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AIEXPO2024
Event

電話的東方問候語

近日因為2019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尤其在亞洲的擴散,大家人心惶惶,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遠。這讓我想到,電話的問候,讓人們的距離縮短。

由於電話服務的便利,在19世紀末期,電話網路很快就遍布全球。而打電話的起頭語影響了世界各地的問候習慣。在《林一平專欄》,我曾提到,早期歐美打電話到總機,起頭都會說「Hello Central」。第一次大戰時大兵打給總機小姐會說「Hello Girl」。電話服務擴散到亞洲後,除了「Hello」,東方各自有其民族特色的問候語。例如在日本打電話,起頭會說「摩西、摩西」(もしもし) 。

我們老中則是說「喂」(拉長音)。其實中國大陸古代問候語是「唱喏」。《水滸傳》中人物一見面,常會「唱大大一個肥喏」。顧野王的《玉篇》說: 「喏,敬言也。」如何「敬」法,實在是莫宰羊。陸游的《老學庵筆記》說多人唱喏如「一群白項鳥,但聞啞啞聲」,好像不太好聽。到了元朝,蒙古人不太講禮貌,唱喏就失傳啦。

 中國末代皇帝溥儀(1906-1967)使用電話的起頭問候語最為有趣。我讀溥儀的回憶錄,上頭寫著1921年,溥儀15歲,因為好奇,要求內務府在紫禁城的養心殿給他安裝一具電話。溥儀第一通電話打給京劇名角楊小樓,他學京劇裏的道白腔調,拉起嗓子唸道:「來者可是楊—小—樓啊?」對方哈哈大笑問:「您是誰呀?」溥儀連忙把電話掛上。溥儀後來也用電話,約見了「白話文運動」的主將胡適。

經由電話應用以西方世界的推廣為主,因此「Hello」一字仍然使用最普遍,已成為友好的問候語。1973年秋天埃及(Egypt)和以色列(Israel)嚴重衝突,引起世人的省思,決定將11月 21日訂為世界哈囉日(World Hello Day),希望解決事情時能以溝通來取代衝突,這不也是通信的主要目的嗎? 而以「Hello」為名的著名商品,則非「Hello Kitty」莫屬,給人活潑及快樂的形象。

林一平與Hello Kitty合照。林一平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曾任科技部次長,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興趣為物聯網、行動計算及系統模擬,發展出一套物聯網系統IoTtalk,廣泛應用於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等領域/場域。興趣多元,喜好藝術、繪畫、寫作,遨遊於科技與人文間自得其樂,著有<閃文集>、<大橋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