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市場起飛 資訊服務產業需把握
全球ICT產業近年來的發展趨勢,已經漸漸從強調規模經濟的硬體製造思維,轉向各種應用領域的專業服務。
事實上,許多過去以硬體銷售為主的ICT業者,如IBM、HP等,都已轉型為以提供各行業別領域的資訊知識服務業務模式,尤其是在雲端運算應用環境漸漸成熟的今天,以網際網路資源為基礎架構的系統服務,更已深入許多產業別的資訊應用市場,如醫療產業就成為資訊應用的重要發展方向。
提升醫療品質 控制醫療成本
醫療資訊化的範疇相當廣泛,如電子病歷、醫療影像擷取與傳輸系統(PACS)、健康資料庫加值運用、遠距照護、NFC應用等,不管是對ICT產業或醫療產業,都具備相當龐大的商機。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分析師蔡鳳凰指出,我國目前醫療產業發展方向,係由疾病治療走向健康預防,由集中式走向分散式照護,且逐漸發展為以病患為中心的樣態,故結合資通訊技術的智慧醫療,發展行動化、無所不在的健康照護產品與服務,已成未來趨勢。
先進國家的健康照護體系,也已從醫院及機構照護趨向居家服務發展,從專注提供醫院端之專業產品,逐漸朝向滿足病患端需求發展,甚至影響智慧穿戴裝置的產品研發方向。
以診斷檢測技術為例,就是希望能在發病或徵兆發生初期,就能達成早期檢測及提出適當預防措施的目標。由於歐美日等國家,受到老年化、少子化的趨勢影響,居家照護的需求相當殷切,醫療資訊化正可協助改善民眾對長期照護需求的增加,減輕長期照護的負擔。
以美國奧克拉荷馬州非營利機構Integris Health為例,該機構將用視訊會議設備取代20個偏遠校區、醫院和健康中心的老舊系統,新系統將與11家醫院(Resource Hospital)和診所連線,由這些醫療機構提供各式健康和教育相關資訊,如言語治療(Speech Therapy)、針對學生的教育課程、急性中風遠距醫療服務(患者須與醫生連線)等。
醫療資訊化的重要價值,除了可提供更好的醫療品質化,醫療監控和成本的控制也相當重要。如2007年美國政府醫療支出超過兩兆美元,接近其它已開發國家平均每人醫療支出的兩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預估到2025年,固定用於醫療支出將約佔政府總支出之25%。
政府政策扮演重要推手
但不同的國家因應當地醫療需求的不同,針對醫療資訊化的進程,也有不同的做法。如在大陸,雖然早已試圖進行醫院資訊化的改造,但直到IBM、Micrisoft等國際大廠提出整體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後,各個醫院的資源管理系統才開始一一整合。
一般而言,醫療資訊化的推動,政府通常都會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如大陸衛生部部長陳竺所提出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中,就明確指出,為了讓大陸社會的主要健康指標基本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20年之前將大力發展健康產業,重點投資包括基層醫療體系建設、心理疾病防治體系建設、基於網絡體系的全民電子健康系統建設、慢性病及重大疾病的預防,以及大力發展民族健康產業等在內的7大專項,投資總規模達人民幣4,000億(幣別下同)左右。
陳竺在報告中指出,大陸大部分醫院的資訊化建設,還停留在以批價?收費系統、財務系統為中心的醫院資訊管理系統。基本上,二、三級醫院多已具備醫院資訊管理系統,小型醫院的需求依然強盛,因此隨著科技和醫療行業的發展,資訊系統的升級需求,已勢在必行。
相對於先進國家來說,大陸的醫療資訊化程度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醫療資訊化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2版)」顯示,大陸國內醫療行業每年投入IT的規模,僅約佔衛生機構支出的0.8%左右,遠低於先進國家的3%?5%,也顯示大陸醫療資訊化的未來發展空間相當廣闊。
按照「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的規劃,大陸衛生部將推出人民幣611億元預算的全民電子健康系統工程,包括大型綜合醫院資訊化系統的標準化建設、建立全民電子健康檔案和區域性醫療資訊化平台3項工作,其中「十二五」期間,大陸政府將選擇部分省份投入經費先行試點,開展資訊化統一標準、組織編寫健康檔案標準等工作,隨后逐步向全國推行。
事實上,考慮到地方配套資金和中央撥款比例可能超過1:1,全民電子健康系統工程總投資規模有望超過1,000億元。實際上,1,000億元的投資資金還不足以完成區域醫療資訊系統建設。參照國外的資料,英國投入120億英鎊都未能完成全國的電子病歷系統,大陸國區域醫療資訊系統建設整體投資規模,很可能將會遠遠超過1,000億元。
根據IDC發布的「中國醫療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2012—2016預測與分析」報告,2011年大陸醫療行業IT市場規模是146.3億元,較前1年成長 28.9%,IDC預測大陸2015年醫療行業IT市場規模將超過290億元,是2011年的一倍。
IDC更預測大陸2016年醫療行業IT市場規模將達339.9億元,2011至2016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18.4%,未來5年的增長速度可望高於大陸其他行業IT市場的平均成長速度。
醫療資訊化市場切入重點
綜觀前述國家導入資訊化建設的醫療產業發展經驗,不外乎著重於電子病歷、遠距醫療及醫療合作平台,且皆由手機、可移動?攜帶式醫療裝置、3C產品、遠距通訊等資訊科技大量介入,對台灣ICT產業而言,硬體市場可望掌握相當優勢,但在系統設計、軟體能力等,就有待加強了。
醫療資訊化的市場,絕對不僅於台灣,不管是大陸、美國或其他歐美國家,都是商機無限。但現階段仍有眾多挑戰,包括管理醫院龐大資訊量、整合異業系統協同運作、整合分散在各地的軟硬體資源、降低軟硬體成本、專業技術培訓、大量資料品質與安全如何控管等。
蔡鳳凰建議有意切入醫療資訊化市場的業者,首先要先注意法規面的保障。台灣業者目前不管是技術或應用能力,都有足夠的實力切入各國的醫療資訊化市場,但對於法規面的了解,卻相當欠缺,如遠距醫療給付制度法規化、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等,如果不先對各國醫療法規有深入的了解,就有可能不小心觸法,輕則貽誤商機,重責甚至會身陷囹圄。
其次是要要與品牌業者合作。由於許多在醫療資訊化著墨甚深的國際大廠,如德州儀器(TI)、西門子(Siemens)等,都已將研發、製造產業供應鏈,移至深具潛力的亞洲市場,進行通路布局。台灣業者若能與國際品牌大廠合作或以策略聯盟模式聯手,加上語言及文化優勢,可創造出台灣切入華人醫電市場的新機會。
第三是要掌握資訊系統標準。由於醫療服務體系目前尚未有系統資料共通標準及介面,未來不論面對台灣或全球市場,都得熟悉當地的醫療資料標準,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才能達到資料系統互通效果,醫療效率得以提高。
最後是加強與醫療業者互動。根據經濟部產業專業人才發展推動計畫研究指出,台灣ICT業者與醫療院所缺乏互動,導致業者難以開發符合醫療院所需求的產品,業者可與主管機關協調,建立相關業者與公立醫院互動機制,如醫院參訪、醫療行為深度觀察等,同時加強相關人員的國際行銷能力,如設法取得醫療資訊化市場的資訊、市場環境分析、參加會展等,以提升國際市場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