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綠色智能工廠,因應全球政經變局
眾所周知,當前全球的政經環境可謂瞬息萬變,充斥了戰爭、貿易制裁、關稅提高、地緣政治局勢升溫、碳稅徵收等需要嚴陣以待的因子,連帶為產業供應鏈增添了更多不確性,像是過去的長鏈轉化為短鏈,而全球化也變成區域化、在地化。
值此時刻,倘若產業無法擁抱系統智慧與自動化、進而在數位/綠色雙軸轉型上有所建樹的話,恐怕在未來賽局中淪於進退失據,逐步遭到淘汰。為此DIGITIMES於日前在高雄舉行2024年秋季智慧工廠論壇的最終章,以新製造視野為核心,帶領企業如何善用前瞻科技來優化製造營運,牢牢掌握產業升級轉型的致勝之鑰。
標準/特化設備+SI服務,體現智慧製造價值
本場論壇,由東台精機專案經理吳俊潁的演說揭開序幕。他指出東台是創立於1969年的工具機廠商,站在產業鏈的角色,不只要幫自己推動數位/綠色轉型,也要幫助客戶轉型。
隨著少量多樣、即時交貨的客製化生產模式崛起,且從中美貿易戰以降,全球已被切割為短鏈,迫使製造業客戶的供應鏈四散於各地,亟需導入科技化管理。為此,東台從最大化設備總合效率(OEE)的目標出發,提出智慧製造135概念。「1」為一個虛實整合核心,透過實體背後的虛擬運算,預先檢視生產瓶頸,及早進行改動。「3」意指製造垂直整合、價值鏈水平整合、產品生命週期整合三大整合。「5」是聯網化、可視化、透明化、預測化、智慧化五個發展Level,藉由智慧製造手段滿足客戶需求與價值。東台基於135概念打造出S.O.I產品策略,三個字母分別代表標準設備、特化設備、系統整合暨智慧製造,據此抓出客戶需求痛點、建構高效產線。
擁抱AI Agent,加速生成自動化創新即戰力
研華科技產品經理彭思凱指出,許多企業有滿手資料,卻無法有效運用,現在已可透過AI來化解僵局;如基於生成式AI的研華WISE-AI Agent,便是訴求工業自動化創新的絕佳解方。
WISE-AI Agent架構涵蓋三大區塊。一是資料,主要落在資料庫、文管中心等來源,而這些資料將被彙整至第二塊、也就是AI引擎,它內含諸多技術要素,像是提示詞、RAG、向量數據庫、LLM等,研華已預先打包完成,便於客戶開箱即用。第三塊為針對生產瓶頸分析、維修專家顧問、品質預警…等各種應用場景打造的Agents。
值得一提,企業可因應其環境需求,自由選用雲或地端各種LLM模型,以及最適合的硬體架構。此外研華提供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平台,讓生產、維修、品質、廠務、能管…等各個部門同仁,不論有無IT背景,均可快速建立自己的生成式AI應用場景。
藉助HMI,加速整合OT/IT數據並催生AI應用
北爾電子數位化與通訊產品管理部資深經理張資芳說,過去十年大家關注IoT、討論實現數據可視;如今眾所矚目的焦點變成AIoT落地,意即怎麼利用AI協助進行決策與預判。因此,如何藉助最能廣泛支援OT/IT世界眾多標準與協定的人機介面(HMI),以期流暢地將大量Raw Data上傳至邊緣端或雲端,從而藉由AI萃取數據價值,無疑至關重要。
成立40餘年來一向深具OT/IT資料收集與整合能量的北爾,時值AI浪潮崛起的今天,角色顯得更加重要。因此其在備受好評的iX HMI開放式軟體之外,乘勢推出三項亮點新品,一是擁有前代產品雙倍效能的X3 HMI面板,二是堪可做為簡易型SCADA的WebIQ(為Web-based HMI),三是協助客戶為現場設備建構安全遠端存取功能的CloudVPN Gateway。
類比技術加持,工控應用持續進化
亞德諾半導體(ADI)資深業務經理宋智豪指出,ADI為成立於1965年的老牌類比IC公司,現今半數營收來自工控領域。目前多數客戶對工廠自動化生產的要求升高,尤其對於一旦故障、就會造成莫大經濟損失或嚴重工安意外的關鍵應用,更戒慎恐懼;此時ADI擁有的諸多技術方案,就顯重要,如Condition-Based Monitoring(CbM),即具備異常預警功效。
此外,ADI亦已提出其餘諸多實用方案。如SWIO(Software Defined IO),可從遠端利用軟體來改變AI、AO、DI、DO配置。如10BASE-T1L可利用雙絞線長距離傳遞10MBit/s資料。如GMSL,可藉由單一同軸電纜傳輸影像訊號,且具抗干擾、高可靠特質,已從車用逐漸延伸至工廠端Cobot、AMR/AGV或AIO影像傳輸等用途。如MAX78000 AI MCU,可適用於邊緣智慧應用,具省電、低延遲優勢。
可靠軟硬體+資安,奠定綠色永續關鍵基石
四零四科技(Moxa)資深產品行銷經理林昌翰認為,隨時序推移,可靠度定義已明顯轉變,從早期只要產品符合寬溫、耐震、防摔,到開始重視備援可靠度,如今要求設備須具有工控資安能力,且將可靠度視為ESG的一環。
為此Moxa積極推動永續作為,提出第一份永續報告書,揭示如何落實減碳行動與綠色產品設計,亦協助產業實現雙軸轉型,如與全球最大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合作開發「智慧型整合式節點」(IIN)技術,將交換機、工業電腦、串列擷取、網路等多項模組整合在同一設備。另致力推動通訊與連結、OT資安等技術創新,包括讓新世代產品走Y架構、同時支持OT和IT協定,且滿足IEC 62443-4-2安全等級,亦將可靠度衡量標準拉升至個別關鍵元件的失效測試,並採取Turbo Ring、Turbo Chain、PRP/HSR零掉包等更可靠的網路備援技術。
融合AI助力,讓廠區安防更精準快速
晶睿通訊亞太業務部區域經理蔡沛任強調,其致力讓產品更清楚、更聰明、管理更簡單;儘可能做到化繁為簡,幫助人留下關鍵判斷。基於此脈絡,晶睿打造有別普銷世界的差異優勢,即是針對人與車做到影像屬性化,結合資訊安全化,實踐「讓收尋更簡單」和「讓管理更簡單」目標。
例如企業因應事故急欲找到重要關係人,可藉由特徵搜尋、提取Metadata拋至後台,接續展開特徵再識別、數據視覺化,最終做成黃金案例庫(Case Vault),迅速完成找人目標。另外晶睿重新定義安防系統,讓地端僅留攝影機、只要能上網即可,剩餘NVR、硬碟、機房…等所有環節皆上雲,從而透過單一雲平台管理所有攝影機;藉此一舉消弭多點管理複雜性、點位擴展不易、不易確保資料保存的安全可靠等痛點,且結合AI實現更聰明的監控服務。
啟動AI水資源管理,促進廠務端綠色轉型
基士德科技(GSD)技術總監卓伯全博士指出,2050淨零碳排目標的挑戰性極大,儘管困難,仍需繼續做下去。值得一提2025年元旦開始,環境部針對廢(污)水管理推動能源化、資源化、減害化、智慧化四大重點,旨在將智能化管理與控制技術納進水資源管理,藉此推動低碳綠色轉型,為此該部亦提出六大輔導或補助措施。
他同時強調2025年元旦起,有諸多法制趨於加嚴,如放流水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辦法等。足見企業亟需運用AI管理方式來介入水資源管理,為此GSD提出水資源AIoT雲端管理平台,從設備賦能、程控智聯、智能巡檢再加上績效評量,協助企業達到節能節費、設備延壽、操作優化、精簡管理等目標,再結合溫室氣體減量認證平台建構計畫,精確挖掘並改善綠色減碳過程的瓶頸。
藉由上雲、乘雲、穿雲,賦能綠色製造
AWS業務發展經理沈應昇強調,AWS自許為企業的永續夥伴。如何與AWS建立永續夥伴關係?主要有三面向,包括
1.「上雲」:利用雲端設施優化資源利用率;
2.「乘雲」:透過AWS工具提升減碳效益;
3.「穿雲」:以雲端技術為基底開發創新永續方案。
有關上雲,重點包括亞馬遜於2023年底全面使用再生能源,換言之AWS雲服務的背後,皆以再生能源支撐服務運行;另AWS開發Graviton、Inferentia、Trainium等自研晶片,以Graviton為例,比起相等Instance減少60%能耗。
論及乘雲,AWS提供各式工具協助用戶查看碳排,如Carbon footprint Dashboard直接幫忙計算所有機器產生的碳排;再者AWS將「永續發展」納為Well-Architected架構的第六根支柱,協助用戶確認雲環境是否達到最永續狀態。至於穿雲,核心為Carbon Lake雲端數據碳中和平台架構,具備數據收集、數據視覺化、探尋碳排熱點等功能。
從數據到決策,再以AI實踐智慧製造最後一哩
緯謙科技製造服務規劃部技術經理閔惠玉指出,欲實現智慧工廠,須先打好數位化、數據優化/可視化基底,再利用AI/ML針對數據做分析,協助業主制定決策,從而實踐轉型。顯見要轉型、數據很重要;緯謙可協助將製造現場數據匯集至Azure平台,再運用分析引擎,快速將數據變成有用資訊,最終藉由戰情室進行視覺化呈現,讓管理者隨時判斷生產數據是否正常、設備是否需要維運…等。
此外為放大營運資料可視化價值,緯謙提供諸多輔助工具。如WiForm智慧表單,可幫助用戶快速生成自定義表單,滿足生產調整管理需求,且能將表單資料回傳資料庫,做後續追蹤管理;或利用Azure OpenAI打造企業大腦,進而透過Chatbot、企業知識庫交互運用,產生企業專屬GPT,營造安全問答綜效。
以AI監控煙囪污染源,打造符規的綠色工廠
穎杰科技營運管理部總經理李昱陞說,其為一間AI公司,6年前起積極協助工廠減少能源或物料浪費。近期更進一步跨足製程設計,甚至推出統包服務與應用方案,協助用戶符規;起因於環境部將從2025年起,針對化工廠、廢棄物處理廠的煙囪設置加嚴管控。
以近期參與的焚化爐專案為例,穎杰不僅利用AI預測煙囪產出多少SOx、NOx等VOCs數值,也扮演迷你型統包商,幫客戶設計製程,其間需要確保每個機台符合效能,此外會運用化學軟體,模擬煙囪產生的廢氣濃度高低,再回頭假設若氣流怎麼調整、灰塵怎麼蒐集,乃至搭架、配管、保溫、鋼構、吊裝每一段怎麼做,是否改變結果,據此持續進行修模,旨在提供客戶具可靠性、創新性的方案,搭建出環安衛數值合規的製程環境。
儲存廠商扮要角,助力以GenAI快步實現資料對話
NetApp資深技術顧問馮怡碩說,NetApp之於AI,扮演存放、處理和串接資料的要角;係因NetApp有地端儲存設備,也在三大公雲提供相同儲存方案,得以在地雲間輕易做到資料移動或串接。儘管雲平台具豐沛GPU算力與模型,理當是最佳的GenAI發展場域,但許多企業在意資料保全,對雲戒慎恐懼。
此時NetApp可協助企業消弭疑慮。因其不論在地或雲皆以ONTAP作業系統為核心,意謂企業承租與地端相同的雲端空間,再利用NetApp免費提供的Toolkit,便能迅速建立GenAI應用系統。具體來說企業若同時啟用NetApp雲地儲存方案,即可靈活選擇將資料從地複製到雲、或由雲作快取;如此只需透過小小的雲空間,就能看到地端所有資料,再結合ONTAP內置的防勒索加密等保護機制,安全執行向量資料庫運算,打造全公司或各部門所需的GenAI場景。
從永續設計出發,實踐製造業低碳轉型
PTC台灣解決方案顧問林弘信表示,PTC具先天優勢,在於以資料管理概念,使企業不管遇到任何資料變更,都可如實做好版控。挾此利基,企業可善用PTC的Windchill PLM、Codebeamer ALM等主軸脈絡,輕易建構全方位的產品開發模型,加速實踐低碳轉型。
因應ESG,許多公司設立永續部門來收集碳排資料,但大多為了收集而收集,忽略收集的目的不只應付合規,而是幫助企業落實產品開發的永續經營。PTC的PLM或ALM強項在於凡走過必留痕跡,可確保每個節點的資料都確實被紀錄;尤其在產品開發源頭的設計端,就能針對各方面資訊做好收集、分析與優化,大幅降低廠端、售服端所需付出的Effort,亦減輕碳排數據收集成本。也讓企業能利用單一數位總線,貫穿整個產品的需求面、開發面及測試驗證面,確保所有環節無縫接軌。
綠色製造x SDGs x IDGs,重建萬物與地球間的平衡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表示,綠色製造意指運用對環境、社會、經濟友善的製程,達到永續生產。顯見綠色製造背後的意涵甚為深遠,涉及像是氣候變遷如此大的系統生態面。
幾年前歐洲學者提出地球限度理論,列出急待留意的九大面向,意謂當人類活動逾越這些臨界值,將被帶往不可知未來。為因應相關問題,聯合國訂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可歸類為5P,其中第二個P為繁榮(Prosperity),與製造業有極大關係,被要求需有可負擔的乾淨能源。影響所及,舉凡碳中和、淨零排放甚至負碳技術,已成為製造業界朗朗上口的辭彙,因九大地球限度中,就有氣候變遷、臭氧層損害、大氣氣膠負載等三項與空氣相關。
因此她積極投入氣膠研究,發現這些懸浮微粒儘管肉眼看不到,但與大氣圈、水圈、生物圈與岩圈緊密相連,牽一髮動全身。但氣膠有各式不同來源,有待大家提升對空氣乾淨程度的覺察,再找出最適當措施加以解決,像是開發新的量測方法,或開發高效的減排與過濾技術,甚至讓每個人從IDGs內在發展目標做起,藉由內在價值觀轉化,匯聚成強大的SDGs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