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C降價壓力延續 兩岸業者跟不跟都難 智慧應用 影音
TI(ASC)
WPI

PMIC降價壓力延續 兩岸業者跟不跟都難

  • 劉憲杰台北

PMIC降價壓力下半年延續,兩岸PMIC業者難為。符世旻攝(資料照)
PMIC降價壓力下半年延續,兩岸PMIC業者難為。符世旻攝(資料照)

德儀(TI)自2023年第2季開始,全面啟動消費性電源管理IC(PMIC)殺價競爭,兩岸PMIC業者都明顯感受到巨大壓力,而這樣的殺價壓力預計下半年還不會有收斂的趨勢。TI將繼續憑藉新產能開出及車用、工控領域雙重優勢,在消費市場力拚出貨撐高稼動率。

看來其他業者下半年的壓力只會增不會少,接下來究竟是要跟進,和海外大廠正面碰撞,還是全力避開戰火中心,尋求其他的發展空間,將是業者接下來持續頭痛的問題。

自2022年PMIC需求修正正式啟動之後,供需狀況從原本供不應求快速反轉,客戶要求的降價壓力也愈來愈大,不少客戶都希望可以直接降到疫情前的水準。

以現在半導體生產成本還是偏高的情況來說,PMIC業者基本上無法退讓到這個程度,因此多數業者抱持且戰且走的態度,在價格上儘量守住,並試圖導入新品來支撐獲利空間。

另一方面,TI新產能開出的步調並未放慢,高單價的車用和工控相關出貨需求也非常穩健,有這些應用的獲利空間撐腰,TI在消費應用上的出貨,可以幾乎只以填高稼動率為主要目標,砍價空間非常大。

熟悉類比IC人士指出,如果TI真以成本價,甚至稍微賠本的程度來打消費性市場,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發生,因為非消費應用獲利空間夠大,填補稼動率為獲利帶來的幫助,還比在消費性晶片直接獲利更多。

現在眾多IDM業者當中,能夠和TI一樣憑藉既有優勢,採取相同價格策略的業者並不少,但目前只有TI願意採取這麼激進的殺價競爭,而同業的殺價競爭不止,客戶端給予的壓力持續增大也是正常現象。

對多數PMIC業者來說,沒有太多本錢在殺價競爭中跟進,多數中小業者選擇避開紅海市場,少部分在客戶端及應用產品都和TI有正面競爭的業者,也只能咬牙撐下去,避免長期耕耘的客戶就這樣被對手拔樁。

台系PMIC業者包括致新、茂達、通嘉等,多半對外強調,主要產品線並沒有和TI重疊,受TI殺價衝擊的影響算是相對可控,初步觀察還是中系業者會受到比較大的衝擊。聯發科旗下的立錡因為業務範圍龐大,壓力可能也會稍微大一些。

但無論有沒有直接競爭關係,殺價競爭影響仍然是全面性的,對消費性應用客戶來說,這波PMIC跌價趨勢短期之內很難終止,熟悉PMIC業界人士認為,市況要穩住可能要等到2024年才有機會。


責任編輯:朱原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