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VOGUE雜誌的一則NB廣告談起  重拾電子業的光環 智慧應用 影音
Dell
DForum0115

從VOGUE雜誌的一則NB廣告談起  重拾電子業的光環

  • 鄭琇文

(記者鄭琇文?矽谷)時節進入美國感恩節到聖誕節之間的銷售高峰期,知名時尚雜誌VOGUE上出現一則美國知名電腦品牌高檔筆記型電腦(NB)的廣告,讓人一看就相當驚豔。該款NB訴求時尚女性市場,放在同一頁廣告裡,還有知名品牌女性皮包與絲巾,這個廣告訴求是品牌、是時尚,而電子產品不再是電子產品。

曾幾何時,電子業產品走向低價商品趨勢,讓集多少菁英份子腦力而成的電子產品,落入低價產品區,而且是愈便宜愈好。在美國市場銷售的各式液晶(LCD)電視,到知名大賣場COSTCO去看,40吋以上液晶電視美金數百元即買得到,一台高品牌畫面的藍光(Blue Ray)DVD播放器價格在100多美元就可以買得到。對美國消費者而言,少去高檔餐廳用餐1到2次就可以買得到一個高級電子產品,更不要說是和名牌皮包等時尚產品來放在一起來比較了。

終端產品低價化趨勢不說,矽谷電子業的身價也早已不如前,美國經歷過此波景氣低迷,上市之路受阻,創投界普遍對高科技投資案縮手,矽谷一籮筐等待投資者、待價而沽的初創企業,不少矽谷半導體團隊棄守電子業,整個轉移至太陽能等綠色企業及生物科技,早已不是新聞。

哈佛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於2003年5月出版的IT沒什麼了不起("IT Doesn't Matter")後,還曾引起矽谷衛道人士的一陣恐慌,現在,產業外移已不再是問題,IT是否matter也不重要了,因為能夠找到核心價值的廠商,還是可以永續經營,至於找不到價值的廠商,也就下台一鞠躬,被順勢淘汰了。

被貼上了低價商品的標籤的電子產品,要如何自抬身價,經歷過不景氣洗歷的矽谷企業,又要如何重拾光環?蘋果 (Apple)是少數找到自身核心價值的代表性廠商。

蘋果的價值
在於品牌與研發

如果您有機會經過蘋果(Apple)位於美國史丹福大學校區附近的購物中心與其他據點的旗鑑店,一定會對該直營店無時無刻充滿人潮的魅力印象深刻,iPhone與iPod持續發燒,Apple經營出自已的品牌效果,而且不斷的向上突破。

蘋果之價值,除了品牌的價值,還在於它不斷投入研發的勇氣與決心。在高科技產業不斷移出矽谷的此刻,蘋果還是少數不斷續加碼做投資的廠商之一,該公司不只加碼在自身的R&D,在購併方面也從不手軟,而且它的購併是軟硬兼吃,2008年還購併硬體廠商PA Semi,即顯示它不只是做品牌、做通路而已,自身的研發團隊也不斷在強化。

培養出Google等多少億萬網路新貴的矽谷,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不適者大量外移,對一家矽谷高科技企業來說,毛利率落入30%-50%以下即很難生存,晶片大廠Broadcom即使面臨多家台系廠商的競爭,毛利率還是堅守在50%左右。

曾有人大膽預測未來全矽谷的半導體廠商將只剩下英特爾(Intel)與博通(Broadcom)等大型廠商、系統(或平台)預料也將只剩下Apple與Google等指標性廠商。蘋果的iPhone與iPod預期持續發燒,而最主要是靠Apple Store的應用面(Applications)在支撐。

Google挾龐大的搜尋引擎威力,加上YouTube多媒體與Android手機平台威力,將繼續領導潮流;而事實上,Google近幾年來正秘密培訓自已的硬體團隊,該公司的硬體發展計劃一直被視為一級機密,市場曾謠傳Google要做伺服器等硬體,但卻未經證實。

至於其他的矽谷電子業廠商要如何找尋自已的出路?財務上要找尋出路、產品要找尋出路、各方面都要找尋出路,找不到出路,只好出走,尋找另一個出口。

Fabless走向IPless!?

矽谷是孕育微處理器(CPU)大廠英特爾(Intel)的搖藍,Intel發跡後的數年內,電子產業媒體曾每年追隨著英特爾的處理器速度(Ghz)為舞,而現在,電子業發展至今,矽谷不再只追隨著Ghz,電子業正走向下一頁。

曾創辦多家公司、現於Cortina Systems副總裁吳文燦曾提過,矽谷的經驗從晶圓代工(Foundry)進入無晶圓工廠fabless,下一步是什麼?有沒有可能是進入IPless(無IP廠)?如果您看美國戴爾(Dell)之類廠商,全部都下單到亞洲的代工廠,亞洲代工廠全包的結果,就是連軟硬體到R&D,什麼都攬在自已身上,到最後,亞洲高科技廠商大者恆大,美國廠商則走向IPless。

也正為了避免落入IPless局面,矽谷大型IC設計如Broadcom、NVIDIA等大型IC設計廠商必須不斷的加強自身的競爭力,才能穩居Fabless前十大寶座,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前陣子才在矽谷華美半導體協會(CASPA)年會演講中表示,NVIDIA經歷過2009年景氣震盪的一年,愈要加強自身的研發實力,研發經費持續加碼。

Broadcom也是如此,除了繼續加強R&D,值得注意的是,即使Broadcom面臨產業外移壓力,核心技術還是掌握在自已手上,甚至是經營權,VP以上高階主管幾乎清一色是老美。

上述兩家矽谷頂尖的IC設計公司不約而同呼籲,愈是不景氣,愈要做R&D,而愈是做硬體的廠商,愈要從應用面為出發點,這似乎是硬體廠商面臨此波景氣變化最重要的應變法則。所有的硬體廠商,在進行產品規劃時,都要從應用端來出發,也就是從應用端看向產品面。

台灣資金入注矽谷
矽谷企業回流IPO in Taiwan

而在此同時,矽谷的高科技產業正逐漸產生結構性變化,2009年面臨空前不景氣,矽谷中生代初創企業急需資金,海外佈局腳步未停歇的台灣高科技廠商適時介入,幾個矽谷大型投資案的背後金主,實為台灣業者,廣達投資了多核心微處理器廠Tilera、與3D感應IC設計廠商Canesta,整個電子產業供應鏈迅速往亞洲移動,台灣技術實力透過海外購併案也更上層樓。

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為美國華爾街股市IPO管道不暢通,外資來台灣上市的趨勢,隨著台灣開放外資企業前來台灣登陸與櫃案,外商企業Array Networks打響第一炮後,目前據說前來登記的外商已開始排隊,台灣是否成為華爾街之外,全球電子產業聚集的重要上市據點,值得關注。

至於其他矽谷企業的出路又在哪?時代已經改變了,從應用面(Application)去想硬體的發展方向、從打品牌去抗產品低價化、做硬體卻同步加強「軟實力」。而企業本身的財務狀況將是上述所提所有項目之根本,因為即使是當紅的知名網站facebook,也急欲在財務上立於不敗之地,爭取上市或找買主,以免落入社群網站2年一輪的快速淘汰賽裡。

企業的自省(Back to yourself)

前些時候筆者到矽谷知名有機綠色超市Whole Foods用餐,看到Whole Foods正提倡「回饋地方」(Back to local)與「回饋自然」(Back to nature),在加州瀕臨破產、地方經費有限,同時呼應減碳的現在,Whole Foods提倡享用當地食物並回饋地方有機農場的良性循環,而最重要是,此舉也同時提醒每個人都要自省(Back to yourself),回到最內在的yourself。

Whole Foods提倡有機農業的發展與台灣鼓吹精緻農業不謀而合,事實上,現在的矽谷,除了部份維持不墜的電子業領導廠商,綠色能源、生物科技,以及源源不絕新一代的軟實力廠商(網際網路業者)正欣欣向榮。

全球電子業重心大舉往亞洲移動,對台灣廠商來講絕對有利,然而電子業的長期發展,還是必須靠核心價值與詳密的計劃來支撐。矽谷廠商經歷過數波產業外移與景氣波動,大型廠商蛻變的經驗,對也將面臨到產業外移與毛利拉鋸戰的台灣廠商而言,具一定的參考價值。

Broadcom近幾年來即使賠錢也要培養自已的手機基頻晶片團隊,就是為了日後重要的一役(該公司期許2010年手機晶片能大放異彩),以行動產品的核心—手機基頻晶片來帶動後端所有無線通訊連結的產品,因為,具備堅強研發實力的系統與IC設計公司,才能隨時突破重圍。

同理,蘋果若沒有vision與應用端支撐、內部不加強R&D,端靠漂亮的包裝,還是無法蛻變成今日的蘋果。

議題精選-Android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