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新創生態系的必要角色!尋求第二成長曲線 外部創新為最上策 智慧應用 影音
vishay
ST Microsite

企業是新創生態系的必要角色!尋求第二成長曲線 外部創新為最上策

  • 杜育綺台北

(左) Lydia AI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李俊毅、(右) SparkLabs Taipei 共同創辦人暨管理合夥人邱彥錡。TTA
(左) Lydia AI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李俊毅、(右) SparkLabs Taipei 共同創辦人暨管理合夥人邱彥錡。TTA

近年來,台灣 AI 新創如雨後春筍般的生長,SparkLabs Taipei 共同創辦人暨管理合夥人邱彥錡指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及大數據分析之間最關鍵的是做到「預測」的能力,要在眾多的 AI 新創裡面找到真正有機會挺進國際市場的新創,不外乎思考三個重點:其一為數據來源是否足夠且獨特;其二為能否建立以數據為核心的產品循環;其三則為是否具備商業化落地的策略。

專注以其自建 AI 平台協助保險業者建立自動化健康評核機制,為使用者建立個人化健康評估工具的 Lydia AI,過去兩年,民眾為降低染疫風險,而減少進出醫院的次數,致使其健康現況難以有書面文件來進行評估,進而使得核保及投保困難。此外,疫情也加速企業數位轉型,相較於其他科技產業,屬於變動較為緩的保險業,亦在金管會持續推動金融產業數位化、遠距化的力道漸強下,讓新創Lydia AI 搶占許多潛在商機。

「健康即服務(HaaS)」平台,用AI打造個人專屬「健康分」

Lydia AI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李俊毅表示,Lydia AI 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演算法,可分析不同的疾病並預測風險,並利用AI將健康數據分析結果轉化成為個人化「健康分」,同時以去識別化、符合政府資安標準的評鑑機制來制定標準,並與各國政府、醫療機構合作打造的一套個人專屬健康指標,讓每一個人可以透過其獨家風險評估技術,來評估身體健康,進一步取得更完善的保險規劃。

2021年,Lydia AI 成功完成 800 萬美元(約新台幣2.2億元)的 A+ 輪融資,累計募資總額達到 1,400 萬美元,並帶著其原生技術前往日本、新加坡、歐美等國參與產業論壇及學術成果發表,在學術的驗證下,Lydia AI 獲得國內外醫療院所、國際級保險公司的合作機會,期待透過技術創新,協助更多人保障自身的「身體健康」與「財富安全」。

李俊毅認為,目前全球的 AI 新創共分兩種,第一種為「Applied machine learning」,無自身研發技術,透過既有的模型來提供 AI 解決方案,以個案的方式來解決用戶痛點,使得新創到後期易成為顧問公司。第二種則為「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此團隊通常以大學教授為中心,透過國際期刊去證明其演算法的有效性,相當專注於研發實力,而這樣的團隊很容易以 R&D 心態與企業提案,在缺乏產品商業化的思維下,也很容易踢到鐵板。

Lydia AI 則介於兩者之間,具備產品化思維,亦有堅實的研發力,團隊以明確的應用場景為基礎,前期數據策略方向就更能依照應用端的需求進行數據蒐集、清理及建模,以市場需求為基礎打造產品,將會更有利於未來對接市場。

新創國際化首要難題:海外投資人對接與市場策略

談及台灣新創國際化現狀,邱彥錡指出,許多台灣新創對於海外擴張、如何進行市場對接仍相當陌生。由數據可知,2020年獲得創投資金的103間新創中,僅有 18 間取得海外投資人的資金,以此公開報告數據顯示一年僅有不到 20% 的新創取得國際資金的入門票。「海外資金」可被視為前往國際市場的敲門磚,邱彥錡表示,資金除了資本外也象徵著在地人脈與資源,凡團隊取得海外投資人資金,進到當地市場的速度將會事半功倍加速許多。

對創業者來說,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因此創辦人如何以極大化單位時間的價值相當重要。當新創團隊有一個很遠大的目標,SparkLabs Taipei的角色是協助從新創的角度釐清,如何將該目標落實於每日、每週、每月、每季、每年的目標當中。其中,包含新創各階段所需資源、資金、人才、商務拓展的機會,SparkLabs Taipei亦可透過自身的資金投入、輔導課程、和業師輔導協助產品驗證及市場開發,並引薦企業合作及鏈結後續投資人。然而回到企業本質,一間新創公司的產品是否已經過市場可行性驗證,有無真正切中並解決產業的痛點與需求,及能否更好地與市場溝通和與國際新創對標,這些都是台灣創業者容易忽視,但對於海外市場擴張缺一不可的條件。

台灣企業參與新創落後日、韓? 邱彥錡:企業轉型需要新創

針對台灣產業現況提出觀察與建議,邱彥錡認為,台灣企業對於如何參與新創生態系較不熟悉,這是相當嚴重的問題。舉韓國、日本為例,其政府皆刻意促成企業、新創及資金的三方交流。日本方面,過去企業內部重視流程,因此扼殺許多創新的能量,現今相當多知名企業成立 CVC 積極參與國內外新創投資,包括耳熟能詳的日本老牌企業在內,皆在這波趨勢下重本投入,目的在於透過外部創新促成傳統企業的內部轉型。

企業透過投資、收併購的方式,使新創 DNA 融入企業,在日本、韓國已經不是新鮮事,然而台企參與新創的氛圍尚未建立。邱彥錡指出,創業生態系要真正「成型」,最重要必須仰賴兩個元素:一是企業的參與,二是成功創業家回頭提供經驗、資金來支持新進創業者,而這正是台灣創業生態系始終缺少的兩塊關鍵拼圖。

目前企業參與新創生態系的現況,邱彥錡不諱言表示,目前台企多半以「參加活動」為主,但涉入不深。真正的企業參與,在於企業願意敞開心胸,在遇到成長瓶頸和問題之前,開放新創解決方案進入企業場景合作及測試,即便失敗也沒有關係,應積極投資新創以協助新創的成長。然而,目前台灣企業仍限於自身心魔,參與的狀況相對不夠活躍。

現在所謂的「護國神山」以及多數台灣指標型上市櫃企業,過去也曾為新創,當初政府營造一個相當好的環境,以利半導體及 ICT 產業之發展,然而針對未來的 AI、軟體產業呢?近年來政府為活絡創業生態系,積極投入資源。包括 TTA 在內的諸多政策及計畫,皆持續為促進台灣新創與國內外企業、投資人等資源鏈結,發揮相當重要的影響力。

邱彥錡指出,無論是海外企業、投資人、加速器來到台北,都希望可以有一個「One Platform for All」的場域,而 TTA 便為此搭建了這個舞台,結合人才、場域,甚至刻意的聚會安排,透過交流激盪出更多火花,使新創有機會顛覆新世代人的思考邏輯、行為模式,打破傳統企業文化,以持續轉變作為推動創新文化主要元素。

本文原刊載於TTA四周年數位專輯,更多國際加速器與新創團隊報導歡迎至TTA官網瀏覽。

關鍵字
議題精選-數位轉型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