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智慧產業幸福感 明日醫療AI齊步走 智慧應用 影音
aiexpo2025
DForum0115

建立智慧產業幸福感 明日醫療AI齊步走

  • 闞大成DIGITIMES企劃

2022智慧醫療論壇9月16日登場。大會主題「明日世界的醫療」。主辦單位集結眾多跨領域專家、科技、醫療領域意見領袖,共同探討智慧醫療發展契機與挑戰。DIGITIMES攝
2022智慧醫療論壇9月16日登場。大會主題「明日世界的醫療」。主辦單位集結眾多跨領域專家、科技、醫療領域意見領袖,共同探討智慧醫療發展契機與挑戰。DIGITIMES攝


由DIGITIMES主辦的智慧醫療論壇「明日的醫療」集結眾多跨領域專家、各科技、醫療、健康、照護服務領域與產業的關鍵意見領袖,共同探討智慧醫療發展的契機與挑戰。垂直領域囊括遠距醫療、居家醫療、數位轉型、東南亞市場機會、混合雲思維、FHIR實務、醫療感測與資料儲傳基礎架構、低功率高效能的永續應用、醫藥後勤管理系統的建置。從諸多專家意見可窺見,資安與人員幸福感的建立,同樣是醫療產業數位化過程當中不可忽視的一環,而在醫療人工智慧持續協助產業發展的同時,瞭解各方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各智慧醫療中心也儼然成為產業與醫界最好的媒合橋樑。

智慧醫療與跨領域數位轉型 未來的世界是台灣的機會

面對黃金十年的多軌轉型與契機,DIGITIMES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表示,時代的契機與時代的陷阱並存,雖然危與機並存,但台灣得天獨厚,未來的十年是黃金十年,但同時也是考驗的十年,包括網路巨擘橫掃全球,G2分化,以及從線性關係轉換為矩陣型的互動模式。

此外,嬰兒潮世代的使命與價值,同步造就現在新生代20~40歲工作者的獨立思考與價值主張嬗替。加上百年來的能源與科技結合,帶來如城市化、資本化、財富重分配、多元創新、數據經濟、兩極對抗、區域分工、在地參與、系統整合等變革。

虛實整合讓實宇宙與虛宇宙之間存在著經濟體系,數位內容、區塊鏈、虛擬貨幣都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生活、智慧製造等垂直領域當中流竄。而這些內容都正奇相合、虛實並存,滿足著因人而異的需求。

遠距醫療更重大數據 台大遠距照護靠長時間量測掌握病情

臺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內科部主任何奕倫醫師表示,在明日世界的醫療當中,不可忽視新世代遠距照護生態系統。隨著COVID19所帶來的遠距醫療(Telemedicine)需求與技術發展,都在在讓醫療照護產業,從過往的以醫院為中心,拓展到以家戶、以病患為中心的新式服務樣態。

在遠距醫療的應用當中,即時同步資訊,對於遠距照護相當重要,尤其是病患在需要多重慢性病照護,以及不同醫師之間會診的即時性上,都有顯著的協助。另一點,由於遠距醫療經常協助像是血壓變異度與心律變異度的量測與分析,因此居家量測生理參數的準確性,以及長期大數據的應用都變得關鍵而細微。不僅要量測,還要長時間且大量紀錄,都需要科技與軟體的協助,才能幫忙醫師達成如此功效。

除此之外,環境生態與遠距照護的互動也同等關鍵。人類生活過程中,健康與人、與環境、與飲食、與作息的關係都相當密切,再進一步藉由地理資訊訊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建構新世代遠距照護,也都是現在台大醫院協助無論是偏鄉、都市就醫不便民眾的日常中,相當重要的科技關鍵力。

醫病模式改變中 研華助數位服務加速居家醫療落地

研華智慧服務事業群智慧醫療協理林金輝表示,研華持續攜手醫院數位轉型,打造智慧醫院新樣貌。林金輝分享,病患與醫院的互動模式,其實一直在改變,在19世紀的時候,很多美國人都在家中接受治療,醫院只是非常貧困的人,或是沒有家人的人才去的地方。也就是說,未來或許在數位科技的協助之下,人人都有機會成為「有錢人」,能夠在家裡就可以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服務。

直到1895年,放射技術的發現與應用,加強了醫師的診斷能力,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的美國人,才陸續轉往到醫院這個場所接受治療。隨著醫師與病患的互動場景從家中改到醫院,到1981年的時候,每1,000名美國人之中,就有171人住在醫院當中,但在人口數增加40%的2018年,住院率已經下降了10%以上。這都代表數位科技、公共衛生觀念逐漸改變,也因為COVID-19(新冠肺炎)與政府政策等緣故,都讓醫護與民眾之間的互動應對關係有不一樣的發展。

美國的給付由論件計酬轉型為論值計酬,美國的醫院在這樣的轉型過程當中,有幾大推動元素,其中以智慧醫院的崛起、跨院連結、設備與感測器的導入、醫療資訊化的發展,都是轉型的重要原因。此外,由於新型照護模式的演變、競爭對手的影響,也都是精益創新和管理的重大催化劑。

從前醫院的傳統作業像是印出紙張、閱卷、排隊,到廣納高端資訊技術的今日醫院如醫療資訊系統、醫療影像暨儲傳系統、數位個人健康資料等,一直到未來藉由機器學習、穿戴裝置、物聯網科技所造就出來的數位健康網路服務。也因此,研華透過計算平台技術、醫院軟硬體方案、雲平台、智慧醫院應用,積極協助建立未來醫院,像是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台灣基督教門諾會醫療團法人門諾醫院、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等合作。

微軟數位轉型三支箭 建立醫學中心與新創媒合大平台

台灣微軟醫療產業總監劉致宏說,微軟協助台灣智慧醫療產業,透過Data & AI-Driven的解決方案,打造下一代智慧醫院。微軟在台灣醫療院所之中,已有不少成功案例,藉由微軟的解決方案,希望協助醫院在三大轉型策略底下,重塑下一代的智慧醫院。

劉致宏強調,科技於智慧醫療的應用,就是以人為本,從醫療服務旅程的體驗開始思考。因此也從提供個人化的智慧醫療服務體驗著手,從現有的醫療數據來源及系統、Azure Healthcare API 到 Azure、適用於微軟醫療雲Azure的附加組件、到全方位智慧醫療個案管理平台Patient 360,進以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體驗。

微軟三大智慧醫療數位轉型策略包括優化營運面、提供創新服務、智慧數位轉型。在營運面優化上,協助降低成本、優化營運、極大化利潤、保護市場份額、改善民眾服務體驗、自動化流程。在提供創新服務上,則是協助在既有產業疆域內執行創新、創造全新的數位民眾服務、創造全新民眾體驗、運用雲端平台創新。在智慧數位轉型上,則是透過跨領域和跨產業的創新、重塑政府民眾服務的定義、創造新的民眾需求、透過網路加乘效益產生指數型的成長。

微軟協助新竹臺大分院導入微軟前瞻技術服務,包含Microsoft Azure、Microsoft 365、Microsoft Dynamics 365 與Microsoft Power Platform,以及HoloLens 2等解決方案,打造各項未來關鍵智慧醫療應用,搶先布局遠距醫療、精準醫療等發展。此外,與亞大基因合作基因定序AI,讓精準醫療能夠在北醫、長庚、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都能夠有強而有力的科技做後盾。

微軟同時協助沐恩生醫,在醫療AI深度學習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包括無碼自動建模(No-Code Modeling)、快速應用部署(Rapid Inference),進而協助沐恩生醫獲得第18屆國家新創獎-企業新創獎。同時也協助康統醫學科技建立AI口述電子病歷、Azure AI也能提供語音轉文字+Chatbot機器人應用的服務。

不僅如此,微軟的智慧醫療產業雲合作夥伴生態系相當廣闊,劉致宏坦言,其實與微軟一家公司合作的效益,不僅止於和微軟合作,而是與微軟的整個合作夥伴生態系共同合作。

東南亞數位醫療跑得快 華碩剖析院方給付與支付生態

在疫後大未來智慧醫材全新面貌大挑戰的主題演講當中,華碩電腦健康穿戴與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經理賴政宇表示,華碩持續協助產業聚焦創新模式,並尋求新發展商機。在後疫情時代,產業持續推動創新照護模式,同時也衍生出許多新應用商機,智慧醫材業者,在此趨勢下也面臨了不少機會與挑戰。

在疫情的影響之下,醫療資源受到極具衝擊與短缺,美國也有過半的醫護從業人員出現職業倦怠情況,也因為急重症的需求短時間內急劇攀升,使得慢性病管理被忽視、例行性健檢與檢查被延後等情況。這些都讓醫療數位轉型,以及醫療照護服務模式有了更多的融合。像是無圍牆的醫療服務體系、結合5G讓照護取得更為可靠即時的效果、擴大異業結盟合作並加速創新。

數位醫療照護產品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成長,加速臨床創新、帶來新的人才需求,讓消費者偏好與行為產生轉變,但同時也提到,長期與病毒共存下,成本效益也是一個需要被解決的課題。面對疫情,有40%的歐美醫療機構,未來24個月都願意把主力投資,投注在人工智慧,並且從綜合判斷、臨床決策支持、優化流程效率等面向著手。約莫20%的日常照護工作,也都從院內轉移到院外,不過,其中有35%的歐美醫院管理者,對於未來給付方向感到憂心。

面對大環境的改變,賴政宇認為,解決城鄉差距大、醫療基礎資源不足的問題是個新方向,而法規尚未完整反而讓數位健康落地的阻礙較小,同時也提醒,針對新型態醫材的接受程度高的產業現況,需能配合在地化的需求調整。在東南亞的照護市場,新加坡主要以數位創新與機器人導入為主,馬來西亞則是聚焦整合院內院外資料,印尼則是遠距健康與資訊,泰國則以醫療中心與牙科數位化為主,菲律賓看重社區照護與健康資訊應用。

華碩針對疫後的照護模式,從數位醫材、人工智慧、雲端平台開始全方位發展,如同協助醫療機構從手持式超音波、工作站、醫療螢幕、遠距醫療推車、居家穿戴裝置等著手落實數位醫療與遠端照護服務。藉由創新技術在醫療場域的應用,必須考慮效益、風險、法規的平衡。思考在不同情境的產品整合方式,要強化與國內醫院的合作,必拓展海外市場。面對發展快速的創新模式,要有效策略聯盟與整合。

混合雲彈性高 緯謙從法規與FHIR趨勢做起

緯謙醫療資訊技術專家吳炯義表示,電子病歷上雲的下一步,同時也要打造醫院混合雲系統架構對策。緯謙從集團智慧工廠、雲端運算技術、智慧醫療垂直應用、5G結合雲端,一直到近期雲端、通路、附加價值服務,一路走來,積極協助各種產業在數位科技的運用與規劃。

在病歷上雲的過程中,相當重要的就是了解電子病歷的製作與管理法規思維及方式。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當中提及,考量雲端服務、雲端運算、雲端儲存應用於醫療機構日趨普及,加上諸多保護原因,增訂醫療機構使用雲端服務的相關規定。吳炯義表示,因為有法律開始管理,風險管控、避免業務中斷措施、對雲端業者的監督,以及儲存地點都應該設置在我國境內,都讓本土的雲端業者,有了優勢與發展的新契機。

台灣電子病歷新法帶來的根本性變革,在合規安全的前提之下,雲端服務、資料安全、資料管理、資料應用都是服務廠商需要先行準備,才能在如FHIR等架構推出後,順利提供與協助醫療機構向前推進服務的前期準備措施。以目前的觀察,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Google(Google)都透過醫療雲平台,協助臨床診療、流程管理與支援系統、發展精準醫療。而在醫療院所上傳資料,建置雲端服務的系統架構完成後,下一步就是運用這些雲端資料所訓練與開發出來的服務,如醫療語音助理、醫療影像辨識等服務。

在醫療院所現在將資料上傳雲端的痛點有地端伺服器建置費用高、維護人力需求高、運算環境不足等。醫療院所雲地混合的規劃,則透過管理伺服器、運算伺服器、管理交換器等混合設計結構進行。不僅提供彈性靈活的擴充,更在原伺服器當中,增加硬碟增加儲存容量。

吳炯義認為,混合雲的優勢能夠結合公有雲的服務,同時異地備份、使用既有網路資源及資安架構,並且與有超融合系統,不僅節省維運人力、管理簡單,更有高擴展性與集中管理優勢,更能夠讓應用服務如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智慧醫療都能夠持續擴展。

醫療院所導入雲地混合的改善結果有很多,如雲端租用費用低、由雲端廠商自行維護、大量資源湖可應用。在FHIR的資料轉換應用範圍之中,包括醫療院所、醫療保險、藥廠、研究團隊,都能夠有更多的資料交換,在患者資料集、住院資料集、用藥資料集、醫檢資料集、診斷資料集,都可在各分院、各行動裝置、各項網頁服務之間互通。

醫療感測需求大爆發 威強電看好AiSense 2027年破600億美元

威強電醫療事業中心品牌業務發展部副理洪敏峰分享,在AI與感測技術部署整合方案的領域,醫療產業的智慧晶片與攝影機的市場規模,從2017年到2025年已有105%的成長率,全球2020年到2027年語音辨識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也有71%之多,並觀察到目前的醫療服務,都積極從以醫院為中心,轉向為以病患為中心,因此從經驗醫學到精準醫學,從以人群為基礎,到以個人化為基礎,回應式照顧轉為主動積極型照顧,其中更關鍵的,更是透過數位科技,讓間斷性照護能夠成為轉為連續性照護。

AI智慧醫療的市場規模大幅成長,關鍵的驅動因素諸如醫療數據的增加、降低醫療花費的要求增加、醫療人力短缺、強化電腦運算效能與降低硬體成本、擴展醫療保健的應用與跨領域合作、疫情流行、增加基因、疫苗、藥物研究,影像辨識等領域發展。更重要的是,由於上述因素帶動的產業發展,更讓全球AiSense醫療保健市場預測從2021年的69億美元,以46.2%的年複合成長率,預估2027年將達到674億美元。

資訊儲存力當道 群聯助醫療生態圈飛速前行

針對迎接智慧醫療新紀元,如何用跨世代儲存方案建構強大醫聯網,群聯電子產品經理王啟任表示,數位科技時代,儲存技術也跟著爆炸發展,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的數據顯示,醫療院所每年產生50petabyte的資料,而1 petabyte則是1,024 TB這麼多。

這些資料來源包括了數位病歷、遠距醫療、穿戴裝置、數位健康App、個人化醫療、遠距健康、數位健康資料等。數位醫療健康服務當中,儲存裝置必須耐久、穩定、可供連線、數據安全防護、數據擷取機制穩定、配備正確軟體與更新機制。

低功耗與無線功能提升 實現微創可拋棄醫療器材新境界

SILICON LABS Anson Huang說,以低功耗藍牙與AI/ML解決方案實現安全的可攜式無線醫療設備領域來說,近年來,醫療器材的體積都變得小、可拋棄式、並且大多有連線功能。體積變得小,能夠讓患者獲得更舒服的感受。受惠於醫療器材微型化,推升微創手術的進步,也因為這樣,小傷口也讓病人能更快復原,整體來說成本也能持續獲得控制。

可攜式的醫療科技產品,都讓量測與診斷服務能夠不間斷,也讓民眾的活動範圍與健康偵測從此零距離。連網的特性,以及錯誤警示等功能,也讓新式醫療器材能夠針對不同年齡層的服務更加細膩,也能夠讓用藥變得安全。大數據的管理及數據共享更是因此趨勢相輔相成。

病患監測系統講求正確、安全、低功率,正確性遵循美國食藥署(FDA)規範、安全性則是要跟上最新網路駭客的攻擊防治、極大化電池壽命也都造就近距離傳輸的各種應用得以長時間實現,此外,拋棄式醫療器材也都讓電池科技的應用有了不同以往的發展。

智慧醫療後勤管理 台塑妙招多

針對台塑網供應商管理系統,建構智慧醫療後勤管理,台塑網科技公司應用軟體事業群供應鏈服務處林浩瑜分享,有無數採購及供應商管理常見的議題,其中包括供應商缺料、不配合中心廠商原先預估的用量、效率的議價方式、落實倉庫管理、付款事前勾稽、存貨水準協同管理、成本提高與維持利潤、疫情與法令的影響等。

台塑網科技是由台塑2000年投資成立,以數位企業為核心、以數位平台串流人機協同、以工業4.0建構智慧工廠。挾台塑管理實務、永續經營實力、專案顧問團隊,台塑網持續推動與提出眾多資訊服務解決方案。在電子發票系統、電子供應鏈採購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文件管理保全系統、商業流程管理系統、電子商務網站建置、商業智慧系統都有一系列囊括供應商與客戶的產業實績,更與振興醫院、北醫、東元綜合醫院、耕莘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光田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郭綜合醫院等有密切的合作。

在供應鏈的管理上,包括供應商評鑑與管理、詢比議價、開標管理、擬構呈核、訂購管理、交貨管理、廠商庫存、需求預測及協同資訊、請款管理、對帳查詢、餘滯料、下腳品等都有一系列的管理解決方案。藉由協同管理系統模組,並透過顧問諮詢建議及規劃,進行需求分拆與導入。

醫療資訊安全至關重要 更新作業系統與改密碼可輕易上手

Check Point Software Technologies Ltd. 資深資安顧問吳東源分析,在守護醫療能量的面向上,醫療資安是不可或缺的穩定力量。大家可以思考,在日常生活過程中,網路環境中有多少裝置及儀器。這些如監視器、門禁系統的物聯網IoT設備都不斷在儲存、紀錄、傳輸資料,在醫院端的遠距醫療電腦、鏡頭、機器人、床邊系統,也都在在存取資料中,使得現代醫療數據安全的風險倍增。

如果說麻醉儀器在不安全連線的情況下,被駭客遠端不當攻擊,刻意從遠端修改設備參數,對於病患安全著實堪憂。另一個例子,輸液幫浦也可能在韌體更新的過程中,被攻擊者從網路瀏覽器獲得控制權,進而上傳惡意檔案,也同樣造成患者安全疑慮。

吳東源坦言,資安破口可以是IoT裝置上的漏洞,像是監視鏡頭、連網資料庫、電腦等。攻擊者取得裝置控制權後,加以利用、複製機敏資料進行勒索,都對於醫療院所造成營運與名譽上的衝擊和損失。要加強醫療資訊安全,必須開始落實強化盤點未受納管的裝置、更新老舊的作業系統、考量安全性設計、修補既有漏洞、強化低強度的密碼等措施。

智慧科技提升醫療體驗 更讓病患重拾幸福感

天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先牆表示,要討論智慧醫療,從蓋智慧醫院開始,此外也提到健康是一種物理上的完整,以及心靈與社交上的健全,而不僅僅是沒有生病。

在此架構下,醫院4.0與智慧醫院的概念,可從WELL認證說起,這建築新風潮,包括了空氣、水、營養、光、運動、熱舒適、聲環境、材料、精神與社區等多重概念。想想我們到醫院,從掛號、停車、找尋科室,對於院方來說,醫療設備購置,個人化設定、醫療照護服務、處室管理、人員流動管理、警示語通知、病患出入院等的服務過程當中,智慧醫療事實上已能借助人臉辨識、體溫量測、社交距離、跌倒偵測等技術,大幅提升醫療服務流程的體驗。

智慧醫院旨在減少病患痛苦、增加患者存活機會與尊嚴、提供醫師與護理師更多空間與時間、建立醫院正常運作機制與功能。無紙化、零接觸、無縫銜接都是醫院4.0的表徵,而這些技術都存在於醫療4.0、建築4.0、工業4.0之間。無論是從建築作業環境的改變、2D轉3D建模,又或是視覺化與評估、規劃、設計流程,再到施工、調試、運維過程,在在都大幅提升人員的能力,降低過往無法在模擬過程中找出真實施行時可能會遇到的困難,而造成工程與營運延宕的狀況。

醫療人工智慧市場大 長佳智能三大服務跨國事業基礎穩

針對人工智慧醫療器材,以及臨床驗證與經驗分享,長佳智能研發長王帝皓說,醫療大數據、醫療人工智慧、雲端生醫平台為長佳智能現在三大產品與服務。目前醫療大數據以AI技術提供全球服務、醫療人工智慧則是以USFDA/TFDA取證為目標,打造AI醫院和商機。而雲端生醫平台更是與AWS、微軟等全球業者共同推展市場,如醫療AI市集、醫療AI訓練平台等。

目前不同產品線也都符合各項ISO認證與品質保證,更與各國的銷售通路保持良好的策略合作夥伴關係,也同在美國、日本、台灣、歐洲都獲得許多資訊安全與醫療資訊協定的認證。在台灣已獲得8項TFDA認證,在美國獲得5項USFDA許可證。在醫用軟體分類分級參考指引當中都有清楚敘明,醫用軟體除了是搜集、儲存、分析、顯示、轉換人體健康狀況、生理參數、醫療相關紀錄的軟體,還要被判定屬於醫療器材管理,才會需要被列管,可理解並非所有醫用軟體都被列為醫療器材。比方說,不屬於醫療器材的醫用軟體,就包括醫院行政管理系統、用藥紀錄、計算用藥劑量軟體、健康促進軟體等。

王帝皓表示,AI落地後,才是真正的考驗開始。雖然困難重重,但長佳智能依舊不斷透過臨床流程的改善,以及AI的快速運算效能,協助各種科別醫師,開發與訓練出能夠協助如放射科醫師撰寫報告、臨床醫師評估與診斷治療的機器學習演算法。

台大智慧醫療中心 產業與醫院橋樑為己任

台大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暨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分析,台大智慧醫療中心是產業與醫院的橋樑。台大聚焦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尖端醫療。2020年3月創設,由主任陳信希、副主任兩位、工程師六人、管理師一人共十多位專家組成。主要從智醫中心開發標註平台、媒合主治醫師與電資團隊、協助建立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模型,管櫟VPN401與A100超級電腦,同時建立聯邦學習平台,並研發完成模型運用到臨床。

其中智慧與醫療的相遇案例有很多,像是影像醫學部與台大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的合作、耳鼻喉科與台大電機工程學系的合作,以及眼科與交大電機工程學系的合作,都囊括了口腔癌的人工智慧篩檢主題,以及顱顏射影與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關聯研究,以及深度學習技術於角膜潰瘍的應用。

此外,在疾病分類人員的ICD-10代碼的工程上,更透過AI將8個代碼與AI推薦的12個代碼找出快速生成的方式,只要人員按下AI按鍵,就能夠快速產生ICD診斷編碼建議,節省不少時間。不僅建置Nvidia AI超級電腦,也建立臺大醫院電子病歷資料庫,更在資訊安全防護、病患隱私資料不外洩、不影響Portal系統效能、確效機制與定期紀錄的情況下,讓眾多AI有落地的機會。

Bigtera資料通透技術 實現醫療數據無縫擴充新境界

在Bigtera以軟體定義儲存打造更具彈性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面向上,Bigtera技術支援部資深經理賴福財表示,Bigtera成立於2012年,提供企業級軟體定義儲存方案,2017年被慧榮科技(NasdaqGS:SIMO)併購。2022年獲得CIO Taiwan 傑出品牌獎。在台灣主要的夥伴包括彰基、衛福部、國網中心、台大醫院等。Bigtera三大產品方案包括VirtualStor Scaler、VirtualStor ConvergerOne、VirtualStor FlashGo。

Bigtera的軟體定義儲存方案是單一平台,同時可以提供多種儲存協定,可以提供許多種的protocol,讓醫療院所的container都可以直接介接儲存使用。平台有勇彈性橫向擴充功能,可以在完全不影響服務的情況下,且可以任意隨時增加節點,讓儲存量不再受限制。Bigtera有自主研發能力,資料通透技術(CIFS/NFS S3Object)可以讓資料互通功能更加銜接醫院服務。同時提供可調整式的資料保護,如RF2, RF3。

賴福財細說File檔案系統與Object物件系統的差異。檔案系統是樹狀目錄階層的多層結構,醫療系統與病歷檔案資料都很多,支援單一檔案系統容量大,透過inode table索引存取資料,需查詢每層結構的inode table與參數。而物件系統是單層的扁平結構,支援單一bucket容量無限制,透過鍵值存取資料,透過雜湊值直接取出資料。差異方面,檔案資料更依照資料型態,而物件系統是任意需求定義且格式彈性。VirtualStor Scaler可以提供資料通透技術,此外還有Bigtera S3 Tiering冷熱資料的自動分層,也可以遠端資料複製(Remote replication),同時提供台灣在地R&D的技術支援與服務優勢。

科技大廠AI收攤 醫療AI新創Deep01持續邁進

在引領未來全球腦部影像AI偵測與應用的專題演講上,愛因斯坦人工智慧股份有限公司(Deep01)創辦人暨執行長周仁海分析,台灣絕對有機會做到智慧醫療與醫療AI的領先。深度資訊實現美好連接可以說是醫療AI最好的實證。AI不會取代放射科醫師,但不會AI的醫師就會被取代。前幾年有許多AI與醫師的競賽,看看哪一方的判斷程度還要準確,這都是因為這幾年大家都有共識,AI其實已經可以判斷得更加準確了。同時觀察到X光、超音波、CT、MRI等影像資料的醫療AI發展得如火如荼。

大量緊急的腦部CT影像未能被即時且正確的診斷,是Deep01看到的醫療產業痛點,因此聚焦電腦斷層影像的分析。斷層影像主要來自腦部外傷與中風病患,同時此兩者也是各國前十大死因,腦部的電腦斷層影像數量,也佔所有CT當中40%之多。每一年腦部外傷全球有6,900萬人,1,500萬人中風,如此大量的患者服務過程中,充滿著許多未被解決的事情。

大醫院與中小醫院對於CT都有些未被解決的問題,需要腦部CT影像大量快速的處理,因此都需要即時且正確的診斷,無論是大醫院或小醫院,放射科醫師、神經外科醫師的數量也不夠,因為病患太多了。數據顯示。有33%的醫療疏失,都是因為延誤診斷或錯誤診斷、漏診。因此Deep01研發出DeepCT,可以在30秒內有95%的準確率,協助急診醫師檢傷分類、神經外科醫師治療評估、與放射科醫師產出診斷報告。

DeepCT通過美國FDA與日本FDA認證,並擁有大規模的臨床驗證、台灣香港超過20家醫院正式購買,包括台大醫院、長庚醫院與多家區域醫院及地方醫院。功能全球領先,包含預測功能,像是偵測與量化腦出血、頭部骨折、腦壓異常等狀況,讓各科醫師都能完整提供服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