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日前宣布了「南方雨林」計畫,預計在台南沙崙建置首座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專區,發展以應用於車用動力系統為主的半導體元件。化合物半導體由第二代的砷化鎵(GaAs),到第三代的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甚至到所謂第四代的氧化鎵(Ga2O3),台灣的產業確有相當的條件,在全球的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甚至成為未來的護國群山之一。
台灣的砷化鎵化合物半導體產業肇始於20多年前,一群由美國歸國的學人所建立,歷經了10餘年的慘澹經營,終於在無線行動通訊的功率放大器找到了充裕的出海口而發光發熱。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及氮化鎵,台灣產業是在10年前開始投入,也是歷經了10年,於最近因為電動車電控及充電系統之需,開始受到普遍的關注。若我們期望化合物半導體能成為我們的護國群山之一,不禁得捫心自問:下一張拼圖在那裏?
磷化銦化合物半導體是我個人在80年代末期,於美國留學期間所從事論文的研究題目,在當時是一個熱門的題目。以磷化銦為基版所衍生的高速電子元件,其速度表現是目前人類所能製作出元件的極致,主要應用場域在次毫米波(sub-mm wave;30~300 GHz)的頻段。但是長久以來一直是個小眾的市場,如國防、太空以及無線電天文台的接收器。目前5G的行動通訊以及低軌道衛星(LEO)通訊,已經進入了毫米波的紀元,未來在頻寬持續的需求下,載波的操作頻率勢必會往更高頻的方向走,磷化銦的重要性就不可言喻了。
磷化銦的異質結構雙極性電晶體(InP HBT),是我個人認為最夢幻的超高速電子元件,因為InP/InGaAs的異質結構是在HBT元件裡的最佳選擇,它的優越性超越了砷化鎵GaAs HBT以及相關的HEMT。5G毫米波(mmWave)的手機目前僅能在有限的時間,需要大量的數據傳輸中使用,主要原因在於毫米波的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不佳,一般都在50%以下,使得手機的電池不足以維持長時間的使用。而磷化銦HBT是有機會突破此一瓶頸,讓毫米波行動通訊能更為普遍。
磷化銦除了在高速元件有資格大放異彩外,在光通訊所需的半導體雷射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波長在1.55微米的雷射是在光纖內傳輸能量損耗最低的,而也只有以磷化銦為基板的半導體雷射可達到此長波長。過去一直以來相關的應用都侷限在長距離的光纖通訊,如海底光纜及都會區的主幹光纖網路,屬於利基型的市場。但隨著雲端資料中心的快速成長,相對的需求也逐步水漲船高,同時半導體雷射所需乘載的數據也高達每秒100 Gbit,這一切都需要磷化銦化合物半導體。
磷化銦由於長久以來,其應用的領域大都在小眾的利基市場,也因此產業規模相對狹隘,導致一般的刻板印象是價格昂貴,甚至由有些產品還在使用2吋的晶圓。但隨著應用的出海口逐步打開,磷化銦相關的技術在20多年前就已開發的相當完備,若此時能超前部署,就會是台灣的機會。
台灣在以矽半導體為主體的產業鏈,已經建立了堅實的基礎,有了這充沛的資源足以支持化合物半導體的發展,不論就人才、技術以及產業架構,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之故,國內幾家半導體晶圓大廠,也相繼地投入化合物半導體的領域。但是我們也需要謹慎以對,畢竟在化合物半導體的產業鏈,不能像矽半導體一樣做太細的產業分工,需要有適當的整合。比如說碳化矽在電動車的應用,就需要晶圓廠與封裝廠密切的合作。而磷化銦的各類元件在磊晶上是相對的複雜,就需要磊晶廠與晶圓廠密切的配合。
我們期望磷化銦在台灣,能繼砷化鎵、碳化矽及氮化鎵,成為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的下一張拼圖。但如果同時我們又期待化合物半導體能成為我們的護國群山之一,那就需要將產業鏈做適當的整併,唯有足夠規模且整合的公司,才有可能承擔護國群山的重責大任。
曾任中央大學電機系教授及系主任,後擔任工研院電子光電所副所長及所長,2013年起投身產業界,曾擔任漢民科技策略長、漢磊科技總經理及漢磊投資控股公司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