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UN「漁光共生」深耕永續經營的最佳典範 智慧應用 影音
蔡司
世平興業

BIG SUN「漁光共生」深耕永續經營的最佳典範

  • 尤嘉禾台北

太陽光電(BIG SUN)開發雙軸追日系統( iPV Tracker),大幅度提高發電效率而為業界所推崇,由於系統本身挑高並結合架高設計的優點,有效空間使用效率,搭配追日角度與太陽能板的精密控制,順利建立漁業水產養殖與精緻農業的整合。

已成功的在雲林縣建立「農光大棚」使用範例,這次選在2018年台灣國際太陽光電展(PV Taiwan),除了展示太陽能電廠的全系列的解決方案之外,也一起展出「漁光共生」等綠能與農、漁、畜、交通、觀光業共生共榮的發展典範。

BIG SUN漁光共生解決方案示意圖。

BIG SUN漁光共生解決方案示意圖。

太陽光電董事長羅家慶表示,從各國發展太陽能電廠的經驗中,對於像台灣等地狹人稠的地區,有效的土地利用與永續經營的概念,是推廣太陽能光電的成功關鍵,一地多用的概念,追求地主、太陽能源業者、農漁民與政府的多贏策略,缺一不可。

台灣因為台電的電力饋線的因素,使得太陽能電廠需要租用的土地往往於都會邊緣與農、漁業養殖與耕種的土地相重疊,二者同時共存,讓太陽能電廠不會排擠了農漁業發展的機會,甚至兼顧雙方的生計,進而利用物聯網科技,幫助農漁民養殖業者解決包括農耕與水產養殖收成的成長,以及人力短缺的現象,這就需要太陽能業者多一份深思熟慮與體貼心意,才能形成一個互利共生多贏的解決方案。

太陽光電所推出「漁光共生」的計劃,將iPV Tracker追日系統的太陽能面板裝置在養殖池的上方,利用在水產養殖池內建構挑高的鋼樑,計算完整的太陽光透設比率,讓養殖池的日常餵食運作不會受到影響,另外在鋼樑上設計漁飼料餵食投放系統,讓養殖池的餵食比例得以均勻,所以單位面積的水產品產出可以達到最佳的飼料投報率,比起用人工餵食更能掌握均勻餵食的效益。

考慮漁業養殖場每年需要約4到8週的時間,在冬季進行曬坪消毒的程序,利用放空水池並採取日曬底泥,利用這個追日系統的面板角度的智慧調控設計,讓陽光可以增強照射的照度,讓曬坪消毒的太陽光照度增加105?120%,加速曬坪消毒的時間,節省時間與成本。

對於颱風過後的清淤工程的考量,iPV Tracker架高追日系統的鋼樑位置設計已經考慮大型機具直接進場施工的間距,不需要遷移太陽能板或是停機處理,對於希望在淺水域區塊部署太陽能電廠的計劃,這個設計彰顯面面俱到的彈性與務實的做法,針對這次南台灣的八二三水災的實例來評估,iPV Tracker追日系統展現強韌的耐受度,提供給農、漁民、產業界與政府一個重要的實證結果,歡迎大家到太陽光電在南港展覽館四樓K1316的攤位,蒞臨指導。


議題精選-2018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