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ADI

從智慧電表談台灣 HAN電力數據應用

能源轉型乃至於效率化的配置電力,智慧電表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礎。顏哲淵提供

過去我花了許多的篇幅談論電力市場的演進,甚至先進國家在面對能源轉型時,所導入的新興商業模式及能源管理技術,這季文章我想帶大家回頭深入探討這一切的根源「智慧電表(Smart Meter)」。

台灣智慧電表的推行腳步

智慧電表在能源業界早已不是新興的詞彙,撇除在亞洲能源改革領跑的日本不談,台灣其實早在2010年經濟部就已經開始研擬「智慧電表基礎建設推動方案」,然而10年過去了,截至2019去年底的數據,全台僅完成37.5萬具的低壓智慧電表建置,建置成果顯然差強人意。

除了通訊技術問題外,造成智慧電表普及率偏低的另一大原因我認為是沒有看見更換智慧電表背後的價值。智慧電表直觀來看,除了可以降低人工抄表所產生的數據誤差外,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用電戶可以即時取得用電資訊,進而達到了解用電,甚至節電的好處。

但對於住宅電價位居世界第三便宜的台灣而言,節電這個議題在非夏季時,一般民眾大多無關痛癢,這也間接導致了智慧電表在台灣的推動不斷延宕,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更換電表這類的基礎建設革新對台電而言也是巨大的財政支出,在民眾不買單的情況下,自然不會被放在優先順位。

然而,業內人士都曉得能源轉型乃至於效率化的配置電力,智慧電表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礎,難道沒有了節電這個誘因,智慧電表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事實上,智慧電表所蒐集到的電力數據,除了能應用在能源領域外,還大大影響到我們生活的不同層面,至於如何影響,就必須從智慧電表的組成說起。

力拚服務差異化 HAN電力數據才是關鍵

一般家用的低壓智慧電表除了電表管理系統外,還具備了「無線通訊模組」,而這個通訊模組又還可以細分為「FAN (Field Area Network)」、「HAN (Home Area Network)」2種路徑。其中前者是智慧電表必備的元素,功能是將透過外部網路,將用戶的用電數據回傳給電力公司,約15分鐘更新一次;而後者則是透過HAN藉由家用內部網路對應到用戶端,最快可每秒更新一次用電數據 。這也表示相較於FAN,HAN電力數據具備更高的商業利用價值,也能提供更多電力衍伸服務。

目前台電規劃的智慧電表並沒有將HAN列為必要條件,原因除了電力數據的精確性對於民眾而言並無誘因外,加入HAN無線通訊模組更會使智慧電表的單位成本提高,讓電表更新更加困難。但與我們鄰近的日本,卻將HAN列為電表必備元素,不妨可以借鏡日本,來看他們究竟是怎麼看待這些用電數據背後的價值。

在電力自由化的日本,售電市場百家爭鳴,其中透過HAN電力數據衍伸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便是各大電力公司做出差異化的方式。藉由家庭能源管理系統,顧客除了可以即時暸解家庭用電資訊外,還可以連結家庭的電力設備如:太陽能板、蓄電池、電熱水器、冷暖氣等家電,進行遠端或智慧調控,取得省電舒適的生活。

從電力數據衍生的新興服務

除此之外,日本近年也興起了「電力資料情報銀行」的概念,在取得用戶許可並提供相對應報酬的前提下,將用戶去識別化的電力資料進行儲存及利用。目前類似的應用,已大量被實現在物流、老人照護等領域,透過精準的用電數據分析,規劃出最具效率的配送路徑,降低物流成本支出,或是分析用電模型,判斷獨居老人在生活起居上是否出現問題,給予即時的協助。

類似的HAN數據應用還出現在保全、醫療甚至廣告業等與能源無直接關聯的情境,這也顯示電力數據的價值,不僅可以跳出能源應用的框架,還能出現在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場景。因此,台灣的智慧電表是否需要納入HAN無線通訊模組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人們每天的生活都與電脫離不了關係,如果已經能預見數據背後的龐大價值,那麼及早的布局絕對必要。

NextDrive 聯齊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產品榮獲日本 ET/IoT Technology 大賞特別獎與 Good Design 產品設計獎。曾任 Ninecom 創辦人兼執行長、美商 Fresco Logic 台灣區總經理,亦為 DIGITIMES 專欄作者,專注於能源管理服務與分散式能源議題,期望透過物聯網、雲端和大數據,創造每度電都被善加利用的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