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下一次的「地火最近」即將到來,中、美、阿聯等國紛紛送出自己的火星探測器,新一代的太空競爭儼然開打。在各國紛紛把目光轉到幽深宇宙的此刻,我們不妨再來回憶一下60年代的美蘇太空爭霸戰。
20世紀美蘇的太空競爭,有極為戲劇性的過程。鑒古知今,由過去的歷史,我們可想像未來的競爭發展。20世紀的太空競爭由於蘇聯首席科學兼科羅萊夫(Sergei Pavlovich Korolev)的貢獻,蘇聯一路領先美國,最後卻因為科羅萊夫早逝,被美國捷足先登的上了月球。
蘇聯為何在太空爭霸戰的過程先贏後輸?這要由科羅萊夫這個人談起。他被很多人稱為「正港」的航天學之父(Father of Practical Astronautics),年輕時是飛機設計者。1938年他任職蘇聯研發單位,將錢花在不成功的火箭實驗,因此被控訴挪用經費,關入牢中6年,當中幾個月被送到西伯利亞科力馬河的勞改營(Kolyma labour camp)做苦工。這段期間他嚴重受傷,而且牙齒幾乎掉光。他被釋放的那一晚告訴家人: 「永遠不要再問我這件事了,我想將此事像一場可怕的夢一樣永遠忘記。」他身心受創的痛苦,難以言喻。
出獄後搖身一變,被認定為火箭設計專家,成為蘇聯洲際飛彈計畫(Soviet ICBM program)的關鍵人物。蘇聯當局對於科羅萊夫這張王牌保密到底,不准洩漏他的名字,只稱他為「首席設計師」(Chief Designer)。科羅萊夫在形同廢墟般的火箭設計工廠中辛勤工作,研製出了R7 Semyorka,是全世界第一個洲際飛彈。
1957年10月科羅萊夫以R7改良版火箭Sputnik 1為載具,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從太空發送回信號聲。而美國人只能忍氣吞聲的聆聽這個嗶嗶聲。科羅萊夫更於同年11月率先將流浪母狗送上太空。選擇流浪狗來執行任務,是因為牠們比家犬更能忍受太空飛行中嚴酷且極端的壓力,選擇雌犬則是考慮到不需抬腿排尿。
接下來,科羅萊夫於1961年送第一位人類加林(Yuri Alekseyevich Gagarin)上太空,於1963年送第一位女太空人德瑞許柯娃(Valentina Vladimirovna Tereshkova),於1965年由列昂諾夫(Alexey Leonov)執行第一次太空漫步(Space Walk) 等等。
一連串太空科技的突破,讓瑞典的諾貝爾獎委員會決定頒獎給「首席設計師」,卻找不到他的真名,不知道諾貝爾獎要頒給誰。詢問蘇聯總理赫魯雪夫(Nikita Sergeyevich Khrushchev),得到的答案是: 「諾貝爾獎應歸於全蘇聯人民。」
1966年後美蘇的太空科技實力消長改變,美國快速迎頭趕上,原因是那一年科羅萊夫動了痔瘡手術,遇到庸醫,手術失誤而白白送掉性命。他的副手接班成為首席設計師,但功力遠遜於科羅萊夫,數度發射探測器到月球,卻都失敗。於是1969年美國成功登月,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太空競賽》 (Space Race)這部紀錄片很公平的評論:「沒有一個西方人知道前蘇聯的科技已接近於載人登月。蘇聯事實上贏得了每一步,只是在最後一步失敗了。他們獲得了許多第一,除了被人類永遠銘記的那一個。」那麼在21世紀,誰會成為被人類永遠銘記的那一個?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曾任科技部次長,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興趣為物聯網、行動計算及系統模擬,發展出一套物聯網系統IoTtalk,廣泛應用於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等領域/場域。興趣多元,喜好藝術、繪畫、寫作,遨遊於科技與人文間自得其樂,著有<閃文集>、<大橋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