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OM Ready淬鍊 有助施工團隊建立品質特色
資訊機房是數據儲存、處理與傳遞的中樞,如同企業營運心臟,重要性極高。理論上業主不管是興建全新機房、或進行新舊機房搬遷,都期望在設備與系統安裝完畢後,便可無縫接軌,以最快速度營運商轉;只因蓋機房並非小投資,愈快產生效益,才能儘早回收投資成本。
但在現實世界,上述期望往往淪為奢望。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企業客戶服務處專案工程師蔡仲璜指出,綜觀傳統機房興建模式,須等到做完機電工程、完成系統與設備的裝設,才開始進行系統整合測試,卻經常礙於業主、工程人員的認知落差,衍生層出不窮的修正與調適,使機房上線進程延宕,平均拖延2~3個月、甚至半年之久。
更麻煩的是,以往機房的測試驗證作業並未系統化,做得完整與否,廠商與業主沒人說得準,難保某些可能導致機房失效的風險因子,並未獲得釐清與解決,埋下日後的災難伏筆。考量及此,長期承攬企業機房系統整合、施工建置管理專案的中華電信,近年積極導入OM Ready理念,以確保整體工程性能達到維運所需。
藉由Kick-off Meeting,達成一致共識
蔡仲璜表示,OM Ready蘊含兩大重要意涵,其一在施工階段,必須依序完整執行廠驗(FAT)、單機測試(SAT)、功能測試(FPT)、整體性能測試(IST)、確效驗證(VMP)等多項測試;其二包含設備商、施工商乃至系統整合商,皆需產出標準作業程序書(SOP)、緊急作業程序書(EOP)與維運作業程序書(MOP),據此建立機房永續維運管理手冊,使業主在機房營運啟動的第一天,就有完整的維運機制,讓機房維運人員得以輕易上手營運。
具體來說,在OM Ready架構下,從機房的設計規劃、施工到維運不同階段,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例如設備於何時進場,參與建置的團隊成員於何時備妥文件等等事項),通通定義得清清楚楚,意在確保所有維運資料,都能如期透過資產管理(DCIM)、環控監控(BMS)等系統正常呈現,如此才能真正協助業主在機房啟用的第一天,順利運行到位。
蔡仲璜認為,欲使OM Ready付諸實踐,尚有一些必要條件亟待落實。首先須確保機電、空調、消防、弱電,甚至是裝修等各個工務團隊皆有統一認知,故在專案啟動之初,必須舉辦大型Kick-off Meeting,舉凡設計單位、設備商、現場施工的工班,乃至業主、維運團隊都務必與會,堪稱是建立模式、形成共識、增強業主維運信心的重要場合,也藉此引導各方理解OM Ready,將之內化為日後施行準則。
除Kick-off Meeting外,配套的教育訓練、演練計畫,亦是不容或缺的環節,尤其是基於維運角度的操作演練程序,更可謂重中之重。此時肩負專案管理重任的中華電信,會與業主細部討論如何建立演練計畫,針對停電、停水、起火、設備突發故障等等情境,設計一套套演練腳本,舉凡不同情境下應該執行哪些操作流程、哪些設備應停止運作,及如何做好跨設備的聯動控制等等細節,皆有明確規範,再藉由模擬演練,讓可能導致操作不力的問題提前揭露與排除,將風險控管效能提升至最佳狀態。
善用BIM模型,建立視覺化管理機制
另為了儘速提升業主維運人員的專業實力,中華電信於施工階段,會採取幾個重要輔助措施,譬如透過標示計畫、顏色管理,讓維運團隊易於管理所有管線、頭尾端、閥件,並藉由每塊高架地板的標示,立即掌握各項設備所在位置,大幅提升修復效率。此外一併建立以風險為導向的視覺化管理平台,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進行預施工,若於施工過程發現若干設計與維運有所衝突,再立即加以修正,形成各工項與工種之間的可共同維護性檢討機制。
蔡仲璜說,儘管對於多數承包商,一旦配合OM Ready,勢必大幅翻轉過往行事方式,也會因為參與施工管理、文件製作而投入大量人力工時,執行過程看似相對辛苦,然而歷經幾回專案淬鍊,必定能藉此模式強化施工品質、建立施工特色,既能幫助業主建立機房永續維運的信心,又可提高自身競爭力,營造雙贏局面。中華電信長期歷經機房認證、維運認證洗禮,已建立許多範本,有助於OM Ready團隊夥伴縮短摸索學習曲線,加速練就SOP、MOP與EOP的製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