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的焦點-廣告媒體的真價值 智慧應用 影音
太陽誘電microsite
Event

目光的焦點-廣告媒體的真價值

  • DIGITIMES企劃

前線媒體總經理馬志堅。
前線媒體總經理馬志堅。

在資料經濟的時代,處理或分析資料的能力,往往就是企業獲利的關鍵。事實上,將數據資料轉換成經濟價值,本來就是現有的商業模式之一,如電視收視率調查,就是最典型的範例之一,但巨量資料的分析技術,卻可能為這些過去的資料經濟模式,帶來巨大的改變。

前線媒體總經理馬志堅指出,以台灣的第四台為例,一整天播出的節目超過1,000個,為了瞭解那個電視節目的收視戶最多,於是就有了收視率調查,也開始影響電視節目及廣告業者製播節目的習慣,這些接受收視率調查的收視戶愛看什麼,等於定奪了台灣的電視節目內容走向。

但馬志堅指出,現在最廣被採用的收視率調查方法,其實從1989年就已經開始影響台灣,而且同樣的調查,在美國每月要汰換300個樣本戶,但在台灣,收視率調查公司卻不主動汰除,有些樣本戶一直沒有更換過,形成「化石級樣本戶」,而其所發展的抽樣推估方法,能否反映所有電視收視戶的收視習慣,不無疑問。

過去的資料蒐集技術,難以蒐集數百萬個電視收視戶的收視資訊,只好用統計學上的抽樣調查方式,再進行加權推估。但馬志堅指出,現在的電視收視率調查樣本戶,不但只有1,800個,1%的收視率就象徵著20萬個收視戶。

馬志堅以花蓮地區為例指出,花蓮地區其實只有1個樣本戶,就能決定整個花蓮地區33萬戶以上的收視行為,可信度當然會打折扣。更重要的是,任何抽樣統計都會有誤差,以目前的收視調查方式來推估,誤差值約在2%,但許多節目收視率都在1%左右,第十名以後的節目甚至都在1%以下,也導致這份收視率調查的真實性,恐怕早已不具參考的價值。

此外,現代的生活型態,因為白領階級和生活在都會的人常不在家,也就不會開電視,換句話說,剩下的人口階層就是收視調查器的老大,這些樣本收視戶收看電視的習慣,很可能會嚴重扭曲實際收看電視的真實狀況。馬志堅形容這種錯誤的收視資料呈現方式,等於是一種「慢性自殺」,最可怕的是,所有人還沒有查覺到問題的嚴重性。

馬志堅指出,資料要產生經濟價值,一定要精準,而傳統媒體及數位媒體的最大差別,在於後者可以將收視戶的行為傳送回來。因此,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勢必要有更為精準的資料蒐集及分析技術,才能反映真實現象。

前線媒體雖是以數位看板媒體為主要的媒介,但經營的成功關鍵,並不在於將節目派送出去,而是能將連上網路的8,000個數位看板前的所有觀眾的收視行為記錄下來,做精準量測分析。

如人臉辨識技術雖然不是什麼高階技術,但馬志堅指出,很多人不知道透過人臉辨識所蒐集的資料該怎麼用,但前進媒體利用人臉辨識技術,透過數位看板上的攝影機,分析數位看板前5公尺,70度範圍的收視戶年齡、性別等,而且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做完運算,並將資料拋轉到後台進行量測,就可提供更為精準的收視資訊。

同樣的資料分析方式,卻不見得能夠在其他影片收視方式實現。馬志堅以視頻網站的影片為例,現在要知道有多少人點擊影片也許不難,但如果想要知道觀眾的收視行為就會很難,如不管使用者怎麼拖拉進度條,影片點擊數是不會改變的,但哪些影片片段是收視熱點,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資訊。

以隋棠拍攝的發熱衣廣告影片為例,男生跟女生的收視態度就完全不同,根據前進媒體所蒐集的收視行為分析,男生會關注的影片片段,就是隨棠有出現的片段,但只要隨棠開始介紹衣著的穿搭時,女生關注影片的態度就會明顯提升。

馬志堅強調,能夠抓到眼球資訊,才能抓到每一秒的資訊。行為模式分析其實才是關鍵字搜尋的領先指標,透過行為模式分析,可以讓影片託播業主知道,影片哪些片段會特別吸引人,甚至可以判斷不同時間、不同地區的人,會喜歡哪些特定的片段。如防曬產品的關注度,會跟紫外線強度有關,上班族買酒的時間雖是下班後的晚上,但決定買酒的時間,卻可能是早上上班前在便利商店買早餐的時間。

如此一來,運用訊息新聞的關注度分析,就可以發現民眾真正關注的議題是什麼,討論有依據,決策才會有方向。馬志堅指出,真正有意義的媒體接觸體驗,可以從消費者接觸廣告開始,只要能夠做到廣告精準接觸、消費者關注分析,就可以發掘潛在目標群,並提出創意表現,就是讓資料產生價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