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我們需要更多橫向整合資源的人才

日前到竹北去拜訪科技界的前輩宣明智,我跟老宣說,我們兩人第一次見面是1986年,他很驚訝地看著我,你怎麼記得?1986年時,MIC第一次主辦「收費」的研討會,包括老宣在內的很多業界資深前輩都自己來參加。

我問老宣,為何願意參加付費的研討會?他說相較於一次200元的費用,我們的時間更昂貴,這是我從老宣身上學到的第一堂課,這也是我認為優質資訊可以收費的源頭,所以我們也認識37年了。

老宣現在把重心放在車用電子與智慧醫材的事業上,他認為台灣擁有最好的電子與醫療人才,兩者的整合將帶來極佳的經營效率。

前陣子與他在互貴興業見面,這家公司發展內視鏡與智慧醫材,相對於證照取得,甚至面對中國挾龐大的市場與資源競爭,台灣從電子業發展經驗出發,仍可以取得極大的優勢,但產業資源的整合仍是一大考驗。

針對產業資源整合的方案,宣明智提出「虛擬園區」的概念,我說虛擬園區必須有3D、4D甚至5D的概念,透過人工智慧的資訊彙整技術,就可以讓潛在客戶找到可能的解決方案。

我認為,相較於電子業至今仍是「Top-down」為主的產業資訊流通架構,智慧醫材多元變化,「Bottom-up」由下而上,以拉力為主、推力為輔的應用商機,完整的資料庫更為重要。

每一家公司發展的醫材都有適用的關鍵字,例如科別、供應商、技術類別、應用領域、目標客戶等,根據標註的關鍵字,配合資料庫的經營管理,就可以打造出一個虛擬園區。

這個觀念並不難,「知易行難」才是問題。多數自以為擁有關鍵技術的人,會以發展突破性的產品為職志,而具有IT專長的人,很少人擁有產業營運概念,甚至具有管理專長的人,也缺乏深度理解市場需求與技術變革的耐心。最後碰到的問題是,「到底誰出錢?」

很多人期待有人「登高一呼」,根據麥肯錫(McKinsey)研究,能夠串連利益關係人的專家,被工具取代的機率最低,我深以為然,這也是我的創業經驗。台灣不缺錢,建構這種服務機制的產業環境也是絕無僅有,需要的是願意蹲下,彎腰搜尋與建構資料庫的專家而已。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