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2.0實測與體驗評析 智慧應用 影音
DTMember
DForum0227

iPhone 2.0實測與體驗評析

  • 郭明錤

即便新版iPhone的操作體驗在眾多智慧型手機中,還是處於領先優勢,但蘋果仍然未雨稠繆,建立第2波、以軟體與服務為本的優勢,企圖拉大與競爭者差距,以目前iPhone 2.0規劃的相關應用表現可圈可點,但也未嘗沒有缺點…

蘋果(Apple)的iPhone 3G於2008年7月11日開始販售,除支援3G、內建AGPS…等硬體更動外,名為iPhone 2.0的軟體更新,亦為強調的新賣點。

iPhone 2.0的特色,除對先前版本調整、改善外,更重要的為支援App Store這個大改變!可讓使用者下載安裝各式第3方軟體。手機平台走向開放可說是趨勢,即便iPhone不是這方面的先驅者,但完整的系統規劃,也讓它一推出2.0改版,就超越其它同樣想透過第3方軟體強化自身競爭力的主力廠商,觀察重視使用體驗的蘋果,如何在iPhone上實作,以及使用上的優/缺點…等,可作為相關廠商開發產品或服務設計上的重要參考依據。

新增中、日語系輸入 為擴大市場準備

為提升iPhone全球銷量,讓iPhone具備多國語言輸入為必須條件。這次iPhone 2.0更新中,特別增加過去所欠缺的中文與日文輸入功能。

中文方面,無論繁體或簡體,均可透過英文鍵盤搭配拼音方式進行輸入,此外,亦支援手寫辨識輸入,而無論拼音或手寫辨識,都有聯想詞功能,提升使用者輸入效率,但經反覆測試,此功能似乎並不具備學習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嚴格來說,雖iPhone 2.0內建的手寫辨識率,比不上第3方開發的iAccess,但已相當實用。

iPhone上市時,許多人擔憂電容式觸控面板因需透過手指操作,因此在精細度表現可能不如電阻式觸控面板,然而,在實際操作體驗後,發現電容式觸控面板,應用在手寫辨識上,也有相當出色的表現。

日語方面亦有2種輸入方式可選,分別是拼音與類似目前日本手機的50音排列鍵盤。前者透過英文鍵盤,根據輸入後的羅馬拼音顯示日文,後者則會秀出1個類似現有日本手機排列、但改良過後的日文輸入。差別在於,原本使用者欲輸入時,需連續按1鈕最多4下,在iPhone上則是壓住1鈕,則上/下/左/右就會秀出其它4個字,此時,使用者只要稍微移動手指頭便可進行選取,充分利用觸控面板優勢。

持續改善細部體驗 強化使用便利性

除輸入法外,iPhone 2.0也改善許多小地方。首先,可應用MEMs感測器,切換計算機功能。當使用者垂直拿取iPhone時,為一般功能計算機,而當使用者橫置時,便會自動透過MEMs感應,操作畫面立即轉換成工程用計算機。

此外,也加入先前沒有、而許多使用者期望的聯絡人搜尋,並讓聯絡人成為1個單獨圖示,放置在主畫面上,不必透過點選電話功能再行切換。

輸入密碼方面,蘋果也有細微調整。過去使用者輸入密碼時,在密碼欄位一律不會顯示所輸入的文字。新版則會顯示使用者所輸入的最後1個密碼字元(前面字元會自動馬賽克顯示),以便確認是否輸入錯誤,算是十分務實的設計,也可避免觸控輸入不明確反倒造成iPhone觸控界面反感與誤解。

最後,較明顯變更點為email設定。iPhone 2.0加入微軟的Exchange與蘋果新推的網路服務mobilme設定,供使用者更彈性選擇。若來信有微軟Office或蘋果iWork檔案附件,也可直接點選開啟、瀏覽。

然可能因加入更多功能,某些時候iPhone 2.0的操作不似先前版本順暢,像是切換畫面時,偶有遲緩1~2秒的狀況,雖大多時候在可接受範圍內,但隨著應用程式安裝數目增多,其遲緩現象有時會讓人無法忍受,這應該是蘋果未來會持續改善的重點之一。

App Store內容豐富 提升iPhone平台泛用性

App Store可說是iPhone 2.0的重頭戲。欲讓手機成為開放平台,雖是相關業者一致的願景,但如何設計合適的使用流程,才是挑戰的關鍵!

更新為iPhone 2.0後,使用者可透過App Store下載第3方應用程式進行安裝,增加iPhone功能。有2個進入App Store的方法,一是透過PC/Mac上的iTunes,點選iTunes Store後,再點選進入App Store,此外也可在iPhone主畫面點選App Store圖示後進入。進入App Store即可瀏覽、搜尋與下載各種第3方應用程式,前者透過與iPhone同步安裝,後者則直接在iPhone上顯示安裝圖示。

目前就算沒有提供音樂下載服務的國家,許多也都可使用iTunes Store內的App Store服務。不過即便如此,似乎仍有某些應用程式,僅能部分國家提供的情況。例如俄羅斯方塊(Tetris)遊戲程式,可在美國的App Store內付費下載,但在台灣的App Store卻找不到。

而透過iPhone安裝的畫面設計頗有巧思。先前iPhone若欲安裝第3方應用程式,需透過Installer或Cydia,當中1個缺點是安裝時不能跳出安裝畫面,需等其安裝完畢才能使用其它功能。而App Store的安裝過程中,可在主畫面上看到欲安裝應用程式圖示,並在圖示上看到1個安裝進度表,且同時可使用其它功能(看網頁、打電話…等)。此種允許iPhone多工的機制,該是只有蘋果才能使用。

若要移除程式也很簡單。按住畫面上某圖示超過2秒,可發現畫面上每個圖示開始抖動,此時應用程式圖示的左上方可見到1個「X」,點選並確認後,即可移除。

若透過iPhone下載並安裝第3方應用程式後,當與PC/Mac同步並將下載程式傳回iTunes資料庫時,偶而會發生進行至某進度後便停滯的現象。過去筆者測試在iPhone上的iTunes Store購買歌曲後,將其同步至iTunes資料庫時,亦發生過此現象。若蘋果後續不改善此問題,則將影響使用者對iPhone穩定度信心。

目前App Store內約有900多個應用程式,透過分類與關鍵字搜尋方式,讓使用者搜尋、瀏覽,雖有挖寶樂趣,但偶爾已有陷入資訊大海的感覺。未來隨應用程式數目增加,想必現有的瀏覽設計肯定不敷使用,如何強化瀏覽設計,甚至加入Web 2.0常見的資料分類,都是蘋果未來可能持續改善的重點。

目前App Store可說有著琳琅滿目的應用程式,共有Books、Business、Education…等19大項。當中讓筆者第一時間印象最深刻的,為Remote、資訊瀏覽類與遊戲。

蘋果牌遙控器閃亮登場

蘋果免費提供名為Remote的應用程式,使用者在iPhone上安裝後,可瀏覽、播放與停止與iPhone位於同Wi-Fi區域網路下,有安裝iTunes的PC/Mac或Apple TV。

對使用者而言,以iPhone操控PC/Mac上的iTunes,嚐鮮心態居多。除非使用者與欲操控的PC/Mac有一定距離,則在「科技始終來自於惰性」前提下,此種使用方式才稍微有實用價值。

對Apple TV而言,將iPhone當做遙控器,與原本Apple TV的按鍵式遙控器相較,可說大幅提升操作效率。因iPhone可用觸控滾動的方式選取影音檔案,或利用虛擬鍵盤輸入文字,比原本需一次次按鍵的操控模式更為方便。

不過,目前無法在iPhone上用Cover flow此種3D直覺方式,僅能用文字條列與靜態圖片方式瀏覽、選取播放PC/Mac或Apple TV影音檔案,可能考量專輯封面圖檔會讓操作延遲。目前雖僅能顯示靜態圖片,但碰上影音曲目增多,也會造成傳輸負擔,蘋果選擇透過頻寬較大的Wi-Fi,而不用頻寬較小的藍芽作為傳輸方案。

而不使用藍芽,也有個好處,就是可讓無內建藍芽的iPod touch,亦能享受此應用。

有趣的是,在靜態圖片上,除專輯封面,亦可見到表演者欄位。目前一般數位音樂檔案,僅能內嵌1張圖檔,而一般播放程式即將此圖檔當做專輯封面。從iPhone Remote上可見到另1組圖檔資訊欄位,是否代表未來蘋果會讓單一音樂檔案,同時可內嵌2個以上圖檔,以增加使用體驗?值得持續觀察。

如iPhone Remote這種應用,目前測試意味居多,若iPhone銷量不錯,對帶動Apple TV銷量多少也有幫助。依蘋果過往作風判斷,開放iPhone與其它廠商產品整合機率不高,故此種較為封閉的作法,一旦主力帶頭產品銷售量不佳,則會發生兵敗如山倒局面。

專為iPhone設計的資訊類軟體

iPhone特色之一是可透過更直覺的觸控進行操作,加上3G版本登場,所以iPhone隨時處於連線狀態時,可說為1個相當不錯的MID資訊瀏覽平台。

iPhone雖強調多點操控,可讓使用者較其它手持裝置更便利的方式,瀏覽一般網頁,若能針對iPhone畫面解析度與觸控行為設計呈現方式,肯定能讓iPhone使用者有更好體驗。

在App Store上,也可看到許多這方面的應用程式,如NYTimes、Bloomberg、Google、eBay、MySpace、Facebook與Twitterrific…等,均針對iPhone解析度與觸控操作,重新設計版面,讓iPhone使用者可更方便使用該網站功能。

不過這些早在App Store發布前發生。Google早已針對iPhone,對Web呈現最佳化,使用者開啟iPhone上的Safari瀏覽Google首頁時,可見到與PC上不同、專為iPhone設計的網頁。

而時代雜誌(TIME)更指出,iPhone已成為許多人瀏覽情色網站的最愛,這從iPhone開賣至今,用Google搜尋「iPhone」與「Porn」關鍵字次數,提升5倍之多可明顯看出,而愈來愈多的情色網站,順應「市場需求」,針對iPhone重新設計網站呈現方式,讓使用者有更好的「體驗」。

遊戲娛樂為重要應用

App Store有統計付費與免費的應用程式下載次數,當中佔最大宗的,就是遊戲。相較於一般手機,iPhone的確是1個更適合提供遊戲的平台,包括具備直覺觸控操作、全球iPhone軟/硬體規格統一、超過Nintendo DS與Sony PSP的圖像性能…等。

從下載次數看來,普遍最受到玩家歡迎的,為SEGA的付費遊戲Super Monkey Ball。此款遊戲操作方式與一般遊戲不同,透過玩家傾斜iPhone水平相對角度,決定主角移動速度與方向,此種善用MEMs體感控制且直覺操作方式,可說與Wii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免費遊戲方面,則由Tapulous的音樂遊戲Tap Tap Revenge最受iPhone使用者歡迎。隨著音樂節奏,使用者需逐一點選從遠端滑落過來的球。由於iPhone具備觸控操作功能,也適合玩這種類型遊戲,不過此種類型遊戲,已在DS上相當普遍,並無特殊之處。

而Hudson提供的Aqua Forest,可說是讓人印象深刻的異質遊戲。玩家可在畫面選擇灑水、放火或放置木條…等,並晃動iPhone,讓畫面中物體跟著晃動,透過物理運算模擬實際碰撞產生自然現象(如水遇到火會有水蒸氣),加上水晶般的心靈音樂,別有一番風味。

眾遊戲中,也有類似傳統遊戲機的遊戲在iPhone上登場,同是Hudson提供的Bomberman就是其中1款。當使用者將手指頭放在畫面,會出現上/下/左/右淡色箭頭,並透過移動手指頭方向,模擬實體十字鍵,操作主角移動。因放置炸彈的按鈕在畫面右端,故操作方向的任務,勢必得交給左手。雖畫面精細,然在操作移動方向上,不若實體十字按鍵順暢,且手指頭加上手掌擋住視線,一旦放在畫面上,至少遮掉一半畫面,雖是名作移植,卻因操控限制影響好評。

從此看來,iPhone雖具攜帶遊戲機特質,但若不能針對iPhone特色,設計合適的操控方式與內容,僅想透過移植傳統遊戲搶市,肯定不易討到玩家歡心。

一般而言,若橫置iPhone、雙手握住的方式玩遊戲,需頻繁以右手操作,則常會擋到iPhone出音口,影響音效呈現。因iPhone畢竟是手機,其喇叭孔為iPhone電話功能設計,此為天生的硬體限制,除非調整遊戲操作,或玩家戴耳機進行遊戲,否則將無法避免體驗不佳的問題。

此外,iPhone內建的加速度感測器可說是雙面刃。攜帶遊戲機的魅力,在於使用者可任意以各種姿勢遊玩。玩iPhone應用加速度感測器遊戲時,卻得「正襟危坐」,避免不必要的畫面切換或動作…等,這都是設計iPhone遊戲時必須注意的重點。

競爭焦點漸變 平台競爭力為關鍵

在可見的未來,將會有愈來愈多競爭者,推出不遜於iPhone操作體驗的產品。下一波競爭重點是,誰的產品能夠提供更多的服務與功能,就有愈強的競爭力。

而這也是目前iPhone的優勢之一。因起步早,所以比其它目標同是開放平台的手機,擁有更多第3方程式可用。而從2008年7月11日開張2個禮拜內,下載次數即超越2,500萬次,足見此平台對使用者而言,的確有其魅力。

然App Store並非沒有弱點,必須以較不普便的開發環境(Objective-C加上Mac)、需讓蘋果抽成30%(一般電信業者抽成約10%)及不夠彈性的金流機制…等,都是會讓開發者裹足不前的可能原因。

因此,若後進者推出不遜於、甚至超越iPhone操作體驗產品的同時,亦針對上述因素強化平台競爭力,在未來廣大的市場上,將有機會佔有一席之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