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工智慧5大領域趨勢 台灣新創怎麼看?
台灣AI新創公司沛星科技(Appier)近日發布對於2021年人工智慧(AI)預測及趨勢觀察。沛星科技表示,AI與機器學習技術已從電腦科學的幕後躍居主流,從疫情中已看見AI所帶來的效益,近來陽明交大更...
台中文創產業表現亮眼 續朝擴大市場規模邁進
台灣自2002年起政策性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後,有明確定義的文化創意產業已接近20個年頭。文化創意產業除有賴中央政策推動外,地方政府發掘自身文創優勢項目,並提供多元政策性協助,亦十分重...
【陳鴻麒專欄】巧用管家理論 新創企業留才不再黔驢技窮
最近與許多已經準備好進入市場的新創團隊接觸、相談,發現除了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的適性(Fit-in)及關鍵轉折(Pivot)規劃之外,另一項讓他們最傷腦筋的,就是如何留住內部的經理人才?以...
從全球首座mmWave智慧工廠 窺台灣新創如何嵌入5G生態系
高通(Qualcomm)近年除了在台灣開辦創新競賽、設立「高通台灣創新中心」作為新創團隊訓練與育成的根據地外,也於2020年底宣布與日月光和中華電信合作打造的全球首座5G毫米波(mmWave)企業專網...
QITC起跑 高通如何發揮母雞帶小雞綜效?
高通(Qualcomm)近日宣布第三屆「高通台灣創新競賽」(Qualcomm Innovate in Taiwan Challenge;QITC)正式起跑,將選出10家台灣新創運用高通行動平台在5G、蜂窩物聯網、機器學習、智慧城市...
開發AI醫療助理機器人 新加坡新創成功融資500萬美元
新加坡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Bot MD在2021年2月3日宣布,該公司已透過A輪融資,獲得由Monk’s Hill Ventures領投的500萬美元資金。據TechCrunch報導,Bot MD利用人工智慧科技...
3D模型界的Google Physna獲2,000萬美元B輪融資
被稱為3D模型界的Google,美國新創公司Physna開發3D模型搜尋引擎,以幫助產品設計師、工程師更容易找到需要的3D模型,提高CAD設計和3D列印效率。日前Physna宣布獲2,000萬美元B輪融資,此...
機器手臂也能仿人「長肌肉」?博府智造力控技術解密
自動化需求攀升催化機器人需求的暴漲,也順勢帶動周邊相關設備與應用的新商機。其中,新創公司博府智造所開發的力控回饋裝置,能夠讓機器手臂「長肌肉」,進而更貼近人類動作,...
AI預防醫學奧義展現 長照5G到底可不可行?
銀髮照護科技越發豐富,不少新創公司都希望從影像、紅外線、Wi-Fi等訊號,來診測銀髮長者的步態變化,進而在身體開始衰弱之初,就可以預先介入,協助增加肌力、體力、營養等,讓長者狀況不惡化...
送餐推開銀色大門 探詢遠距長照科技輔助機會
你是否也曾經一個人待在家?無論是休養、休假、休息,當獨自身處在一個空間時,有時能夠學著與自己相處,然而有其它時刻,則是需要他人提供關懷與照顧。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
越南新創Wiziin CEO阮玉進 用AI管理新創與投資人關係
許多新創公司對於如何找尋天使投資人感到無所適從,而投資人卻對新創投資資訊不透明感到卻步。越南新創Wiziin創辦人兼執行長阮玉進(Nguyen Ngoc Tien)看到了這個痛點,著手打造一個連結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