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新黑金」 台機械業探尋半導體產業入場券
台灣機械業近年站在產業價值轉型的浪潮上,積極朝高附加價值市場邁進,希望藉此甩開國際競爭對手的差距,其中之一的目標就是鎖定具有「本土優勢」的半導體產業。近年機械業頻頻向半導體產業招手,雙方展開比過往更密切的合作,半導體需求不墜,也帶動週邊產業跟著起飛,喊出設備國產化的目標,而這是否也讓台灣機械業有機會培育出「新黑金」,打造下一座綿延大肚山黃金六十公里的「護國群山」?
不確定的變動時代 台灣產業永續發展之道
當前全球處在充滿不確定的變動時代,中美對抗、疫情肆虐、氣候變遷、地緣衝突等,時局變化速度之快,令人難以招架,對企業來說,如何建立韌性,以隨時抵抗衝擊彈性布局,也被視為重中之重。 DIGITIMES與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共同舉辦第三屆「大肚山產業跨域創新高峰論壇」,此次主題特別聚焦「永續」,除探討企業在變動時代下的永續經營,也因應全球邁向淨零時代,企業除了要運用數位科技達到產業
關鍵技術自製 工研院減速機搭上電動車浪潮
2022年在半導體與電動車雙火車頭帶領下,產業仍持續呈現高度成長,也帶動自動化設備的需求強勁,乘此浪潮,建立關鍵技術國產化也順勢成為台灣產業升級的目標。工研院近年成功研發素有精密機械心臟之稱的「減速機」,這是過去被視為台灣工業較為缺乏的技術能力,在國產化效益上,估計每顆減速機成本可望降低3成。目前工研院減速機已實際與台灣齒輪業者合作開發,將其應用於電動車齒輪箱,另在面板產業也已有導入實績。
翻轉硬體思維 製造業從售後尋找新獲利空間
因需求放緩以及競爭加劇而導致毛利率被無情壓縮,為許多製造業者帶來莫大壓力;製造業者同時也開始意識到,許多既有的營運方式和銷售模式,在未來的市場中恐將喪失競爭力,這也迫使業者必須積極尋找新的獲利成長空間。如今有愈來愈多製造業者不再只是專注於產品的銷售,而是將自身重新定位為服務業,透過搭配軟體或服務形成「製造服務化」戰略,重新塑造企業競爭優勢。 根據資策會資料顯示,全球有44%的
顯微鏡下的福山城 日廠展現微米級3D列印技術
於1622年完工的日本廣島縣福山城,在2022年舉辦建城400年紀念活動,各項活動相關紀念品中,總公司位於當地的日本精密加工廠Castem,以3D列印技術製造出世界最小的城堡模型,長寬各0.217毫米(mm)、17萬分之1的精密福山城模型,以樹脂為基底並外鍍白金,成為只能以顯微鏡觀賞的最小型禮物。 根據Castem發布消息,這是日本京都先端科學大學(KUAS)與該廠共同研發的
運費、匯率侵蝕機械業獲利 台中精機拼轉型搶攻新商機
智慧製造時代來臨,也帶起有「黑手產業」之稱的工具機產業進入轉型期,漸從設備製造商轉型為製造服務商。台中精機在2022年工具機聯展中,除展出四台明星機種,也結合多年技術研發實力,以AI優化加工技術,協助客戶解決在加工過程中最在乎與頭痛的問題。 台中精機此次聯展中展出四台機種,包括VMT-X200車銑複合機、VC-FX400五軸加工機、VC-P76APC立式加工機及VT-A200
電動車零件加工複雜化 國產高階工具機技術急起直追
五軸加工最重要的優勢在於可透過複合加工,將複雜的工件一次加工完成,使加工效率與加工精度提高,工具機業者看好其將是未來邁向工業4.0必備的加工設備。特別是因應電動車零組件加工型態將愈來愈複雜,連帶使工具機加工等級,不論從精度或速度都要跟著提升,在此情況下,工具機業者直言,台灣工具機業者未來應擺脫發展同質性高的泛用機種,朝向複合、五軸工具機的方向發展。 五軸加工從原有三軸加工發展
萬機聯網時代降臨 中小型智慧應用漸獲成果
機械產業在台灣提供超過30萬個就業機會,2021年產值約新台幣1.3兆元,年成長27%。經濟部表示,由於機械業有大量中小企業,工業局將協助、輔導業者升級智慧應用,預計2022年內可達到「萬機聯網」目標,讓台灣規模較小的機械業有智慧化設備後投入智慧化生產。為解決工業感測器國際進口比例達9成的問題,技術處已委託法人完成國產高階控制器,有超過30家工具機廠商導入。 外貿協會、機械公
六星機械以精實化為基底 循序推動數位轉型
1975年期間,出身台中大甲的黃姓六兄弟白手起家,在彰化創立六星機械,以齒輪製造為核心事業。當時台灣工業開始起飛,六星順應這個發展脈絡,投入生產紡織機械、製鞋機械及摩托車所用的齒輪,算是公司成立後的第一次轉型,為後續經營發展奠下一定基礎。 爾後46載,六星透過不斷的創新轉型與企業傳承,得以打造愈來愈強大的韌性,往更高階的市場推進;藉由第二次與第三次的轉型,讓製程能力、品質水準
台灣企業研發投入雙位數成長 逾8成用於製程改善
科技部12月30日公布「2020年全國科技動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全國研發經費及研發人力仍維持雙成長狀況,其中全國研發經費為新台幣7,188億元,較2019年成長8.8%,研發經費占GDP比率達3.63%。其中民間部門研發經費為5,982億元,較2020年成長10.6%。至於政府部門研發經費為1,206億元,僅較2019年微幅成長0.7%。 根據調查,台灣民間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