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訊人造衛星的競爭已拉開序幕。Space X繼2019年5月及11月發射二批共120顆Starlink衛星後,2020年至今已經發射多次各60枚衛星。最近一次將是7月下旬預定發射一組57枚(由於天候及火箭維護而從6月延遲),此次發射將使SpaceX擁有近600枚低軌通訊人造衛星。
目前這批衛星都佈展在550公里高空。除了通訊人造衛星,該公司也已配合NASA,送太空人上國際太空站,甚至不遠的將來上火星。SpaceX是全世界擁有人造衛星最多的個體。他們第一階段共計劃發射12,000枚。而且更已向國際通訊組織(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申請另外30,000顆人造衛星的許可。
除SpaceX之外,Amazon、Google、Facebook、Telesat等多家公司,也都各有數千人造衛星的計劃。近年國際上在物聯網商業模式激勵下,交通、自動駕駛汽車,無人飛機、國防、醫療、製造等都迅速發展,並高度依賴快速、準確又機密的通訊網路,通訊人造衛星已然成為各家極待擁有的利器。在可預見的未來,規模將高達百億美元。
在台灣,由於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台灣在通訊人造衛星所需的元件及零組件製造,已有十分成熟的潛力。最近更由於火箭公司及人造衛星太陽能電池公司相繼成立,台灣已有完整通訊人造衛星產業鏈的堅強基礎,亟待整合。
人造衛星主要由衛星主體及太陽能電力系統構成。由於多年來太空中心的福衛計劃,台灣已經累積了甚多人造衛星主體的經驗。但是至今台灣人造衛星所需的電力系統,全部購自外國。而基於國防考量,人造衛星電力系統購買,受到諸多限制。人造衛星太陽能電力是基於三五族多階太陽能電池,台灣實際上已有多家廠商具備相關的磊晶、元件封裝及模組技術,只是由於市場太小,無利可圖,廠商無意投入。因此無法串聯成為一個成熟的產業鏈。
在行政院拍板訂案下,台灣太空中心未來10年將發射10枚人造衛星。政府已經展現意志,進軍太空。520蔡總統就職第二任時,強調六大產業,其中國防及戰略產業發展方案包含太空產業,但是具體措的著力似乎軟弱,與國艦國造規模相去甚遠。
我們期盼政府同步以「國星國造」的高度,促進低空通訊人造衛星以台灣自製為目標。太空技術,攸關國防,我們建議政府強力布局自主太空產業,善用既有業界能量,結合產官學,成立台灣太空團隊,以國家力量強化資金,以台灣自主自製人造衛星為標的,建立國防及民生人造衛星通訊網。並且進而爭取國際通訊人造衛星市場,創造高級就業機會,訓練高科技太空人才,成長國內生產毛額(GDP)。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榮譽教授,前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會長,北美台灣工程師協會(NATEA)會員,FAPA永久會員,台灣TITA會員、副理事長。台大化工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材料博士,曾任職於辛辛那提大學教授近30年及材料分析中心主任,1991年聯合國國際開發計劃顧問。2010年自美退休返台創立晶泰,致力於太空電力三五族多接面太陽能電池之開發,擁有專利十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