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ADI

重新定義台灣供應鏈的價值

2000年,比爾蓋茲因為世界科技大會(WCIT)而到訪台灣,2009年第二任微軟(Microsoft)總裁Steve Ballmer訪台停留了一天,這兩次是微軟掌門人唯二的訪台紀錄。

至於英特爾(Intel)總裁Pat Geisger在2023年中三度訪台,是為了拔樁、尋找與台積電對抗的機制,還是為了鞏固台系供應鏈而來呢?

從英特爾發布的新聞資料中,我們看不出英特爾在槓桿台灣供應鏈上有更創新的做法。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也在訪談中提到她出生於台灣。

但無可否認的,台灣在世界供應體系中,從過去的隱性價值慢慢浮上水面,成為各大企業爭相合作的戰略夥伴。

簡而言之,美系科技巨擘將經營重心放在服務客戶上,NVIDIA挖掘出隱性的供應鏈價值,讓台系廠商,或者包括SK海力士(SK Hynix)在內的供應鏈大廠,開始成為世界舞台上的要角。

我們預言系統產品的品牌大廠(如惠普、戴爾、聯想、Panasonic、Sony、三星、樂金等)不一定會消失,但將會像IBM一樣,轉型成為系統整合商,嘗試在軟硬整合、分眾領域成為領導廠商。

產業正在分化、重組,不是完全的Upside-down,但也與過去大相徑庭。2024年很多公司都在面對轉捩點,不僅英特爾、微軟,日本的Sony該何去何從?三星、樂金正在改弦更張,台灣呢,以不變應萬變?

我常說:「所有的科技都不可靠,唯一可靠的是學習新科技的能力」,而現在的台商,長處就是不管是個人電腦、.com、行動通信、大數據、人工智慧,台灣都是不可或缺的要角。賺得不多,但足堪溫飽,只是台灣如何形成供應鏈中的價值主張與主導地位,則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論述。

過去台灣的供應鏈,甚至背後的半導體都是美系科技大廠基於效率、成本考量建構的,無論從品牌大廠的角度,以及之後在網路世代成為頂尖企業的公司,都是「圈粉」至上,先從建構品牌忠誠度與社群著手,然後慢慢延伸到B2B的雲端服務,提供更完整的資訊與數據服務體系。

然而這種專注服務與軟體的經營策略,固然可以讓企業的價值極大化,但疏於耕耘後端供應鏈、製造製程與硬科技的企業文化,導致美國高階製造業不斷流失,這種斷層現象不僅深刻地影響了英特爾、美光(Micron)這些世界頂尖的製造大廠,事實上也連帶地影響台積電、三星在美國布局的生產體系。

科技創新可以迅速地擴展到全世界的各個角落,但產業、社會文化的養成需要更長的時間,短期間之內沒有人看得到美國、西歐重拾工業時代的工匠文化,並內省製造工作的價值。不管您喜不喜歡,未來10年台系的供應鏈將更加重要,而台灣也必須重新定義自己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與地位。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