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ST Microsite

針鋒相對 中美科技的對撞點

一場以國安之名的未來科技全面競爭在美中兩大經濟體之間開打,台灣做為體量較小的經濟體,如何從中尋求未來科技發展方向?法新社

白宮2月在官網上發布了「America will Dominate the Industries of Future」,由美國科學與技術政策辦公室(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發文,最前頭引用了川普(Donald Trump)的話,希望透過立法以投資基礎架構於先進產業。

哪幾個產業呢?第一個是人工智慧(AI),文中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也放在第一位。接下來是先進製造(advanced manufacturing),還有量子資訊科學(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QIS)和5G。

進入AI領域的大公司大抵是有雲的公司,大數據是AI成敗中重要的一環。不管是七大黑洞或九大黑洞,美國的公司數、進程、基礎科硏都略佔上風,至少美國是這麼想的:「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world leader in AI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這是在今年2月11日發布的「Executive Order on Maintaining American Leadership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第一條就明白宣示的。儘管自覺領先,但是事涉國安—整個行政命令用了14次「national security」,而且與其他項目如先進製造息息相關,所以用行政命令來維持優勢。

先進製造換個名字是工業4.0,或者中國製造2025。這方面的努力美國啟動甚早,2012年就開始廣徵英雄帖。去年10月白宮發布了「Strategy for American Leadership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國安總是要掛在嘴上,40頁的文件也提了15次。儘管美國以關稅的方式逼迫資金以及生產廠回流,期待以先進製造彌補美國製造高成本的劣勢。但是中國大陸目前是世界製造重鎮—即使目前不再便宜、製造也有外移的疑慮,而且跟先進製造息息相關的物聯網背後需要的骨架5G基建看來大陸會先馳得點,美國要取得領先恐怕時間相當緊促。

量子資訊則互別苗頭:美國在量子計算持續領先,大陸在量子通訊已開始實際部署,雖然二者到實際應用階段都還很遠。美國的「National Quantum Initiative」法案去年12月已開始生效,範圍之廣、限制之嚴,都是前所未見。

5G呢?川普於去年10月簽署了備忘錄「Presidential Memorandum on Developing a Sustainable Spectrum Strategy for America’s Future」,這是一個包含5G、但比5G更久遠的頻譜資源使用規劃,才3頁的內容也使用了8次的「national security」。這是總統出題,各單位各有半年、9個月的期限交作業的指令。

政策形成還在進行中,然而戰爭已經開打了。為什麼科技競爭從5G開打?因為5G是大陸有實體公司、海外市場有可以著力的地方。另外從實務面,50項5G標凖美國提出的僅佔9項,遠不如大陸總體的21項,甚至不如中國移動一家的10項。雖然在5G Americas網站上的5G部署地圖上美國有1家電信公司(AT&T Mobile),亞太只有南韓的3家,但美國完整的區域涵蓋預估會落在2023年,很可能落在大陸之後,不著手不行了。

一個觀察,兩個想法。早些時候媒體、評論説中美之間的磨擦來自於中國製造2025,現在看來這是一場以國安之名(in the name of national security)的未來科技全面競爭,包括從科技硏發、基礎設施、產官學協作等面向,並施以法律、關稅、市場等各種手段。這觀察當然是後見之明,但值得重述一次。像不在此名單上的基因編輯,原先大陸抗愛滋寶寶只是引發倫理上的爭議,但現在優生學的疑慮慢慢浮上台面了。只要是新科技並且影響控制權的,都是可能的新爭點,而且會白熾進行。

在這些文件中,美國一直強調美國的發展動力來自於自由市場,並且在其他場合譴責政府補貼。的確,大陸、台灣、日、韓髙科技興起時政府的「指導」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但是美國一方面指責,一方面以法案、行政命令、備忘録、策略等文件,動員產官學機構的資源,想來會不會有點茅盾?還是太平洋彼岸的方法真的較靈?

今年是台灣的科技論壇之年,又到了論證未來科技發展方向的時刻。也許我們有自己獨特的方向,但是做為體量較小的經濟體卻也有好處,兩大經濟體的必爭之處也就保證了市場和應用。這一部分就不必費心去找尋方向。於其中依自己有限的資源和既有優勢,集中資源做成面向聚焦、可以落實成執行計畫的少數項目看來比較踏實。另外,美國的科技政策形成過程也頗有可觀之處,過程對政策才會對,不是嗎?

現為DIGITIMES顧問,1988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任教於中央大學,後轉往科技產業發展。曾任茂德科技董事及副總、普天茂德科技總經理、康帝科技總經理等職位。曾於 Taiwan Semicon 任諮詢委員,主持黃光論壇。2001~2002 獲選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監事、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