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被詢問,創意如何培養。我會舉例我們設計的物聯網「鬼屋」創意,小朋友進入其中,不小心碰觸物件,產生意想不到的互動,嚇得小朋友快樂的吱吱笑。
鬼屋的實作知難行易,說穿了只是智慧家電的變形,關鍵在於魔術般的設計,造成「智信」(Intellectual Belief)與「感信」(Emotional Belief)之間的衝突。這是哲學家甘德勒(Tamar Gendler)的理論:在我們科學理性的訓練下(智信) ,觀眾知道魔法是不可能的;但在更原始的情感層面上(感信),神奇的表演會引導人們「相信」魔術真正發生。
魔術,尤其是「偽裝」的錯覺魔術特別能激發認知上的不和諧(Cognitive Dissonance),產生有趣的創意。「偽裝」似乎有偷偷摸摸騙人的負面暗示,但其實在英、美,形容偽裝的英文詞兒為Camouflage或Disguise,是中性的字眼,並無貶抑之意。甚至有些人因為偽裝,獲得掌聲,身名俱泰,原因是他們以偽裝產生娛樂性的錯覺,觀眾喜愛。尤其利用資通訊技術,更能製造難度很高的錯覺效果。
著名的例子是大衛考伯菲(David Copperfield)的魔術。他將自由女神像變不見,人人讚嘆。大衛表演自由女神消失,整個訣竅在於觀眾離自由女神很遠,可運用資通訊技術造成視覺的錯覺。只要將觀眾的視線向上傾斜一個小小的角度,就看不見自由女神。
首先搭建特製的觀眾席,包括一個活動的巨大地板,可以和自由女神形成一定角度。當大衛緩緩升起遮擋自由女神的黑布時,觀眾席的地板由電腦控制,也以同步方式漸漸傾斜。由於運作緩慢,觀眾無法察覺。等黑布掉下時,觀眾只看到自由女神上方的空蕩天空,女神像已神奇的消失了。
大衛考伯菲的功成名就讓許多魔術師羨慕及忌妒,但也不得不甘拜下風。一位魔術師評論他說:「雖然他時常成為同業嫉妒的目標,但在魔術和幻象領域,他幾乎無一例外地受到眾人的欽佩,因為他的創造性天才和不懈的完美主義發展並呈現了他主要的幻覺作品。在他人看來,這些幻覺作品沒有先例,達到藝術歷史上無與倫比的新高度。」
最後的結論,大衛考伯菲的境界凡人無法企及,但我們仍然可以小確幸的以魔術的方式激發自己的創意,在日常生活增添許多樂趣。而我們資通訊人更是幸運,有物聯網及人工智慧這些工具,在思考魔術般的創意時,如虎添翼!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曾任科技部次長,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興趣為物聯網、行動計算及系統模擬,發展出一套物聯網系統IoTtalk,廣泛應用於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等領域/場域。興趣多元,喜好藝術、繪畫、寫作,遨遊於科技與人文間自得其樂,著有<閃文集>、<大橋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