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IMES - Media.Marketing.Consulting 智慧應用 影音
聚陽實業
touch
影 音   |    Podcast   |    影音資源下載

舊的美好時代飄然遠去?

展開

在新價值、新行銷逐漸成形的此刻,過去大家習以為常的商業賽局,正面對或大或小或快或慢的轉變及挑戰,這意味著舊的美好時代已經飄然遠去?當科技更迭快速超過過去的經驗與想像之後,有哪些是不變的原則?我們應該如何辨識並加以掌握?

投資背後的價值定位

展開

IC之音的新攝影棚正式啟用,在傳統媒體產業面對極大經營挑戰的此刻,如此規模的硬體投資背後有哪些策略思考?從企業經營層面、產業變化,以及科技快速優化迭代不同面向切入,又有哪些價值?

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節點

展開

從Sam Altman的7兆美元晶圓廠計畫中,我們了解到,有些過去習以為常的商業模式已在快速轉變,例如,因AI而受益的公司相對很集中,而且這樣的趨勢看起來不會改變。台灣應該如何站在制高點想像未來的改變,從過去的發展歷史中,包括韓國、中國的崛起及轉型,如何找到台灣在這盤大局當中的最佳定位點?

Open AI要用7兆美元打造晶圓廠?

展開

Open AI執行長Sam Altman 宣稱由於AI發展的算力嚴重不足,他要募集7兆元建立晶圓廠來支援AI所需要的算力,資金由阿拉伯國家挹注,晶圓廠則交由台積電來經營。雖然這只是「宣稱」的計畫,但會不會對台灣的半導體發展產生影響?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是風險或是機會?

台灣是邊緣或核心?

展開

很多人說台灣有許多結構問題需要改變,這應該是任何國家同樣都面臨的挑戰?那麼,如果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台灣可以如何邁出改變的第一步?如何在一波又一波的科技浪潮、政治變幻中,找出最佳立足點、順勢而上?在2030年之前,將是無可迴避的關鍵提問。

新年新希望與省思

展開

農曆年假期剛過,年節氣氛仍濃,不過2024年的第二個月也已即將進入下旬,除了與家人團聚、休息或充電之外,相信2024年的新計畫也已經起跑。今年的發展目標,不同產業是否有不同重點?經營者、主管和年輕世代員工,又該如何為自己訂出合適的新計畫?

天選之國、天選之民

展開

延續上一集的歷史視角,有人說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而21世紀則是中國人的世紀。不過,這樣的推論是合理的嗎?國力的定義在科技與政治經濟變遷影響下,產生了哪些典範轉移?台灣為什麼可以稱為「天選之國」?身為「天選之民」的我們,應該在全世界扮演什麼角色?

120年的歷史視角

展開

很多人發現,2024年冬天的上海和過去不一樣了。喧鬧的街道不再擁擠,裝潢華麗的精品店只剩下店員,靜安區的老洋房和梧桐樹,有種繁華落盡後的寧靜與沉思。如果從20世紀初始八國聯軍之役算起,這120年來的中國究竟經歷過哪些歷史轉折?與台灣之間的關係又有什麼轉變?

三星為什麼要滅台?

展開

前段時間媒體報導,三星集團董事長來台密會某些企業家,各種揣測隨之甚囂塵上,包括多年前傳說的「三星滅台論」也重新被提起。然而,真相跟媒體報導之間始終有著遙遠的距離,從專業的產業分析角度來看,事實恐怕正好相反。那麼,究竟有哪些值得我們了解的現象與趨勢?

關於「數位國土」的重新思考

展開

在台灣總統大選前三天,世界經濟論壇(WEF)公佈了「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s Report 2024)。雖然在選舉激情中暫被淹沒,但集合世界各國近1500位專家的看法中,AI造成的假訊息及錯誤訊息風險,仍然是2024年不可忽視的重點。對台灣而言,是否能夠開啟新的對話空間?

邁入新紀元的內省

展開

在邁向矽紀元的此刻,除了關注科技與產業發展的可能走勢之外,或許更重要的是同步審視台灣的根基,包括社會認同與文化底蘊,我們的現況以及可能改變?這些改變的價值主張是什麼?又應該從何做起?

《決勝矽紀元》的作者視角

展開

社長的新書《決勝矽紀元》在元月初式出版,從一個媒體人的角度來看,究竟寫書的意義是什麼?若從產業研究者的角度來看,為什麼會從包括美、台、韓、日等國在內的「八強」寫起?為什麼會將戰場定義為「矽紀元」?作者親自說明著作背後的思考脈絡。

跨越新舊侷限

展開

很多人說,科技的幾次重大突破,技術團隊的領導者都是台灣人,但能夠成為世界科技巨擘CEO的卻是印度裔,原因是什麼?是整體社會文化的影響,或僅只是個人表現傑出?站在新舊世界交接之處,我們如何從舊框架中突圍創造新局?

時代快速轉變中的價值更迭

展開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將近八十年間,政治、經濟與產業型態經歷過幾波轉變,不同世代的不同成長經驗交錯出台灣的社會文化現況。站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此刻,可以想見變化速度會愈來愈快。做為世界重要供應鏈且擁有許多資源的台灣,接下來能對全球提出什麼樣的雙贏策略,將是決定下個世代價值的關鍵。

省思2023、展望2024

展開

美中貿易戰、科技戰的後續是什麼?除了美中之間選邊站之外,站在2023年與2024年的交界點,台灣要思考的問題是 […]

由減法人生談企業定位

展開

在各種資訊唾手可得、物質豐富的現代社會中,要如何保持獨立且能綜觀全局的思考、清明的視野 ,不只是個人的問題,也 […]

一生必要拜訪的十個地方(下)

展開

除了重要的人類歷史現場,有些自然景觀同樣令人低迴不已。抵達冰島、站在歐亞板塊的最西邊,在感受天地之悠悠的同時,也想到,歐亞板塊的最東邊,其實就在台灣花東縱谷,花蓮玉里正是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也被稱為台灣島誕生之地。因為走到其他國家,反而對自己的土地有更深入認識,這也是旅行的重要意義。

一生必要拜訪的十個地方(上)

展開

新型態的《科技行腳》播出滿100集,面對節目小小的里程碑,我們回頭思考什麼是「行腳」?旅行有哪些意義?黃欽勇社長從歷史人文觀點切入,分享他心中十個最值得拜訪的地方。從中國的燕雲十六洲、日本京都到韓國錦江,沈浸在歷史現場,看見了哪些風景與感動?

【職涯引路計畫】人才不足是產業共同的痛?

展開

無論服務業或製造業,人才不足是2023年大家共同面對的問題,而且隨著少子化的趨勢,看似愈來愈難解。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大學老師們還說最近的學生平均能力低於過去。這些問題,應該從什麼角度來分析?是否可能找到解法?

2024的挑戰與機遇

展開

很多人說2023年是不太好的一年,景氣不好、俄烏戰爭未止,以巴戰爭又起,通膨陰影未遠,但經濟成長不斷下修。對於台灣產業來說,這是挑戰或機遇?明年企業要如何增加附加價值?在AI時代?應用驅動的技術發展方向是什麼?商機在哪裡?進入年終,要如何展望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