderro獲得時代基金會Garage+加速器選為COMPUTEX Taipei 2021當中46家必看新創企業當中的一家。Renderro提供影音內容後製雲端平台服務,為全球5,500萬影視製作、動畫和平面設計使用者,克服時差與地理位置的限制。Renderro創辦人與執行長Piotr Chomczyk接受DIGITIMES專訪,分享提出解決方案的起心動念以及對未來發展的願景。以下
NEC公開數位化新戰略 企業醫院共用AI與平台
日本NEC公開最新的2025中期經營計畫,在奧運帕運結束後的9月起,陸續公布核心數位轉型戰略細節,強調擴大與海外雲端服務大廠如AWS的合作,結合自家的5G、AI、與生物辨識等醫療相關技術,建立完整的數位轉型服務,並與醫療事業產生連動,推動長期成長。 經營目標方面,NEC提出2025會計年度(2025/4~2026/3)核心數位轉型事業,營收達2020會計年度4倍的5,700億
贏創攜手AWS 盼藉新創招募計畫探索創新可能性
德國化學公司贏創工業集團(Evonik Industries)22日宣布,與亞馬遜(Amazon)旗下公有雲業者AWS合作,聯手共同舉辦《超越化學邊界,探索未來之星》新創夥伴招募計畫,將針對新材料、人工智慧(AI)與永續發展三大領域,入選者將能夠獲得工作坊與導師交流,以及進入林口新創園區AWS聯合創新中心,獲得拓展海外市場的資源。 台灣贏創董事長暨特種添加劑負責人陳偉傑指出,
CSD中衛巧用數位工具 口罩國家隊亮麗轉型
在國際情勢、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為各界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之際,連帶影響了市場波動更多、供需狀態更為不穩定。如此狀況下,過去的工具已不足以輔助企業,驅動數位轉型需求外,也讓數位化的工具、平台受到更多關注,且市場需求持續上揚。 然而,企業在數位轉型起步階段便會遇到諸多難題,不僅是內部高層、員工的意識與接受度,自己的需求為何、能夠應用何種數位工具在何處發揮效益,抑或
用AWS雲端力量加速數位轉型 銓鍇國際助製造業落實智慧化願景
智慧化帶動全球製造業工業革命變革,透過企業內部IT、OT兩大系統的整合,工廠內的產線效能、能源使用效率等數據均可精準掌握,如果比較自動化與智慧化,可以發現AI和雲端技術的應用,無疑是這兩大架構的主要差異,尤其是雲端平台,更將在未來的製造系統中扮演關鍵角色,在「AI x雲端應用無限潛能」演講中,銓鍇國際資深雲端工程師林立杰,就為與會者解析如何透過雲端服務落實智慧製造,並列舉雲端技術在製造業的種種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