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e戰略系列報導: 老而不休的智慧與活力 智慧應用 影音
vishay
Event

國家e戰略系列報導: 老而不休的智慧與活力

  • 曾怡穎

全球人口結構正面臨重大的轉型與挑戰。2020年不僅整體人口成長趨緩,多數美、歐、亞洲等經濟發展較成熟的國家也將邁入高齡社會,甚至到2050年更會有超過半數以上的亞洲國家,將成為65歲以上高齡人口比例,超過總人口數21%以上的超高齡社會,許多國家對於高齡相關的議題也將持續延燒。

經濟與社會高度發展所帶來的少子化現象,以及醫藥衛生進步所帶來平均餘命延長的高齡化趨勢,可預見在不久的未來,高齡人口的規模,將逐漸形成一股主要且需求特殊的市場力量。

另一方面,伴隨眾多高齡者的退休,相對人口數量較少的年輕勞動力除了投入社會,更要實踐對高齡者的安養照護責任,沉重的安養負擔與無法相對應補足的社會整體勞動能量,勢必對於整體經濟與國家發展產生衝擊,同時更考驗社會福利、醫療體系、以及國家財政與政府因應政策的調適能力。

然而,一般說來,銀髮族即使面臨老化,其居家生活內容與一般人無異,但活動時所面臨的不便與障礙則要較一般人為多,危險性大為提高。因此,若能以人性化的角度出發,幫助高齡者善用生活輔助工具,使能獨力完成基本進食、穿衣、行走等活動,或即使仍居住於熟悉的家庭環境之中,行動也仍然保有安全與自由,不需要遷移到安養機構居住。

由於自然老化具有個別性,不同高齡者的退化程度往往不盡相同,因此高齡者所使用的器材設計,必須針對不同身型的寬扁胖瘦、身長高度、四肢可伸展的範圍與角度、全身各部位的關節彎曲程度、以及肌肉力量大小等變化,與心理上認知及理解、記憶程度的變化加以探索,以便因應個人不同的老化限制彈性調整,或找出可以滿足最多數使用者狀態的通用設計原則,如此方能確實達成生活輔助功能,避免傷害。

高齡者雖難以避免老化帶來的虛弱、衰退,但基本上,即使高齡者已屆法定退休年齡,也不代表其完全失去工作能力。強制性的退休與社會再次就業管道的缺乏,反而容易使退休的健康高齡者失去生活目標與自我價值,產生憂鬱、茫然、離群索居等脫離社會活動的負面現象,為家庭與社會平添許多問題。

無論是為實踐與證明存在價值,或為求經濟安全的考量,高齡者仍對於工作有相當的需求,但銀髮族身體機能與心智模式變化卻是不可逃避的事實,因而導致其在工作執行的過程中,需要比一般人多一些的關懷設計與安全考量。

例如在工作執行的能力上,高齡者需要可以針對不同「工作進行時」的內容與產生的行為姿勢、氣力等能力變化加以彈性調整的操作設備,擁有人體工學設計概念與氣力輔助的機械裝置、簡易語音操控等設備,甚至輔助高齡者五官知覺,如視聽力或精神專注度等設計,皆可幫助其達成老而不休的生活型態與自我價值實現的理想。

除了輔助高齡者在身體操作上的技術之外,銀髮族的職場安全也是另一個需要重視的議題。因此,對於高齡者生理指標變化與疲勞程度、壓力監測,以及對於高齡者工作持續與休息間隔時間等工作,進行模式之重新定義與設計,最後並依循身心機能刺激與回復的相關設計原理,發展如聲音、光線、色彩、音樂、香氣等五感刺激,以達到舒緩疲勞與恢復體力的效果,皆可保護高齡者的職場安全,也是未來將逐漸顯現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