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Netbook的市場成功關鍵 智慧應用 影音
西門子軟體
Event

檢視Netbook的市場成功關鍵

  • DIGITIMES企劃

前言:當全球景氣大受美國影響的惡劣情勢下,觀察資訊產品的市場表現,會發現唯一無畏景氣逆境影響的產品即為Netbook,而Netbook除了犀利價格造成其無畏景氣、買氣長紅的主因外,其實Netbook的成功條件並不只在價格優勢,體積、續航力、運算能力與系統架構,都是能讓Netbook熱賣長紅的關鍵因素...

本文:
最近可能會感受到,不管在咖啡廳還是搭捷運,人手1部Netbook的景象似乎越還越普遍了,近來不是還處於不景氣的氛圍嘛?但為何民眾購買Netbook卻絲毫不手軟?其關鍵的主因就在其完美的價格策略,但除了價格外,Netbook能成功搶市,應該還有更多值得觀察的重點。

只給所需功能 成就價格優勢

以往筆記型電腦的設計思考邏輯,往往會陷入桌上型電腦的窠臼,即處理器一定要越快越好、硬碟越大越好、記憶體最好能安裝至系統支援的最大值,如果還能有獨立顯示晶片就更棒了!雖然這種配置才能達到最佳化效能狀態,但是,這種最佳化的目的在哪裡?只是為了建構1部超級筆記型電腦?還是滿足桌上型電腦「移動化」需求?

真實的狀況是,畢竟不是每個使用者都要在筆記型電腦上玩3D電玩,也沒有太多用戶需要獨立顯卡,而記憶體越加越多只是增加耗電,而這種將筆電設計趨於如同SUV汽車的概念,要能上山、下海、還能越野、飆速。

acer aspire one Netbook設計。(acer)

acer aspire one Netbook設計。(acer)

在這種詭異概念下的產物,只會讓整體設計成本不斷墊高,甚至做出不符合「行動」需求的電腦產品,又因為當記憶體加大、再將高耗能的獨立顯示晶片整合至架構中,處理器換成效能更高的款式,這也代表系統的散熱需求與架構空間增大,最終設計的產品自然又大、又重,且不好攜帶了。

但觀察一般使用者應用筆記型電腦的模式,對比選車的概念,真的每個用戶都需要如同功能最強的SUV汽車嘛?其實回歸最初使用筆記型電腦的目的,可能只是為了打1份學校報告,還是只為了透過Google檢索最新產品價格,頂多再與幾個好友進行網路聊天、MSN,但這麼單純的需求,似乎搞1部巨無霸的筆電並不實際,這也是Netbook設計邏輯關鍵,透過評估常見需求、進一步簡化系統設計,回應了真正使用者只想編輯文件、網路聊天、資料搜尋的目的,經由最新技術的精簡設計,實現既便宜、又實用的產品設計。

lenovo的Netbook設計。(lenovo)

lenovo的Netbook設計。(lenovo)

市場需求重新定義Netbook規格

目前,原先業者定義的Netbook規格,是以重量1公斤內,螢幕由7吋起跳、小於10吋的小筆電,目標是設計出電池工作時間具有5小時以上,並能提供無線Wi-Fi或是3.5G無線網路整合的筆記型電腦,而價格定位應落於199美元至599美元之間。

但這個規格,在關鍵零組件處理器、晶片組沒有配套的情況下,並不容易達成,而近似於這個規格的概念產品,即針對教育市場堆出的OLPC(One Laptop per Child)電腦計畫,此計畫的目標產品售價即100美元1部精簡筆記型電腦。

而百元電腦的趨勢,在Intel也提出為新興市場設計的Classmate PC,但這些計畫大多沒有產生巨量的改變。因為以OLPC、Classmate的發展初衷,即純為公益角度出發,這在處處講求毛利的商業市場上,並不是很容易實現。

Netbook的實際商品化關鍵,是隨後Asus推出採7吋、Linux免費作業系統、Celeron處理器的Eee PC,當時以199美元販售,才將Netbook的市場一次爆發。當採7吋設計的產品市場表現不俗後,Asus嘗試再將螢幕尺寸放大到8.9吋,電池效能配置達8小時以上,而在10吋機型部分,則強化鍵盤尺寸,讓鍵盤設計能達到標準鍵盤的95%水準,使Netbook的操作感受能更接近一般筆記型電腦,此舉將Netbook規格再重新拉升至更接近實用的層次。

Intel Atom架構 將Netbook市場帶至高峰

原先Netbook在架構與規格上,並未直接導入Intel Atom處理器,以最初Asus Eee 701機種為例,而是以Celeron處理器作為系統核心,由Asus建構的Netbook設計架構,已略具目前廣泛使用的Netbook雛型。

而Netbook架構進一步確認,是由Intel給的定義,即配備Atom處理器、具備連網功能、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功能,並能提供視訊、影音播放娛樂應用。就Intel下的Netbook定義,其實不難發現,原為針對MID開發的Atom,在市場需求剛好就等著這種設定要求的處理架構時,恰好補上了對的產品,即便事後Atom在MID產品的應用上並未發揮應有的推廣效用,反而Netbook的低價、近似筆記型電腦的設計概念,更能獲得用戶青睞。

NVIDIA ION平台讓Atom後勢更猛

Netbook讓Atom一推出就出現巨量需求,但Intel所提供的配套架構中,關鍵的問題就在於其繪圖能力受限,造成Netbook在繪圖與娛樂應用的表現往往差強人意。為此,NVIDIA創造可搭配Atom處理器的ION平台,並特別在HD影音播放方面進行架構強化,尤其在有限資源下,儘可能發揮Atom的低價優勢與高效處理效能。

NVIDIA的GeGorce 9400架構圖。(NVIDIA)

NVIDIA的GeGorce 9400架構圖。(NVIDIA)

觀察NVIDIA的ION架構,其實為以GeForce 9400為中心,搭配Intel Socket 775系列處理器為主,而此平台應用不只著眼Netbook產品,對於AIO產品也可在最低成本下架構一足以處理HD畫質影音應用的運算平台。

NVIDIA Ion平台參考設計。(NVIDIA)

NVIDIA Ion平台參考設計。(NVIDIA)

Ion Platform有別於目前Atom配搭的晶片組架構,GeForce 9400的MGPU整合晶片,業者號稱,9400 MGPU可提供現有解決方案超過10倍的繪圖效能,GeForce 9400內建NVIDIA PureVideo HD技術,可讓搭載Atom 的系統架構實現播放全功能1,080p解析度影片播放需求,就連一般Netbook支援頗為吃力的Windows Vista使用介面,新一代的Windows 7作業系統,GeForce 9400 MGPU在零組件空間只需舊有的Atom解決方案50%尺寸,就能提供對應功能,重要的是架構所耗電能也相對省電。

NVIDIA Ion平台參考設計。(NVIDIA)

NVIDIA Ion平台參考設計。(NVIDIA)

而NVIDIA GeForce 9400架構上,是採單晶片方式實現設計,可以讓主機板線路變得更加精簡,而主板面積也能因此大幅縮小,高效能、高度整合設計,適用在筆記型電腦設計,應付如AIO設計中也是節能、高效率的解決方案。

9400內含的GPU擁有16個平行處理核心,繪圖處理效能高達52 GFLOP,繪圖技術已為Adobe Photoshop CS4、Adobe Premier CS4、Cyberlink PowerDirector 8與Badaboom...等應用軟體進行最佳化支援設計。

採AMD Yukon架構的Netbook。(hp)

採AMD Yukon架構的Netbook。(hp)

不讓Intel專美於前 AMD也為Netbook定義新規格

而在Intel Atom獲得空前成功後,VIA、AMD、nVidia...等也相繼重新檢視這塊市場機會,即以10吋液晶為臨界點,有點像MID又比UMPC實用的Netbook產品。例如,AMD就為此發表了Yukon、Congo平台架構,而AMD定義的Netbook有點接近超越10吋的規格,將鎖定便於編輯文件、處理文書的12?13吋尺寸。

在AMD規劃的Yukon、Congo平台架構,將以ATI繪圖技術進行更縝密的組合,而處理器與晶片組的總體耗能將低於25W以下,處理器核心亦有單核心與雙核心2種選擇。

以入門級的Yukon為例,其處理核心為Huron,屬於單核心架構,搭配ATI Radeon顯示核心,整體是採體積更小巧的BGA封裝,架構上也能銜接IEEE 802.11n與3G無線上網技術,光是低階的Yukon架構,明顯就相當重視Netbook市場,同時也有與Intel Atom互相叫陣的意味。另Congo採雙核心架構的Conesus處理器,雖同為ATI Radeon但差異在Congo為支援HD畫質的ATI Radeon,另Avivo也是HD版本,其餘細節則與Yukon差異不大。

即便各家都表示十足誠意,但在這波Netbook熱潮中,非Intel系統晶片廠商,似乎都沒有討到便宜,如AMD並沒有跟上這波熱潮,反而較早即投入工業電腦、單板電腦應用的VIA,其省電版本的C7還有機會在hp的2133 Netbook導入設計,但似乎VIA的解決方案市場有限,其hp後繼機種也改採Intel Atom較主流的規格架構。

Netbook衝擊正規筆電市場 如何取捨考驗業者智慧

不管在關鍵的處理器、晶片組供應商,還是筆記型電腦的系統廠商,在這波Netbook風暴中,都同樣置身於該做或是不該做的兩難境界。因為Netbook美其名為針對上網應用而開發,但若系統換上主流Windows XP系統,其實骨子裡就跟1部完整的筆記型電腦沒什麼兩樣,上網、看影片、作文書,任何應用都足以取代市售正常規格的筆記型電腦。

而當Netbook賣得過火,其銷售數字明顯衝擊到正規筆電的市場,除處理器與晶片業者的高階、高規格產品無法順利推展市場,就連系統業者在一般規格的筆電,只能眼見著其庫存水位不斷飆升,但毛利極低Netbook卻總是供不應求。

為了「管制」這種現象,最初有Intel「定義」的Netbook規格,雖在定義新產品,但其實也是擔心正規市場被Netbook侵蝕的速度會無法掌控,反而只能就產品重量、螢幕尺寸等去線縮Netbook的發展潛力。

但這種模式下的市場,卻也衍生新的競合關係,例如,AMD即迅速地釋出新Netbook可用平台,而原有非Wintel架構的晶片業者,也打算採取如ARM或是其他處理晶片搭配Linux的Netbook解決方案,近來最熱門的就是以Android開放系統為基礎的Netbook架構,若能順利推出,業者開出的的實機販售價格,則明顯有更大的低價空間存在,未來若有99美元等級Netbook推出,也不無可能。

市場遭擠壓 MID、UMPC需另謀出路

而在Netbook氣勢如虹,以橫掃千軍之勢搶攻市場,其實原先定位UMPC( Ultra Mobile PC)商務用途的第2台筆電,其生存空間也受到強烈擠壓!不少業者直接變更推出時程,甚至終止喊停的計畫也不在少數。

例如Asus原本開發的R2H、技嘉U60與M704,與富士通的U1010,雖然也計畫跟隨Atom推出帶出下一波改版推出,但因為Netbook不僅擠壓到正規筆電市場,就連UMPC也失去舞台與空間,多數廠商選擇直接終止發展計畫,也有考慮變換策略或改善內建功能,做出與現有UMPC不同的產品區隔,但畢竟UMPC的目前氣勢已若,以縮小版筆電姿態推出的Netbook,其發展氣勢早已無法與之正面衝突,迴避或變更策略才是良策。

議題精選-Notebook/MID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