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市電平價時代來臨 太陽能市場將反轉 智慧應用 影音
Blue Yonder
IC975

歐市電平價時代來臨 太陽能市場將反轉

  • 台北訊

「PV Taiwan 2012台灣國際太陽光電展覽會」於10月3日起在台北世貿一館連續展出3天,在展前記者會中,茂迪執行長張秉衡、有成精密董事長陳思銘、碩禾電子材料董事長陳繼仁、昱晶總經理潘文輝等4家業者,針對市場未來潛力、產業布局與策略方向,分享了他們的看法。同時,會中也宣布由工研院量測中心與台灣太陽光電產業提出並獲國際通過的太陽能電池產業技術標準,希望為產業注入強心針。

近兩年的歐洲金融危機促使各國政府採取緊縮措施,整個歐洲的太陽能政策都轉向削減補貼、大砍FIT(Feed in Tariff,政府電力收購制度),太陽能產業Low-FIT的時代正式來臨。

有成精密董事長陳思銘表示:「德國目前的FIT,10KW以下的小系統只剩18.36歐分,而1,000KW以上系只剩12.71歐分,這樣的價格確實很低,但這對太陽能產業而言,可能是危機也是轉機,因為價格降得快,市場變動更快,如果跟不上市場節奏的可能就會被淘汰。但我們之所以看到轉機,主要是因為過去大家一直認為太陽能發電成本過高,沒有政府補助就活不下去,已經成了過去式。

目前德國的傳統電價每度電約20歐分,但太陽能發電價格卻只有12.71歐分,表示市場已經開始倒轉,過去是用傳統電價補貼太陽能發電,但現在我們看到的反而是太陽能發電補貼傳統發電;這表示太陽能發電已經有資格在經濟效益上取代傳統石化能源,以目前太陽能佔全球供電總量如此低的情況下,太陽能未來發電的潛力可以說是無限的!」

換句話說,即使補貼大幅削減,太陽能發電將保持著經濟上的吸引力。陳思銘補充:「以太陽能的主要市場德國為例,德國目前正在研擬新的市場機制,未來可能的做法是採用電力採購合約PPA(Power Purchase Agreement,電力購買協議)。例如電力公司會和太陽能系統投資人簽一個20年固定費率的電力採購合約制PPA,以每度電18歐分將系統的餘電賣給電力公司,由於德國目前電價每度電20歐分,所以電力公司轉賣這些電是以電價每度電20歐分賣出,而且每年電費還會漲價,因此20年固定只付18歐分對電力公司有利可圖,電力公司會樂於收購。

但這與FIT不同的是,這是餘電回售的制度,也就是說,系統投資人他的太陽能電力系統一般所產生的電,40%~50%會先被自己用掉,沒有用掉的才會賣給電力公司;這樣的新制度會使得太陽能系統裝愈多,該國的平均電價愈低,所以政府會更支持;但問題是,所有的市場參與者可能需要2~3年才能熟悉這套新的遊戲規則;但我們相信,新的制度一旦被廣泛接受,後續它的發展潛力應該會超乎我們的想像。」

根據國外最新研究報告結果顯示,經過近兩年的動盪之後,影響太陽能產業供需關係的主要指標將恢復平衡。面對供需平衡後的市場與更穩定的產業環境,昱晶總經理潘文輝認為:「我們現階段利用產業調整期,在核心的太陽能電池事業,致力於提升產品效率、精進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並擴展客戶基礎,以期在供需平衡後的市場與更穩定的產業環境中,能夠以具差異化的產品增加市場佔有率,改善獲利能力及健全產業地位,在各方面有更卓越的表現。」

面對國際市場競爭及大廠的垂直整合,台灣持續朝向研發自有新興技術、建構完整的產業鏈及全球布局的方向發展。除了專注於太陽能電池的事業外,昱晶有更積極的策略布局。潘文輝表示:「我們在上游的太陽能晶圓及下游的太陽能模組均有布局,另外在終端市場系統發展方面亦有著墨,相信一旦產業前景轉好,或是因各國立法的幫助(如美國、歐盟、印度的雙反行動),進而提升台灣廠商在產業上至下游的競爭優勢。」

另外一個全球化的重要關鍵,即是與國際業者合作及策略聯盟。潘文輝表示:「我們積極看待各式與產業先進合作的機會,結合自身的競爭優勢,期待能把握任何有利的合作可能,發揮綜效,創造最大的企業價值,進一步將產業帶向市電同價,落實此節能產業的最終目標,減少環境汙染及社會成本,提供永續的潔淨能源,實現社會責任與自我期許。」

在太陽能產業供應鏈中,材料業者受產業波動的情形相對較少,並維持穩定的成長。碩禾電子材料董事長陳繼仁針對節能產業所需之材料的開發、多角化的經營及產業布局方面,分享他的規劃:「碩禾是矽晶太陽能電極漿料領導廠商,而且是少數能同時提供背鋁、背銀及正銀等3種量產漿料的材料供應商。為提供客戶更完整的服務,碩禾短期除了在3種漿料持續開發更高效率及低耗量、低成本等配方外,在長期多角化方面也投入下游電廠開發,結合母公司國碩集團在矽晶片及銲錫帶等材料資源,可以掌握主要材料自製優勢,並提供電池片及模組等客戶生產,加強雙方合作關係。此外,在新技術開發上將持續在如染敏電池及CIGS等電池技術上投入開發,增加利基型太陽能產品。」

另一個展現台灣業者實力的是,主導國際上的產業技術標準。今年在PV Taiwan展前又通過一項由台灣產業界和工研院一起提出的太陽能產業技術標準。長期致力推動國際標準的工研院量測中心副主任莊柏年,與金頓、旺能等八家廠商共同參與此項「矽晶太陽能電池在運輸環境條件下之振動測試方法」的制定,他表示:「建立國際產業標準對提升產業技術與降低成本十分重要。該一標準將有助於台灣太陽能電池廠、模組廠及系統廠拓展國外市場,提升我國產業與產品的國際形象。」

展望未來,陳思銘認為太陽能產業十分樂觀。他表示:「我們相信太陽能產業目前正進入一個重要的市場調整期,一旦這個期間走完,市場的榮景便會再現。替代能源的時代正式來臨,太陽能發電成本太高一詞將走入歷史,用太陽能發電逐漸取代石化能源,即將在全世界各國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