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Issue)5G華麗轉身 不是你想的那樣 智慧應用 影音
TI(ASC)
參數科技

(Daily Issue)5G華麗轉身 不是你想的那樣

  • 莊衍松評論

如果問你5G殺手級應用是什麼?相信沒有人能立刻回答出來。然而已有專家指出5G真正的影響力是驅動垂直場域的轉型,轉型成結合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大數據為核心的新興科技,應用在智慧工廠、智慧醫院,形成智慧化產業生態。

根據相關市調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手機用戶中應該至少有12億戶將使用5G。從電信技術的演進來看,Rel-15是第一代5G,只是5G的起手式。效能更強大的第二代Rel-16、第三代Rel-17、乃至於第四代Rel-18都將相繼問世。

一般人熟知的5G三大特性包括高速率(eMBB)、低延遲(uRLLC)、廣連接(mMTC),不僅可提高5G手機連網的速率,更可以讓工廠自動化、產業數位轉型成為可能。主要就是可導入AI增強對5G的智慧化網路管理,利用更高頻、更複雜的自主網路管控技術,支援更多延展實境(XR)的裝置。

台灣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大量投入5G補助、研發、應用探索。DIGITIMES資料照片

台灣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大量投入5G補助、研發、應用探索。DIGITIMES資料照片

5G乃數位國家發展基礎

根據政府機構相關的研究,世界各國在要達到數位國家、數位經濟與工業4.0的願景,其產業轉型與發展的政策都是以5G系統為發展基盤,以打造數位國家創新生態的目標。因為5G系統在架構設計上具備強大功能擴充彈性,例如網路功能軟體化,改變並分解過去4G以硬體為主的網路系統設置模式。

這也是台灣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之所以要大量投入5G補助、研發、應用探索的原因。

不過,台灣5G在智慧應用上其實面臨不少挑戰。除了政府指配4.8~4.9GHz的5G專頻專網有開放時間太慢、收費過高、頻寬不足、訊號可能受干擾等疑慮,影響製造業場域主的使用意願外。電信業者希望爭取大量B2B收入的5G專網事業也有待開展。或許是建置核網、頻率使用費的成本居高不下,以及成功案例不夠多,幾家電信業者的業績進展相對有限,還不到爆發式成長階段。

政府幕僚單位分析,台灣網路基礎建設健全,且資通訊產業發達,但不可否認的是地幅人口有限,不足以支撐特定頻譜創新應用規模。如果一項5G的B2B應用要賣200套才能獲利,競爭者多寡、市場規模就決定業者能不能生存,以及可能獲利的時間點到底何時才能實現等問題。

再者,台廠白牌的5G ORAN價格雖然已相對便宜,但智慧工廠需要採購的數量極為龐大,對使用者而言也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如果產生的效益沒有大到一定的程度,使用者寧可使用更為傳統、資安風險更低而且便宜的方案。

5G政府計畫超過20個

蔡英文總統的任期進入最後1年半,跟隨其任期而提出的8年「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也走進收尾和成果驗收的最後階段,預計2024年12月,或2025年8月底前將全數執行完畢。值得注意的是,在「數位建設」計畫中,政府在5G相關的計畫就超過20個以上。

例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為了加快5G訊號覆蓋和縮短城鄉數位落差,已執行「補助5G網路建設計畫」、「強化偏鄉地區5G寬頻服務與涵蓋:補助業者於偏鄉地區建置行動寬頻基地台計畫」。另外為了優化台灣在國際的網路節點的地位,國科會也啟動「海纜及5G雲端聯網中心建置計畫」。至於在提升警消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內政部亦執行「消防5G 場域計畫」和「5G智慧警察行動服務計畫」。
       
在廠商猶豫不前之際,政府透過補助的資源投入其實具有引導的作用。一方面做相關場域試驗,另一方面也協助廠商探索可能的商業模式。如果廠商評估後實在無利可圖,但只要符合公共利益且成效顯著,政府也有可能續編預算,公開招標或委託法人機構執行相關任務。例如交通部的「推動5G 提升智慧交通服務效能與安全計畫」及經濟部的「文化科技5G創新垂直應用場域建構及營運計畫」即屬這一類型的新嘗試。

以智慧交通為例,5G創新技術就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從交通部規劃並執行中的計畫來看,智慧鐵道、智慧旅運、智慧車聯網、智慧海空港、無人機等幾乎無所不包。只要政府補助經費到位,不論政府出題、產業解題;或產業自訂研發主題、由下而上提供解決方案,都有助於產業界及早探索驗證技術的成熟度和可行性。

例如無人機搭載5G技術,回傳高解析度影像並進行遠端即時監控,在民生基礎設施巡檢、災害預警上可以發揮作用;智慧海空港則有助於減輕物流成本、縮短駕駛員等候虛耗時間、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效益;智慧鐵道除了可自動化控制列車車流並改善其效能外,也可即時監控列車及鋼軌異常現象,提高軌道安全性。

雖然使用5G的成本較高,但若能因此大幅提高交通安全和增進運輸效率,導入5G應用就有其價值。

此外,遠距醫療也因為5G的特性可容納大量的連網醫療器材、生理監控設備與穿戴式裝置等設備的網路連線,使醫療物聯網得以實現,把握關鍵救援時間。對需要急救的病人而言,在分秒必爭的情況下,5G若可搶得黃金時效,就有可能因此挽救無數寶貴的生命。

5G資安重要性須被重視

政府執行的計畫中,資安是責無旁貸的任務。包括NCC和新成立的數位發展部,對於5G資安的法規要求均不可馬虎,否則不被信任的網路環境,反而成為洩露營業機密和生產製造參數的大破口。2023年NCC的重點業務之一,就是要督導5G端到端之控制面控制信令及用戶面資料傳輸的安全性;到了2024年則要確保5G 與低軌道衛星通訊匯流的資安防護能力。

再者,5G的技術演進不會停止,甚至可能加快。只不過技術雖走在前面,商業應用和電信業者的網路布建時程,可能還是會考慮5G的投資回收的進度。除非是新進電信業者,否則電信業者不會貿然提前跳進6G階段。對設備供應商而言,就算具備6G階段的效能,也要在5G或B5G的旗幟下經營,才符合客戶的要求。

政府則沒有這一層商業利益的考慮,大可提前做B5G和6G的技術研發和規劃。由於頻譜需求面將擴展到 FR4 以上之頻段,所以包括6G 頻譜釋出規劃政策、B5G低軌衛星的技術驗證、超前部署「新世代電信編碼之技術與標準發展」等,政府的規畫都要提前展開,至於6G頻譜釋出的時程是否也有遷就本土電信業者的考量?外界不得而知。

從NCC既有的方案來看,2023年不論垂直應用場域業者、資通設備業者、5G系統整合商及相關部會與地方政府等利害關係人,都會加速投入共創5G創新應用。指標性的5G 垂直場域包含智慧教育、智慧公共安全、智慧工廠、智慧醫療等,都會開花結果。智慧工廠、智慧醫療更是2023和2024年的重點項目。

5G數位內容生態待發展

最後可以談一下文化影視音產業,有沒有可能受惠於5G而有創新的發展?雖然台灣影視圈在OTT架上偶有成名大作,也有享譽國際的大導演李安,但在國際能見度上,台灣其實是遠遠落後南韓,更被美劇、陸劇所打趴。

據相關官員分析,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台灣產業生態的問題,許多影音製作受限於成本和市場因素,敢於導入5G、AR、VR、浮空投影等技術應用的並不多,而且技術展演硬體裝置成本高,線上線下技術整合相對困難,展演活動又多屬於專案性質,影視業者很難有應用科技的大型投資。

總之,5G是當前政府極為重視的創新應用工具,也是垂直應用能否發展的關鍵技術。姑且不論5G專頻專網政策的得失,至少在還有2年前瞻基礎建設的預算支持下,產業界希望能早日看到5G為台灣數位轉型帶動的革命性改變。

5g

 
責任編輯:張興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