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術界角度看行動支付的商機與挑戰
行動支付已是行動應用中兵家必爭之地,透過智慧型手機來進行支付的動作,不僅方便、快速,出門免帶錢包,且各種折扣都能透過手機來進行,也能經由LBS適地性服務來找出附近有優惠的店家,來進行消費,不用牢記哪家的信用卡有什麼樣的優惠,以進行智慧消費。如今產業界已有許多解決方案,但站在學術界是如何看待行動支付呢?就讓台大林建甫教授告訴您…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林建甫博士,針對「行動支付的商機與挑戰」議題做講解,他以自己走出辦公室,現職經濟部、財政部等諮詢委員,與考試院、陸委會、海基會等顧問,以及擔任過台灣經濟研究院、證券櫃買董事等經歷,用自己在金融與財測方面來專長,以經濟學的角度,來分享他對行動支付的看法給現場來賓,探討其所帶來的商機。
他表示過去自己擔任證券業董事期間,對於最先進的高科技公司,總會積極鼓勵找機會趕快上市上櫃,以利將商業行為拓展到股東甚至一般大眾,讓全民來共享其成果。而行動支付的目的,簡單說就要是「一機搞定」,一次能做完所有的事情;但是背後平台最重要的就是「認證」問題,所以監管上非常麻煩。
從行動支付的生態圈運作,可以看到這樣的循環:1. 從Discover(發現)開始,有特價、優惠券等促銷誘因,然後,2. 進入Explore(探索),這時廠商提供產品資訊。接著,3. 消費者進入Buy(購買)階段,此時廠商提供行動支付服務,最後到,4. Engage (保證能收到貨?請到款),廠商也可以進行忠實顧客的消費回饋。
以上每個階段都有許多業者進入,也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平台出來。因此要發展出一機搞定的消費模式,就必須要在生態圈的每個環節內,建構出互信模式,而這也就是今天發展行動支付最重要的部分。
有關於行動支付,是指消費者通過行動終端(手機、平板等)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務支付的一種支付方式。而隨著行動通信從話音轉向數位業務,各種行動增值業務層出不窮,而行動支付就成為其中的一個亮點。行動支付要成功導入必須具備7個S:標準、安全、儲值、社群網路、快速、分享、可擴展性。其生態系統就是讓行動裝置結合優惠&促銷、付款、會員、預購等活動,搭配資料分析、地緣位置、社交媒體整合,以導入更智慧的顧客互動。
行動支付的特點 與其帶來的商機
行動支付有三個特點:移動性、實時性(隨時性)、快捷性。依金額大小可分為兩大類:微支付(小於10美元,如數位下載)、巨集支付(金額較大者,如線上購物)。也由於行動支付商機大,除了電信公司能賺通路費用,銀行賺服務費,第三支付業者賺金流費之外,智慧型手機與行動支付相關軟硬體業者,也可搶得商機。
行動支付的解決方案,在技術方面可透過以下幾種來達成:1. NFC(近場通訊);2. WAP (無線應用協定);3. RFID (無線射頻辨識)、4. SMS(簡訊)與USSD (非結構化補充資料);5. 超音波。此外,最近也有不少廠商推出QR Code的方式。
整體來說,行動支付市場演變至今,共有五種應用種類,即:1. 手機在POS機前結帳(如各信用卡公司的電子錢包),2. 手機即是POS機(如紅陽Swipy),3. 各種行動付費平台(如PayPal),4. 電信帳單付款(如HiNet小額付費),5. 商家自推的封閉支付平台(如星巴克隨行卡、iCash卡)。
在行動支付的商機部分,顧能預估2014年有3千多億美元,到了2016年約為6千億美元,以兩年翻倍的速度在成長。若從經濟學的GDP來看,美國2014年預估將達17.5兆美元,而中國大陸達10兆美元。再看2013年中國大陸在行動支付交易量的總和為10.83兆元(人民幣),可算出大陸在行動支付交易的金額,就佔了1/5 (20%)的GDP。從此數據來分析,若將各先進國家2014年的GDP加總起來,約40兆美元,林建甫粗估行動支付的市場就會有8兆美元的規模。
行動支付與第三方支付 皆需要的認證平台
2013年金管會已宣布開放金融機構申請辦理手機信用卡業務,讓信用卡結合手機,引爆全台行動支付的熱潮。為提供安心的行動支付平台,以搶攻台灣5兆元的商機,財金公司、票交所、聯合信用卡中心合組「台灣行動支付公司」來建構PSP TSM(支付服務供應商之信託服務管理平台)。
另外,5大電信業者與悠遊卡公司所組成的「群信行動數位科技」也建構MNO TSM(行動網路營運商之信託服務管理平台)。在以後互相介接之後,民眾可將個資透過發卡行來傳送到TSM平台認證,再透過OTA(空中下載)將卡片資料放入SIM卡。
將信用卡整合至手機SIM卡之後,消費者用手機付款時,就不限於單一電信公司用戶,也不限信用卡種類。只要下載相對應的電子錢包App,付款時,可以選擇各種付款方式(如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悠遊卡,儲值支付帳戶等),形成一種跨電信公司、跨手機型號、跨卡片、跨儲值帳戶的一種多功能支付應用。
再看高科技應用部分,他指出IDC預估2014年的科技產業趨勢,將圍繞在「行動運算」、「雲端服務」、「大數據」、「社群網站」這四大支柱而形成的「第三平台」來發展,期許各業者應該軟硬並重,才能軟硬通吃,再創台灣科技的高峰。因為以行動運算部分來看,如今手機已經無所不能,功能甚至比早期大型電腦還強,可以做很多的應用,更是行動支付市場必備的主角;在大數據部分,透過行動支付的交易資料,可用來做消費分析(如電子發票),擬定市場行銷策略。
在雲端運算部分,各單位將資料共享,可減少資源的耗用。例如電子收據?發票放在雲端,就不用列印出來,且可以設計自動對獎機制,環保又省時;至於社群網站部分,則是可以透過社群力量,來分享各種消費資訊或優惠,讓大家以團購的方式,來拓展客源。
至於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部分,則是一種中介平台,讓買賣雙方能夠在交易過程中,透過第三方支付業者(PSP),來讓消費者付款?通知商家發貨?消費者收到貨?商家收到款。目前PSP業者,台灣有:中華支付、支付連、歐付寶、智付寶、豐掌櫃、第e支付;大陸有:支付寶、QQ才付通、銀聯在線、快錢、匯付天下;美國則有最大的PayPal。
2014年台灣PSP專法草案已通過,將開放O2O (Online to Offline)線下實質交易、多幣別儲值與支付、無實質交易的匯款(上限3萬元)。林建甫認為台灣的腳步太慢且限制又多,使得該龐大商機拱手讓人。他亦感嘆的說,當初若早點開放,PChome和雅虎早幾年去大陸發展,哪會有今天的馬雲?
最後在大陸變種部分,由於利率未自由化,因此PSP業者嘗試推出貨幣型基金,來讓儲值者有更好報酬。他舉例馬雲的支付寶與天弘基金合作,拓展出新的金融產品-餘額寶。為個人用戶打造餘額增值服務,提供比大陸銀行年利率(3%)更高的獲利率(如5%),吸引眾多銀行用戶紛紛轉存至第三方支付服務。由此可看出行動支付可以延伸出不少商機,以此提供業界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