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ST Microsite

坦克通訊與MOS指標

林一平與M24坦克。

俄烏戰爭中,坦克車大量被摧毀,其中原因包括重度依賴智慧型手機等「不安全通訊裝置」,容易成為攻擊目標。今日戰車指揮主要靠無線電通訊,須避免受到受到天候、地形等影響。軍方便宜行事,鼓勵車長自購民用無線電設備,通訊效果當然不佳。幾年前台灣CM-11「勇虎」坦克墜入河道事故,是前方車長沒有收到後方車長的無線電警告。

自從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發展出馬克坦克車後,在實戰下進行了一系列通訊設施的改良。馬克一號車內有四位成員,由於空間限制,彼此只能有極少的通訊互動。車長一般以敲打駕駛員左右肩膀的方式,指揮行進方向,對外界則靠手語及旗語。,必要時則跳下車去對方的坦克車說話。若要向總部報告,則由坦克車的視窗裂縫放出通信鴿。

1930~1950年間,坦克車的通訊方式開始大幅度改進,終於有內部通話的對講機裝置,並且有無線電可對外和步兵連繫。坦克車不需有放鴿子的洞口要歸功於美國通訊部隊少校阿姆斯壯(Edwin Armstrong)。1930年代初期,阿姆斯壯研發出FM(Frequency Modulated)無線電技術,很有效地濾掉無線傳輸的噪音。阿姆斯壯將這項價值數十億美元技術的專利免費讓美國陸軍使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姆斯壯對美國政府很慷慨,但一直和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打專利官司,最後跳樓自殺。

坦克車大致會配備二到三套無線通訊管道,為了提升通話品質,坦克車內的通話過程嚴格遵循「無線通話程序」。軍事行動通話,不是一般電話點對點的方式,而是許多人可以同時參與的對講機(Push-to-Talk;PTT)模式。PTT通訊有協調通話的必要,因此無線通話程序有如下的規則:講話前先聽 (不要搶話)、講話時要慢且清晰(戰況火燒屁股時可能慢不下來) 、長話要短說,常出現以下無線電對話用詞:Over(我講完啦,等你回話)、Out(會談結束,你不必回話)、Roger(我聽懂你剛剛在講啥) 、Wilco(聽懂且遵命)、Read back(請複誦)、Radio Check(告訴我訊號清晰度,以1到5區分) 。

為了不誤認英文字母的發音,會以「字」代替「字母」,例如Alfa代表A 、Bravo代表B等。關於PTT通訊,可以採分散式的自動化協調。我曾做過相關研究,發表於國際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戰爭緊急狀況,通訊品質往往無法控制,必須再三確認對方聽得見。當對方要求Radio Check時,你會憑主觀感覺聲音清晰度,回覆說:「Receiving you strength 2」(表示通訊品質不佳) 。

其實,聯合國電信組織已訂定電話語音的品質的指標Mean Opinion Score(MOS),該指標考慮設備及損傷 (Impairment)參數,能由人耳感知,主觀的量化語音傳輸的品質。MOS的數值共有五級,1代表最差(unacceptably bad)、2代表貧乏(poor)、3代表尚可( fair)、4代表極佳(good)、5代表優異 (excellent)。MOS值可經由演算法來模擬人耳的聽覺,自動算出語音線路的通話品質。測試時,MOS值要達到3.5才算合格(其實就電信等級而言,這個標準並不高)。我也曾以MOS值量測並評估加密過後無線通訊的語音品質,發表於《IEEE Internet Computing》。

林一平手繪之阿姆斯壯(Edwin Armstrong)。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曾任科技部次長,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興趣為物聯網、行動計算及系統模擬,發展出一套物聯網系統IoTtalk,廣泛應用於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等領域/場域。興趣多元,喜好藝術、繪畫、寫作,遨遊於科技與人文間自得其樂,著有<閃文集>、<大橋驟雨>。